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次美国自驾,看清中美AI的差异性[2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一次美国自驾,看清中美AI的差异性[2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jybzxw 2025-08-02 10:38

文 | 南七道

2025年7月,我和好友吕伟胜,在美国自驾4000多公里,8个州,15个城市,深入体验美国的文化、经济、科技、社会等真实情况。从加州洛杉矶出发,途经优山美地、芝加哥、底特律、哥伦布、辛辛那提、圣路易斯、春田等。

伟胜是美股上市公司高途的联合创始人,创业者和投资人。他投资的新加坡AI公司已经盈利。这次在美国,见了包括了硅谷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自媒体大 V、银行从业者、房产中介等各行各业的人。

原本这是一次放松身心的行程,但没想到,一路上各种关于 AI 的对话、体验和观察,最后变成了一场深度对比中美 AI 路线的“田野调查”。

我强烈的感受到: AI,已经从技术圈走进生活圈了。这次旅行,让我对中美AI发展的差异有了切身感受,更让我看到了中国AI公司,在这场全球竞赛中的独特优势与潜力。

AI开始渗透生活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AI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是从韩国首尔去美国洛杉矶,第一次感受到带着 AI 助理旅行的感觉。乘坐的是大韩航空的A380,是双层机,有400多个座位。在选座位时,我借助了ChatGPT。我把“安静、隐私、减少颠簸等”相关需求告诉它,它快速地列出了推荐的座位编号,并生成了座位图。更有趣的是,它结合我的历史数据,告诉我应该拍视频记录下,“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从上二楼的位置开始广角拍摄,同时拍下飞机上的餐食、酒吧、休息室等娱乐设施。”

后来我去墨西哥,在机场取现金,只有少数机器是能用银联卡的,于是AI提示生成了路线图,并用图片展现,这台机器所在位置是机场2号门的X96148号ATM机器。

(墨西哥城机场的银联取款机)

在规划美国自驾旅行路线时,只要把城市、时间和对酒店餐厅景点的要求给到ChatGPT,它自动生成了路线,推荐的酒店和餐厅,包括链接官网还有谷歌城市里景点的连环地图。智能导航系统不仅能精准规划路线,还能根据实时路况进行动态调整,而这背后都离不开AI算法的支持。

吕老师在旧金山时,前往了特斯拉和英伟达参访考察。在特斯拉体验了最新的自动驾驶。在英伟达,他和英伟达的工程师和其他参访人员对谈时,提了一个备受所有人关注的问题:“中国和美国AI竞争,谁会更胜一筹?”有人说是美国,“因为环境很开放,AI限制太多,就很难创新。同时由于美国的虹吸效应,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人才加入。”

但有趣的是,英伟达工程师却说,“我觉得中国胜算更大一些,因为是举国之力,而且中国的数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足够多,现在硅谷各大巨头的AI人才,70%都是中国人和华人。之前也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现在芯片等技术也发展很快。”

中美 AI产品的对决

在吕老师看来,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美国擅长的是从 0到1 的原创性,而中国厉害的地方,是从 1到100 巨大的创造性。

洛杉矶豪宅经纪人告诉我,今年加州房地产市场不是很景气,现在依然能购买 1000万美元豪宅的人,主要来自两个行业,要么是做数字货币的,要么是AI 行业的。包括地产行业,也开始结合AI技术,提升交易效率。

这次旅行的全程,我们使用了ChatGPT、豆包、 时空壶AI耳机、MasterAgent、可灵AI、腾讯元宝、deepseek等一系列产品,来帮助旅行路线规划,外国人语言交流,相关历史文化信息的展示和解答等,无处不AI。

(底特律的废墟地带)

有一次,我们在铁锈地带核心城市——底特律的历史博物馆。随机做一个中美AI产品的评测。在博物馆的墙上,有一个拉塞尔·亚历山大·阿尔杰(Russell Alexander Alger)的雕像,他曾担任第 20 任密歇根州州长、美国参议员和美国战争部长。

我们用ChatGPT和豆包AI做了一个现场测试。我拍了一张铜像清晰的照片,发给ChatGPT,问这是谁?它的回复是,“这可能是一个名人,雕像是为了纪念他,但没法确认是谁。”于是我第二次提醒它,“我现在在底特律历史博物馆,这个雕像就在墙上。”于是它思索之后,准确的报出了拉塞尔·亚历山大·阿尔杰的名字和生平。

