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8-01 15:47 |
你可能喝了一辈子“假酸奶”,只因为包装上少了这几个字。没错,不是开玩笑。只要包装上没写“巴氏杀菌乳”或“生牛乳”,再便宜都别买。 因为它根本不是你以为的酸奶,而是“糖水+增稠剂+香精”的混合物。很多人以为只要酸酸甜甜、稠稠的就是酸奶,甚至觉得喝酸奶比喝牛奶更健康。但超市里一大半“酸奶”,其实连“奶”都沾不上边。
真酸奶和“假酸奶”的差距,比你想象的更大
真正的酸奶,原料只有两个:生牛乳或巴氏杀菌乳+乳酸菌。其他添加物越少越好但你随手拿起一瓶“乳酸菌饮料”或“风味发酵乳”。 配料表可能有七八种:白砂糖、果胶、明胶、合成香精、食用色素——这些不是为了营养,而是为了“更好喝”。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签管理规定,只有以牛乳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的,才可以称为“酸奶”。 而那种一瓶售价几块钱的“乳酸菌饮品”,实质上是加了酸味剂和甜味剂的饮料,跟酸奶没任何营养可比性。
包装上没这几个字,千万别买
看包装,不是看“酸奶”两个大字,而是看成分表和产品类别。只要标签上没有写“生牛乳”或“巴氏杀菌乳”,就是假的、劣质的、掺水的。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真正的酸奶配料表第一位必须是“生牛乳”或“巴氏杀菌乳”,而不是“水”或“复原乳”。什么是复原乳?就是奶粉加水,成本低、营养差。

如果你在酸奶包装上看到“复原乳”“水”“乳粉”,别犹豫,放回去。还有一个关键点:蛋白质含量。真正的酸奶,每100克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克。低于这个标准的,基本都是“兑水货”。 喝“假酸奶”,不如喝白开水。很多人天天喝“酸奶”养生,却不知道自己喝的是“糖水+增稠剂”罐装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克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优先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 但市面上很多“风味发酵乳”糖含量高得惊人。一瓶200克的“果味酸奶”,含糖量可能超过30克,相当于7块方糖,这已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25克的上限。

长期摄入高糖酸奶,不仅发胖,还可能升高血糖,增加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风险。你以为在养生,其实在“养病”。
别再被“乳酸菌”三个字骗了
“乳酸菌饮料”≠酸奶。它们的区别,就像方便面和全麦面包的差别。乳酸菌饮料是后添加菌,也就是说,发酵后再加进去的。很多产品甚至加的是死菌,对肠道根本没用。 而真正的酸奶,乳酸菌是在发酵过程中自然繁殖的,能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国家标准规定,酸奶中活的乳酸菌含量应不低于每克1亿个。但乳酸菌饮料并没有这个要求。 所以,别再以为“乳酸菌”就是健康的代名词。没有牛奶基础的乳酸菌饮料,本质上就是“酸甜饮料”。真酸奶,怎么挑?关键就这3步

第一步:看配料表。配料必须是“生牛乳”或“巴氏杀菌乳”打头,添加剂越少越好。 第二步:看蛋白质含量。每100克蛋白质不少于2.9克,才达标。 第三步:看产品类别。包装上必须写着“发酵乳”或“酸奶”,不是“乳饮料”或“风味发酵乳”。 如果你看到“复原乳”“水”“植脂末”“椰浆”等字样,那不是酸奶,是“奶饮料”如果你看到“草莓味”“芒果味”“蓝莓粒”,基本可以判定:这是高糖、高热量的调味饮品,营养价值远低于原味酸奶。
儿童、老人、减肥人群,喝错酸奶危害最大

儿童肠道系统发育不全,过多摄入添加剂和糖分会干扰肠道菌群、影响免疫功能。老年人乳糖酶活性减弱,更依赖酸奶提供钙质和优质蛋白,喝“假酸奶”可能营养跟不上,骨质疏松风险加重。 减肥人群更要警惕,很多“低脂酸奶”其实是“高糖陷阱”,脂肪少了,糖补上,热量照样不低。不如选原味酸奶,蛋白质高、糖分低,营养更扎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