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jwjiang:炎黄子孙25。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炎黄子孙”是海内外华人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这个词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但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都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 .. (2025-08-06 14:07)
zjjwjiang:炎黄子孙26。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 成。”炎黄时代没有文字,也不可能有“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这样的名词,但却为后世此类名词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25-08-06 14:07)
zjjwjiang:炎黄子孙27。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3):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诸子争鸣,“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孔子称赞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庄子认为“世之所 .. (2025-08-06 14:07)
zjjwjiang:炎黄子孙28。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4):春秋战国时期2:《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大约半个世纪以后,齐威王铸敦铭记“高祖黄帝”,自认为黄帝子孙。《国语·鲁语》说:“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 .. (2025-08-06 15:09)
zjjwjiang:炎黄子孙29。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5):春秋战国时期3:这说明舜、禹皆为黄帝之后。《国语·周语》说:“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故亡其姓氏。……夫亡者岂系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 .. (2025-08-06 15:09)
zjjwjiang:炎黄子孙30。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6):秦汉时期1:秦汉时期是“黄帝子孙”等称谓出现并得到认同的时期。汉高祖刘邦编造了赤帝(炎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为以汉代秦制造舆论。汉初黄老学盛行,“百家言黄帝”。 (2025-08-06 15:09)
zjjwjiang:炎黄子孙31。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7):秦汉时期2: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10余万大军北巡朔方,归途中“祭黄冢桥山”,开创了黄帝陵祭。王莽代汉时自称黄帝之后,声称“姚、妫、陈、田、王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 &nbs .. (2025-08-06 15:27)
zjjwjiang:炎黄子孙32。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8):秦汉时期3:真正把黄帝华夏始祖之地位确立下来的是司马迁。翻开《史记》,第一位进入我们视线的人物就是黄帝。在司马迁的笔下,不仅尧、舜、禹、汤、文王、武王这些圣贤明君是黄帝子孙,而且秦、晋、卫、宋、陈、郑、韩、赵、魏、楚、吴、 .. (2025-08-06 15:27)
zjjwjiang:炎黄子孙33。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9):秦汉时期4:甚至连匈奴、闽越之类的蛮夷原来亦为黄帝苗裔。如此一来,便把各族统统纳入到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谱系中去了。司马迁坚持大一统历史观和民族观,将黄帝民族共祖的地位典籍化。上承“百家杂语”,下启二十四史,对于国人自称“ .. (2025-08-06 15:27)
zjjwjiang:炎黄子孙34。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0):秦汉时期5:汉元帝、汉成帝时,博士褚少孙补《史记·三代世表》时称“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王充在《论衡·案书篇》中亦云“《世表》言五帝、三王皆黄帝子孙”,这说明“黄帝子孙”一词在汉代主要是指圣贤明君,并未泛指平民 .. (2025-08-06 15:53)
zjjwjiang:炎黄子孙35。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1):魏晋南北朝时期1:自称炎黄之后者不乏其人。贵族墓志中祖述炎黄者不胜枚举。这么多人竞相自称炎黄之后,未必合乎历史事实,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时人对以黄帝为核心的民族先祖谱系的认同。 .. (2025-08-06 15:53)
zjjwjiang:炎黄子孙36。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2):魏晋南北朝时期2: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姓氏之学最盛于唐”。唐人林宝的姓氏名著《元和姓纂》“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而《世本》简直就是一部黄帝和炎帝的族谱。 (2025-08-06 15:53)
zjjwjiang:炎黄子孙37。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3):魏晋南北朝时期3:唐代族谱已不可见,宋明以后的族谱大都攀附历史上的同姓名人,甚至远祖炎黄二帝,故而梁启超感叹“寻常百姓家谱,一不祖黄帝”。宋王朝尊奉炎帝为感生帝,宋真宗尊黄帝崇道教。 &n .. (2025-08-06 16:36)
zjjwjiang:炎黄子孙38。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4):魏晋南北朝时期4:与宋对峙的辽统治者自称炎帝后裔。《辽史·世表》曰:“庖羲氏降,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 政之布濩无穷,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 .. (2025-08-06 16:36)
zjjwjiang:炎黄子孙39。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5):魏晋南北朝时期5:契丹人究竟是不是炎黄之后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这正是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2025-08-06 16:36)
zjjwjiang:炎黄子孙40。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6):魏晋至清末时期1:虽然炎黄二帝备受尊崇,但“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等词语却隐而不显,很少使用。究其原因,大概与古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较淡,对炎黄二帝的尊崇文化性大于血缘性,“炎黄子孙”一词的指代范围较小等因素有关。 .. (2025-08-06 17:17)
zjjwjiang:炎黄子孙41。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7):魏晋至清末时期2:古代中国是“王朝国家”,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王朝国家更需要的是本朝本宗之祖,正如杜佑在《通典》中所说:“远祖非一,不可遍追,故亲尽而止。 .. (2025-08-06 17:17)
zjjwjiang:炎黄子孙42。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8):甲午战争以后1:列强侵华加剧,清廷治国无方,中华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传入,长期蛰伏不显的“炎黄子孙”等称谓好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频频见诸于书刊报纸,成为广泛使用的流行词语。 (2025-08-06 17:17)
zjjwjiang:炎黄子孙43。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19):甲午战争以后2:改良派是这一现象的提倡者,而革命派则是真正的主导者。二者虽然同样使用“炎黄子孙”,但含义却明显不同,改良派认为“中国皆黄帝子孙”,革命派却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 &n .. (2025-08-06 17:58)
zjjwjiang:炎黄子孙44。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0):甲午战争以后3: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己任的国粹学派,视黄帝为国粹、国魂。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诗云:“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满族贵族盛昱大声疾呼:“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大破旗汉界,谋生皆自 .. (2025-08-06 17:58)
zjjwjiang:炎黄子孙45。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1):甲午战争以后4:清末“炎黄子孙”称谓的勃兴,一方面促进了反清革命的兴起与胜利,另一方面在促使“炎黄子孙”真正成为国人广泛使用的自我称谓的同时,又缩小了“炎黄子孙”一词的指代范围,不利于民族国家的构建。 (2025-08-06 17:59)
zjjwjiang:炎黄子孙46。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2):甲午战争以后5:辛亥革命后,“五族共和”取代了“驱除鞑虏”,“炎黄子孙”亦由汉人的同义语转变为中国人的代名词。经过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的洗礼,国人进一步形成了“中华民族之全体,均皆黄帝之子孙”的共识。 &nbs .. (2025-08-06 18:32)
zjjwjiang:炎黄子孙47。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3):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时期1: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时期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浴火重生的时候。“炎黄子孙”称谓终于在抗战的烽火中定型为中华民族的指代符号,成为号召与激励海内外华人共同抗战的一面旗帜。 .. (2025-08-06 18:32)
zjjwjiang:炎黄子孙48。炎黄子孙历史称谓演变(24):抗日战争及其以后时期2:中共中央在给中国国民党的电报中称:“我辈同为黄帝子孙,同为中华民族儿女,国难当前,惟有抛弃一切成见,亲密合作,共同奔赴中华民族最后解放之伟大前程。” (2025-08-06 18:32)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