但在使用豆包AI时,它有一个很有趣且实用的功能,就是类似微信视频通话的功能,打开摄像头,直接对着雕像,它立刻并准确识出是拉塞尔·亚历山大·阿尔杰,并详细说明了这个人的生平和故事。

在现在这个阶段,中国AI产品在应用层面,包括易用性和反应速度,使用体验,确实在很多方面超出了美国的产品。但不可否认,ChatGPT的会员版确实强悍,特别是处理复杂任务,比如专业性的学术研究的海量数据分析,编程生成调试优化代码。涉及深度分析时,整体上还是ChatGPT Plus更流畅。

这种“中美 AI 对决”在旅行中反复上演,让我越来越感受到两国AI发展路径的差异性。

中美AI谁会赢到最后?

Mark(化名)来自上海,他在斯坦福念完本科,在硅谷一家公司工作了6个月后,就和自己同学,3个人创立了自己的AI公司,是健身和社交有关的项目,最后以数千万美元,卖给了硅谷大厂,根据收购协议要求,自己也进入该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他说还会自己出去创业。硅谷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几个 95 后甚至 00 后的年轻人,一起做个新的AI项目,动辄出售或估值上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几乎每个核心团队都有华人或中国人。

Mark说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中美AI领域的竞争。

在他看来,美国优势在能够汇集全球的人和钱,还有之前的理论和技术积累。现任政府刚刚颁布的“美国人工智能计划”第一部分,要“消除繁琐的手续和繁琐的监管”,促进行业发展。但现任政府“对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打压,以及日益增长的反全球心态”,长期来看,负面影响很大。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最近发布的一份详细的研发评估报告,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资金持续削减,资金量可能回落至2002年的水平。

而中国的AI行业,在这种风云变化的大背景下,从技术模型到硬件芯片,开始一系列的自主创新。

美国顶级金融顾问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研究报告称:“美国的出口管制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商,创造了独特的机会。到2027年,中国国产芯片将占据中国人工智能加速器市场55%的份额,较2023年的17%大幅增长。”这种增长的背后,是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虽然在整体的计算能力上有一定的限制,在自我研发上的持续提升。

深圳伊莱克,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整体的AI软硬件解决方案。创始人鲁礼源,是华为早期员工,后来离职创业。在他看来,国产芯片性能确实提升很快,目前他们很多项目都是采用国产芯片。他也在持续关注这块的投资机会。

中国AI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美国的ChatGPT开创了新赛道,但中国的DeepSeek年初的R1大型语言模型,低成本+高效率,让行业和世界震惊。今年,中国初创公司深元人工智能,发布了全球首个 L4 级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Agent。通过 Master Builder 和 Agent Group 两大核心架构,实现了智能体从 “中心化控制” 向 “多智能体自治协作” 的范式转变。本质上是一个用来开发 Agent 的 “母体”,相当于 AI Agent 开发引擎。通过一键式生成多智能体集群,成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

深元人工智能董事长周家豪说:“我们的每一行代码、每一组数据、每一个算法模块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4 年以后,全球 AI 格局慢慢开始变得清晰。美国在大模型技术上一路狂奔,中国经历了一轮大战后,逐渐回归场景落地,强调实用主义。中美 AI,已经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美国公司的目的是定义底层技术和全球标准。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说:“我们不是在训练一个聊天机器人,而是在训练一个通用智能系统,ChatGPT 只是它的第一个版本。”这背后是一整套“技术闭环”,从大模型到 API 开放 、 商业集成 ,最后形成垄断标准,最后形成一整套底层的操作系统。

而中国的选择则务实得多,强调 AI 的 应用价值与商业闭环。面对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无论是字节跳动的豆包、阿里的通义千问,还是MasterAgent,几乎都围绕着具体场景展开,比如政务办公、教育、电商、金融等等。围绕“更懂中国业务”的理念,MasterAgent计划推出金融、医疗等行业垂直版本。


jjybzxw 2025-08-02 10:39
中美AI发展路径的差异与未来展望

从你的旅行经历和观察来看,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和发展路径上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涉及到政策环境、市场应用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中美AI发展路径差异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美国:
- 原创性与基础研究:美国在AI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原创性和基础研究上。以OpenAI的ChatGPT为例,它开创了新的技术赛道,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AI研究机构和企业往往致力于开发通用智能系统,追求技术上的突破和垄断标准。
- 技术闭环:美国公司通常会构建一整套“技术闭环”,从大模型到API开放、商业集成,最终形成垄断标准。这种模式有助于他们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
- 应用价值与商业闭环:中国在AI领域的优势则体现在应用价值和商业闭环上。中国的AI企业更注重将技术应用于具体场景,如政务办公、教育、电商、金融等。这种务实的策略使得AI技术能够更快地落地并产生实际效益。
- 自主创新: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中国在AI领域的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深元人工智能发布的L4级智能体母体系统MasterAgent,实现了智能体从“中心化控制”向“多智能体自治协作”的范式转变。

