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这块田有了一个“智慧大脑”[5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这块田有了一个“智慧大脑”[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8-02 12:25
打开电脑,通过智慧系统,就能实时查看田里农作物叶片、土壤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施肥等,还能预测未来长势、天气,足不出户管理,就能管理千亩农田,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发生在成都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内。近日,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全方位实时监测作物数据 预测未来长势

数智农测仪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园内一块田旁边,一个带有太阳能光伏板的仪器十分“显眼”。“这是我们的数智农测仪,通过太阳能供能。”该项目的算法工程师邹粉东介绍,这其实是一款智能设备,集环境监测、作物分析、病虫害预警于一体,堪称现代农业的“智慧眼”。


监测设备
他蹲下,指着田间一台仪器说,这是监测采集土壤酸碱性的;他又指着水稻旁一台仪器说,这是监测采集叶面温度和湿度的;通过这些设备,全方位实时监控采集农作物的数据,从而判断是否“健康成长”,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智能分析系统
随后,邹粉东打开电脑,进入到智慧系统,可以实时看到当前温度、土壤湿度、土壤酸碱值等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实时监测,更是预测分析未来情况的基础。”他说,有了这些数据,再通过AI算法,可以预测未来1周到1个月农作物、土壤等情况,“此前已经搜集了98个农作物品种的数据作为基础参照,再通过不断搜集大数据进行学习,数据越多预测会越精准,目前系统预测精度可达99%以上。”
智能化让种田更“轻松” 一人可管理千亩田
“这些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数据只是整个智慧系统中的一环。”项目负责人江平介绍,这些数据通过自研算法模型,配合AI、大数据等,以及配套管控平台,才是一整套完整的系统。

监测设备
他解释,举个例子,以往的田间管理需要人频繁地去观察农作物情况,再通过经验去判断农作物状况,从而做出应对措施。而现在,数据可以实时、精确的体现农作物情况,比如监测到农作物有病虫害或者缺肥,系统可以精准定位到哪一个区域甚至哪一株农作物,就可以派出无人机进行施肥、打药等。“精确预测病虫害,也降低了农药、化肥等使用量,从而节约了种田的成本,农户的利润也就高了。”
他介绍,像这样一个数智农测仪,配合机械化、无人化的作业,可以管理100亩田,如果是以前传统的田间管理方式,在农忙时,如播种、收割、打药等情况至少要20来个人,“大大减少了人的负担,一个人可以轻松管理千亩良田。”

监测设备
未来可应用在茶叶、蔬菜、果树等作物上
“目前这个数智农业体系,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速传统行业的升级,逐步实现以小管大,以及从有人到人机协同到无人的目的,并形成行业数智化标准。”江平说,当前采集的这些数据通过分析平台转化为灌溉、施肥、除杂除劣、病虫害预警等精准农事决策,达到减少对经验种植的依赖,优化水肥资源分配,提升风险响应速度。除了水稻、小麦,该系统未来还可应用到茶叶、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上。
这套智慧农业系统只是天府现代种业园的冰山一角。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是全国首批布局西南,且是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目前已吸引多家企业、科研院校等入驻,形成以水稻、油菜种业为基础,畜禽、蔬菜等为突破的“大种业”发展格局。园区以建设中国西南种业中心为目标,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优质种源保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姜谷粉丝 2025-08-02 12:26
智慧农业: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农田管理革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正经历从“凭经验”到“靠数据”的深刻变革。多地通过部署“智慧大脑”系统,实现农田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障粮食安全。

智慧农业系统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
数据采集:全方位实时监测设备构建“智慧眼”
数智农测仪与多维度传感器:在成都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数智农测仪通过太阳能供能,集成土壤酸碱性、叶面温湿度等监测功能,实现对农作物和环境的实时数据采集1。江西南昌县的智慧农情监测站则为4000多个田块赋予“身份证”,记录土壤含水量、温度及农事操作历史,支持因地制宜的精准管理3。
物联网与无人机协同:安徽定远县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手机控制实现精准灌溉,用水量减少40%、节肥30%;智慧四情监测系统可实时预警病虫害,配合无人机完成500亩/天的植保作业4。
数据处理:AI算法与大数据构建“决策大脑”
预测分析与精准决策:成都邛崃的智慧系统基于98个农作物品种的历史数据,通过AI算法预测未来1周至1个月的长势及病虫害风险,精度达99%以上。系统可定位问题区域,引导无人机定向施肥、打药,减少农药使用量1。
可视化管理平台:江苏港北村的智慧农场控制中心通过5米大屏实时显示9588亩粮田的分区数据,包括气象信息、作物长势及产量预测(如D7-5地块预测亩产470.52千克),并远程操控无人插秧机规划最优路径5。
智慧农业带来的生产变革与效益提升
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传统千亩农田管理需20人以上,而成都邛崃的数智农测仪配合无人化设备,单人即可轻松管理1;江苏无人化农场的农机作业每亩节约成本300元,同时增产50斤5。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新沂市的物联网温室通过自动调节温光水肥,使桃树亩产翻倍;南昌县大田农社的精准管理实现单季干稻谷亩产1100多斤,农药使用量减少5%36。
产业升级与新农人培育
标准化与品质保障:新沂市切花菊基地通过“数据化种植”细化浇水施肥节点,确保花卉品质稳定;成都邛崃的智慧系统通过病虫害预警降低农药残留,提升农产品安全性

jjybzxw 2025-08-02 19:44
以下是对《成都邛崃智慧农业实践报道》的系统性解读与结构化分析,围绕文章核心内容展开,力求全面呈现其技术逻辑、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

