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8-03 08:46 |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捂着右上腹,脸色发黄,眼白也泛黄。他不是肝炎,也不是酒鬼,甚至不抽烟。他的肝功能指标却飙到了三位数,谷丙、谷草、γ-GT统统爆表。 他低声说了一句:“我也不喝酒啊,就是喜欢喝点养生茶。”

养生茶?准确说,是一种叫“野山苦丁”的茶。他说他喝了快一年了,早上泡,晚上也泡,泡完还嚼叶子。他说这玩意儿清火、降脂、刮油,“我妈也天天给我泡”。 问题就出在这个“天天”。任何东西,只要每天往死里用,就可能是毒药。 “伤肝是烟酒的10倍”,这不是一句吓人的口号,是我们在临床中一次次看到的现实。很多人觉得,喝茶总比喝酒健康吧,可他们不知道,某些所谓的“保健茶”,对肝的破坏性,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茶,本来无罪。但你得分清楚,什么能喝,什么不能长期喝。 我们先说个冷知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但也是肝功能异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2023年《中国肝脏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有超过25%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赖到烟酒上。 很多人迷信“草本植物”:觉得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可问题是,“天然”跟“无害”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曼陀罗是天然的,乌头也是天然的,砒霜还是矿物呢。

我们在门诊中看到不少人,查出转氨酶升高后,一脸震惊地说:“我又不喝酒,怎么得肝病了?”一问之下,都是那种“养生茶”喝了半年以上的。 特别是那种“清肝明目”“排毒养颜”的茶包,配料繁杂,动不动就加决明子、山楂、枸杞、何首乌、苦丁、黄芩、金银花……这些东西光看名字就像一锅汤药。 问题来了,你知道它们相生相克的关系吗?你知道它们是不是适合你体质吗?你知道有些药食同源的植物,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对肝有毒的物质吗?

比如何首乌,一个被很多人奉为养发圣物的中药材。 国家药监局早在2013年就发布过警示:何首乌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但时至今日,很多电商平台还在卖“首乌茶”“乌发茶”。 还有苦丁茶,号称“降压清火神器”。 但它的真实成分复杂,尤其是野生苦丁,含有大量生物碱,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肝细胞损伤。我们见过一个42岁的女性,因为每天三杯苦丁茶,三个月后查出转氨酶超过400。 她说:“我以为这茶能去火,结果把肝都烧了。”

再说决明子,降脂、通便、润肠都说得头头是道。 但你知道吗?决明子性寒,长期饮用容易损伤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负担。特别是寒凉体质的人,喝了之后直接腹泻、乏力、肝区不适。 这些植物里的成分,很多在中医里是“药”,不是“茶”。药要对症,不能乱吃,用错了就是毒。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把这些当水喝? 因为广告。因为朋友圈的“养生达人”。因为“我邻居说这个茶喝了血脂都降了”。可他们不知道,身体不是试验田,肝也不是万能解毒机器。肝脏确实强大,但它不是无限承受的。它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人,天天加班,某天突然就罢工了。 最讽刺的是,很多人喝这些茶,是怕得病,是为了“养生”。结果肝出了问题,反而更早进医院。

这让我想起一位老先生,退休后研究养生,每天喝自制“排毒茶”,成分是他女婿从山里带回来的“野草”。喝了一年,脸色蜡黄,检查发现是药物性肝炎。 我们问他,“您这茶怎么配的?” 他说,“是村里老人传下来的配方,很灵的。”可医学不是民俗,不能靠“传说”治病。 有时候“保健”这个词,真是最大的毒药。它让人误以为随便喝点啥都能健康长寿,但现实是,健康从来不是靠泡杯茶就能搞定的。

更讽刺的是,那些真能养肝的茶,比如绿茶、乌龙、白茶,反而被人嫌弃“没味儿”“不上火”。他们要的,是刺激,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健康不是快餐,不是你今天泡一杯就明天年轻十岁。 我们曾做过一个小调查:在使用某宝买来的所谓“排毒茶”“养肝茶”的人中,有43%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会腹泻”,21%的人“出现口干乏力”,但仍有68%的人“觉得有效,身体变轻松”。这就是肝功能受损的前兆,却被误以为是“排毒反应”。 身体不是垃圾桶,不需要天天“排毒”。真正的毒,是你自己每天往里灌的那些“神奇饮品”。

如果你真的想保护肝,最好的方式其实很简单:不要乱喝所谓功能性茶饮,尤其是那些配料你都认不全的,包装上写满“排毒”“清火”“刮油”的。还有那些来历不明的自制草本饮料、民间偏方茶,离得越远越好。 喝茶,本该是一种享受,不该是一次赌博。 我们不是在反对喝茶,而是反对把“茶”搞成“药”,乱泡一通。那些动不动十几味中草药的茶包,哪是茶?简直是湊合出来的“迷你中药汤”。你一天喝三包,肝脏天天在加班加点处理这些杂七杂八的成分,能不出问题吗? 所以别再迷信“喝这个茶能养肝”。你真正该做的,是少熬夜、多运动、饮食清淡、定期体检。这些才是调养肝脏的正经路子。 别再喝那些自以为养生、其实在“养病”的茶了。你的肝,真的很脆弱。它不会喊疼,不会抱怨,直到某天,它突然倒下,你才知道,原来“清火降脂”的代价那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