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

美国:
- 开放环境与人才吸引:美国的开放环境和强大的人才吸引力是其AI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这种人才聚集效应为美国的AI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政策支持与监管:尽管美国政府在某些方面对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所打压,但总体上仍对AI行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例如,现任政府颁布的“美国人工智能计划”旨在消除繁琐的手续和监管,促进行业发展。

中国:
- 举国之力与政策扶持:中国政府对AI行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从国家层面推动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种“举国之力”的模式为中国AI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 自主创新与市场导向:面对外部技术封锁,中国在AI领域的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中国市场庞大的应用场景为AI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未来展望

中美合作与竞争:
- 合作领域:尽管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双方在某些领域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例如,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方面,中美可以共同开发和应用AI技术。
- 竞争态势:未来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美国将继续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标准上保持领先,而中国则将在应用落地和市场拓展上占据优势。

全球AI格局:
- 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AI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日本、印度等)也将在AI领域崭露头角,形成多元化的全球AI格局。
- 伦理与规范: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伦理和规范问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制定一套全球性的AI伦理和规范标准,确保AI技术的安全和可控发展。

总之,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和发展路径差异显著,但双方各有优势。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市场应用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合作与竞争,中美有望共同推动全球AI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姜谷粉丝 2025-08-02 12:11
通过一次美国自驾体验,可以从技术应用、产业生态、产品特性等多个维度观察到中美AI发展的显著差异。以下结合具体案例与行业观点展开分析:

一、技术渗透与生活化应用:中国更重体验,美国强于复杂任务
在日常场景中,中美AI工具呈现不同优势:

中国AI的“场景化效率”:通过豆包AI等产品,用户能快速获取本地化解决方案。例如在墨西哥机场寻找银联ATM时,AI直接生成带位置编号的路线图和机器图片,精准解决实际问题2。
美国AI的“复杂任务处理能力”:ChatGPT在深度需求响应上表现突出,如规划自驾路线时自动整合酒店、餐厅官网链接及景点连环地图,甚至支持学术数据(如15.190万条样本)分析和代码生成优化2。
典型对比案例:在底特律历史博物馆对雕像人物的识别测试中,豆包AI需结合“底特律博物馆”场景提示才能准确回答,而ChatGPT在补充上下文后表现更稳定,但日常易用性上中国产品反应速度更优2。

二、产业生态与竞争逻辑:开放创新VS举国体制
行业人士对中美AI竞争的核心差异存在两种视角:
| 美国优势 | 中国优势 |
|--------------|--------------|
| 开放环境促进创新,限制较少2 | 举国体制集中资源突破,数学人才储备充足(硅谷AI人才中70%为华人)2 |
| 理论与技术积累深厚,全球资本与人才汇集2 | 数据积累丰富,芯片技术快速追赶(国产芯片预计2027年占中国AI加速器市场55%)2 |

英伟达工程师认为,中国凭借人才储备和政策支持“胜算更大”,而美国创业者更强调开放监管对创新的重要性2。

三、落地场景差异:美国深耕2B,中国聚焦移动互联网与软硬结合
美国:企业级市场主导:红杉中国合伙人张涵指出,美国AI创业者更专注2B领域,如特斯拉自动驾驶、英伟达芯片技术的底层研发5。
中国:C端体验与软硬整合:通过移动互联网生态,AI与支付、出行等场景深度绑定。例如大韩航空选座时,ChatGPT生成座位图并标注“安静、低颠簸”区域,体现AI对个人需求的精细化响应2。
四、技术差距:快速缩小,但底层能力仍存代差
中国追赶速度显著:李开复提到,中美AI核心技术差距已缩小至“三个月”,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通过算法优化和芯片效率提升实现突破15。
美国底层优势仍在:ChatGPT会员版在学术研究、复杂代码调试等领域的流畅度仍领先,反映出美国在大模型训练和算力调度上的积累


查看完整版本: [-- 一次美国自驾,看清中美AI的差异性[2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