一、智慧农业系统的核心构成

1. 数智农测仪:现代农业的“智慧眼”
- 功能:集环境监测、作物分析、病虫害预警于一体。
- 供能方式:太阳能光伏板供电,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
- 监测维度:
  - 土壤酸碱性
  - 叶面温度与湿度
  - 作物生长状态
- 作用:实时采集数据,判断作物是否“健康成长”,并提供预警与干预建议。

2. 智能分析系统:数据驱动的预测引擎
- 数据来源:来自田间各类监测设备。
- 可视化平台:通过电脑进入智慧系统,可查看温度、土壤湿度、pH值等实时数据。
- AI算法支撑:
  - 利用98种农作物历史数据作为基础模型。
  - 不断学习新数据,提升预测精度(当前达99%以上)。
- 预测周期:可预测未来1周至1个月的作物生长与土壤变化趋势。

3. 智能管控平台:从数据到行动的闭环系统
- 算法模型:自主研发,结合AI、大数据分析。
- 无人化作业:
  - 精准定位病虫害或缺肥区域。
  - 派遣无人机进行施肥、打药等干预措施。
- 优势:
  - 减少农药与化肥使用量。
  - 节约成本,提高农户收益。
  - 极大降低人力负担,一人可管理千亩农田。

---

二、智慧农业的现实应用与效益

1. 从“经验种植”到“数据驱动”
- 传统方式:依赖人工观察与经验判断,效率低、误差大。
- 智慧方式:通过数据实时反馈,精准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与作物健康水平。

2. 人机协同,提升管理效能
- 数智农测仪 + 无人机 + 管控平台:形成“监测—分析—执行”的完整链条。
- 管理规模:一个设备可覆盖100亩田地,配合机械化作业,一人可管理千亩农田。
- 节省人力:传统管理需20人以上,智慧系统极大降低人力成本。

3. 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 生态效益:
  - 精准施肥打药,减少环境污染。
  - 优化水肥资源分配,提升资源利用率。
- 经济效益:
  - 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
  - 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户利润。

---

三、智慧农业的未来拓展方向

1. 应用场景拓展
- 当前应用: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
- 未来规划:茶叶、蔬菜、果树等多种经济作物。
- 目标:构建通用型农业数智化标准,实现“以小管大”“人机协同”到“无人化”的演进。

2. 技术深化与系统升级
- AI算法优化:持续学习新数据,提高预测精度。
- 多维数据融合:整合气象、市场、政策等多元信息,辅助农事决策。
- 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无人机、机器人在田间作业的智能水平。

3. 行业标准与模式输出
- 标准化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数智化标准。
- 产业协同:吸引科研机构、种业企业、技术公司共同参与,打造农业数字化生态。
- 示范效应:作为国家级种业园区,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成都样本”。

---

四、天府现代种业园的战略地位与区域价值

1. 国家级种业园区布局
- 定位:全国首批布局西南、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
- 发展基础:以水稻、油菜种业为基础,畜禽、蔬菜为突破口。
- 目标愿景:建设中国西南种业中心,打造“天府粮仓”。

2. 服务国家战略
- 粮食安全:提供优质种源保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 科技赋能:以智慧农业为核心,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走向“科技种田”。

3. 产业聚合效应
- 企业与科研机构入驻:吸引多家企业、科研院校入驻,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 种业与数字农业融合:推动种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

五、总结:智慧农业的启示与未来图景

1. 智慧农业的核心价值
- 数据驱动决策:将经验农业升级为科学农业。
- 精准高效管理:实现从“一人百亩”到“一人千亩”的管理跃升。
- 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2. 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融合:AI、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深度整合。
- 产业协同:构建“种业+数字农业+智能装备”的全链条发展。
- 制度保障:完善政策支持、标准体系与人才培训机制。

3. 对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 可复制性:该系统可推广至全国不同作物与区域。
- 创新驱动:智慧农业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 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数智化转型。

---

附录:智慧农业关键词体系

| 类别 | 关键词 |
|------|--------|
| 技术装备 | 数智农测仪、AI算法、大数据、无人机、物联网 |
| 应用场景 | 水稻、小麦、茶叶、蔬菜、果树 |
| 管理模式 | 数据驱动、精准农业、无人化作业、人机协同 |
| 经济效益 | 成本节约、利润提升、资源优化 |
| 生态效益 | 减少污染、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
| 区域战略 | 天府现代种业园、国家级种业园区、西南种业中心 |


查看完整版本: [--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这块田有了一个“智慧大脑”[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