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5-07-23 12:45 |
D1D2 北京-贝尔格莱德 D3 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 D4D5 诺维萨德-E70过境-萨格勒布 ...... D16 萨拉热窝-过境-新瓦罗什 D17 新瓦罗什-贝尔格莱德 D18 贝尔格莱德-北京 贝尔格莱德Beograda 此行在塞尔维亚玩了五天。从贝尔格莱德开始,中间去克罗地亚和波黑,在贝尔格莱德结束。 从飞机上往下看,贝尔格莱德周边大片农田碧绿平整。感觉物产丰富。
 12-14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中心在现塞尔维亚南部的思科普里。奥斯曼土耳其侵略时斯拉夫人北迁,贝尔格莱德逐渐显出重要性,成为东西方的前沿阵地。奥斯曼z终杀到贝尔格莱德,几个世纪中它一直处于匈牙利、奥斯曼、奥匈帝国你来我往的占领下。1867年塞尔维亚王国独立,贝尔格莱德作为首都开始了快速发展。但战火始终不肯放过这座城市,一边建设一边摧毁,直到二十多年前才平静下来。 今天的贝尔格莱德是这个地区z现代化的城市。虽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但建筑整洁性、街道平整性、设施完善性、生活便利性都比其它地区好得多。公交车全城免费。 步行街米哈伊洛大公街是繁华的商业区,这条街道历史悠久,罗马时期就是交通要道,奥斯曼时已发展为商业中心,商铺林立,清真寺遍布。1867年塞尔维亚终于实现独立时建筑师埃米利安.约西莫维奇重新规划整条商业街。1870年为纪念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为自由独立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以他的名字命名。街上主要是服装、纪念品、包鞋、图书音像、化妆品、冰饮店。我们正赶上六一的周末,街上人熙熙攘攘,小朋友搭台演出,以娱乐家长为主,跳得鞋都掉了。也有街头表演卖艺的。步行街两边纵向街道里多是吃饭喝酒或咖啡甜品店,从早到晚都有人,当地人喜欢点些喝的坐着聊天。遇到一老哥边演示边卖网球练习器,就是咱们公园里常见的一个网球用绳子拴在重物上,一个人可以练击球,老哥说他那个重物是一罐水,是他的发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还特意说“不是中国制造”,一副老小孩的神态。


 Play Video


 不远的斯卡达利亚街(skadarlija)原本是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通往伊斯坦布尔的交通要道,现在步行街仍保持19世纪后半叶的样子,充满波西米亚风情,街道不长,坡度很大,两边大都是传统的塞尔维亚餐厅。我们在街上吃了两顿饭。
 Play Video 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Fortress)位于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面积很大,现在作为公园,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游览的好地方,有一大片儿童乐园。胜利纪念柱是纪念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胜利,代表了塞尔维亚的新生。





 圣萨瓦大教堂(HramsvetogSave)是世界第一大东正教教堂,2003年外部建成,内部还在建设中。该教堂供奉的圣萨瓦,是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创始人和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创建者的儿子,教堂内金碧辉煌,每一寸墙壁上都绘满了东正教人物及历史重要人物的画像。





 我们特意拜访了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现在原址建起了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孔子像立在楼前。这里是同胞集中的地方,遇到好几拨中国人。

 赶上周日国家博物馆免费,不能错过。里面有几个展览,主要看了欧洲美术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数量和质量都不错。印象很深的是一幅“画家的妻子”,从漂亮妻子的打扮上看这画家没少挣钱。






 我们住在老城,但离萨瓦河不远,坐车两站地过桥就到新贝尔格来德。小米大楼立在桥头,这边街道整洁,楼房更新,有大型购物中心。我们特意去看东南欧第三大塔“GENEX塔”,它由塞尔维亚设计师Mihajlo Mitrović于1977年设计,是栋居民楼,两个楼座顶部由双层桥梁连接,顶端还有一座旋转餐厅。现在看上去很破败。
 人们看起来悠然自得,心平气和,但也有暗潮涌动。我去圣萨瓦教堂想乘公交车,等了二十分钟没来车,索性走半小时过去。半路看到很多人集会,占据了几条马路,所有车辆都绕行(包括我要坐的那趟公交)。只听到扩音器传来演讲者慷慨激昂的演说,没见到人,大家不停地附和欢呼。 诺维萨德Novi Sad 诺维萨德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雅典,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但看起来规模和国内四五线城市差不多。不同的是没有太多新的现代化建筑。 诺维萨德历史悠久,文化上主要受来自北方的匈牙利及奥匈帝国影响,有段时间属于匈牙利。在16-17世纪奥斯曼造成塞尔维亚南部战乱不断的形势下,它成了塞尔维亚商人的活动中心。另外,它也是文化艺术中心和大学城。18-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Z大的塞尔维亚城市。一战后才并入南斯拉夫王国。 城市基本上以居民区为主,便利店、餐饮散落其中,没什么大型商业区。很多老建筑改造成咖啡店、礼品店、民宿等。

 主座教堂与东正教堂同在市中心,主座教堂新哥特风格的尖顶,建造所有的木材、彩色玻璃均来自奥地利,屋顶覆盖彩色瓷瓦片。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位于多瑙河畔,可以眺望整个城市。要塞里有个餐厅,早晨有人在这儿的台阶上跑上跑下在训练。要塞的堡垒上有一座著名的钟塔,是诺维萨德城市地标之一,但这钟好像并不能报时,四面的时间不一,还缺指针。


 从贝尔格莱德去往诺维萨德的路上田园风光无限,蓝天白云作背景,一望无际的绿色点缀着整洁的红瓦小房子,农民的日子应该挺不错。路上经过一个念不利索名字的小镇: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小镇始于罗马帝国时代,命运与诺维萨德相仿,经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后,与哈布斯堡王朝签订《卡洛维茨条约》归入其制下,一战后并入南斯拉夫王国。所以小镇建筑以巴洛克风格为主,有些奥地利味道。这里有天主教堂和东正教堂,有塞尔维亚第一座中学,有葡萄酒庄。 小镇比较整洁,古朴的房屋,安静的街道,露天的餐馆,悠扬的教堂钟声,一切都仿佛拖住了时间的脚步。
 索伯查尼修道院(Sopocani Monastery) 我们到塞尔维亚南部山区一是为了乌瓦兹峡谷UVAC,再就是散落在山里的修道院。峡谷按谷歌导航走错了地方,没有看到蜿蜒曲折的河谷,修道院倒是找到了。只选了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索伯查尼修道院。它是13世纪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乌罗什一世为纪念塞尔维亚王国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建造的。这家修道院是拉什卡学派建筑与壁画的完美代表,在那个塞尔维亚强大时期曾经非常繁盛,是东正教圣地之一。国王当时请了顶级画家绘制了满墙的壁画,包括末日审判、基督生平与圣经故事、圣母与圣婴、圣母领报、圣萨瓦(就是那位塞尔维亚东正教创始人,斯特凡.尼曼雅的三儿子),西墙上圣母安眠图被认为是Z好的中世纪湿壁画。修道院17世纪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毁坏。20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文化遗产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