查看完整版本: [-- 玉盘玉盘,我们来了!90秒AI动画回顾中国人九天揽月之路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玉盘玉盘,我们来了!90秒AI动画回顾中国人九天揽月之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10-06 09:16

自古以来,中国人望月、问月
把浪漫、想像和哲思
赋予头顶明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是胸襟广阔的洒脱豁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是跨越时空阻隔的深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参透生命轮回的睿智
如今,中国人正将千年浪漫化为登天之梯,前往九天揽月
今年恰逢中国探月工程20年
我们离月亮的距离,越来越近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中国首次绕月飞行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实施小行星飞越探测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在月球正面虹湾地区软着陆,首辆月球车“玉免号”驶抵月球表面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携月壤凯旋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未来,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
最终建立月球科研站,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原标题:《玉盘玉盘,我们来了!90秒AI动画回顾中国人九天揽月之路》

姜谷粉丝 2025-10-06 09:17
该AI动画回顾了中国探月工程20年来的重大里程碑,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展现了中国人从“望月”到“登月”的科技飞跃。

📌 背景
2025年正值中国探月工程启动20周年,多个平台(如新浪看点、新浪财经、网易新闻)发布了AI动画短片《玉盘玉盘,我们来了!》,用90秒时间浓缩中国探月的辉煌历程123。

📚 探月大事时间线
时间    探月事件    意义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射    实现中国首次绕月飞行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发射    成功实施小行星飞越探测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发射    在月球正面软着陆,玉兔号月球车登月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号发射    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号发射    携带月壤返回地球
2024年5月3日    嫦娥六号发射    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137
🧭 下一步展望
动画还提到中国将继续推进探月工程,未来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进一步探索月球资源与环境,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做准备13。

✅ 总结要点
动画以“玉盘玉盘,我们来了”为口号,呼应中国人千年问月梦想;
展示了从绕月、落月、采样返回的三步走战略;
通过AI技术还原探月历程,增强视觉震撼与科技感;
是对中国探月20年成就的致敬与未来展望。

jjybzxw 2025-10-06 09:50
中国人九天揽月之路

自古以来,中国人望月、问月,把浪漫、想象和哲思赋予头顶明月。从古诗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现代科技的“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从未停止。

古代的望月情怀

1.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苏轼对明月起源的追问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词中不仅有对月亮的赞美,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豪放洒脱的风格。

2.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跨越时空阻隔的深情,体现了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3.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探讨了生命轮回和宇宙起源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的睿智。

现代的探月工程

1.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
   - 实现中国首次绕月飞行,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的正式开始。

2. 嫦娥二号(2010年10月1日):
   - 成功实施小行星飞越探测,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3.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
   - 在月球正面虹湾地区软着陆,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驶抵月球表面,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4. 嫦娥四号(2018年12月8日):
   - 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创了月球背面探测的新纪元。

5. 嫦娥五号(2020年11月24日):
   - 携带1731克月壤返回地球,成功完成采样返回任务,刷新了中国航天的高度。

6. 嫦娥六号(2024年5月3日):
   - 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进一步推动了月球背面的科学研究。

未来的探月计划

1. 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
   - 计划在未来发射,最终建立月球科研站,为长期月球探测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 载人登月(2030年前):
   -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这将是中国人九天揽月梦想的重要里程碑。

结语

从古人的望月情怀到现代的探月工程,中国人对月亮的探索从未停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离月亮的距离越来越近,未来将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等待我们去探索。正如标题所说:“玉盘玉盘,我们来了!”




查看完整版本: [-- 玉盘玉盘,我们来了!90秒AI动画回顾中国人九天揽月之路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