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130年前,我们的敦煌是这样的!<2 [5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130年前,我们的敦煌是这样的!<2 [5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jybzxw 2025-03-18 09:23




















































jjybzxw 2025-03-18 09:26
敦煌,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130年前,她是这样的:

戈壁沙漠环抱中,绿洲一片静悄悄。
汉唐烽火连天起,月氏匈奴争雄豪。
张骞西行开新路,敦煌名扬四海潮。
玉门阳关古道旁,商旅驼铃响云霄。

石窟壁画绘千年,飞天舞动梦飞扬。
佛音梵唱传四方,法显鸠摩罗什忙。
绿洲虽小生机勃,丝路繁华此中藏。
春风不度玉门关,历史长河永流淌。

姜谷粉丝 2025-03-18 09:47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édouard Chavannes)的详细介绍如下:

一、生平概览
早年与学术启蒙
沙畹1865年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新教家庭,曾移居瑞士。他早期主修哲学,与夏尔·安德勒合著《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第一本源》,展现出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后进入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从此与中国文化结缘。

来华经历与学术奠基
1889年,24岁的沙畹以法国驻华使团译员身份赴北京。期间在清朝参赞唐夏礼的协助下,开始翻译《史记》,其法译本《司马迁的传体史》共五卷,被誉为“汉学界盖世名作”,首次系统向西方展现中国古代史。

学术地位与晚年
1893年,年仅28岁的沙畹接任法兰西学院汉学教授,成为欧洲汉学领军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健康恶化去世(1918年),正值学术巅峰期。

二、学术贡献与成就
《史记》翻译与历史研究
沙畹的《史记》译注不仅精准,还附有大量考据和注释,涉及古代宗教(如《封禅书》)、地理、外族关系等领域。该译本至今被视为西方汉学界的经典。

佛教与宗教研究
受印度学家列维影响,沙畹系统翻译佛经,发表多篇关于印度和西域僧侣的传记,为佛教传播史研究奠定基础。他还关注道教,首次译注《投龙简》等科仪文献,揭示道教与皇权的关系。

考古与艺术史开拓
1907-1908年,沙畹考察华北文物古迹(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著《华北考古纪行》并附1739张图片,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石刻艺术的里程碑。其《泰山:中国的一种宗教崇拜专论》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帝王封禅仪式。

敦煌学先驱
作为最早整理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沙畹推动法国敦煌学研究,其弟子伯希和、马伯乐继承其事业。1911年与伯希和合作将部分《道藏》带回巴黎,促进道教文献的国际化研究。

三、学术影响与遗产
学派奠基:沙畹被视为法国汉学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开创了西域学、敦煌学、简牍学等分支领域。
门徒传承:培养伯希和(敦煌文献研究)、马伯乐(道教史)、葛兰言(社会学视角汉学)等大师,形成法国汉学黄金一代。
跨文化桥梁:其研究首次系统向西方展示中国古代艺术与宗教,如《华北考古记》让云冈石窟等遗产进入国际视野。
四、评价与意义
沙畹的学术兼具广博与精深,被誉为“第一位全才汉学家”(伯希和语)。他融合传统金石学与现代 考古方法,通过文献翻译、实地考察和跨学科研究,重构了西方对古代中国的认知,至今仍是中西学术交流的典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著作细节或考察成果,可参考《司马迁史记》译本、《华北考古记》等原始文献。


查看完整版本: [-- 130年前,我们的敦煌是这样的!<2 [5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