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3-15 12:10 |
板栗,这土生土长的“中华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大地之上。它有着超300个品种,栗子、栗果、风栗、毛栗等别称也彰显着它丰富的身份。其分布范围似一张大网,北至辽宁,南达岭南,东起江浙,西到甘陇,各地都有它扎根的身影,在诸多地方,它更是当之无愧的“名优特产”。 回溯古代,板栗的地位那可是举足轻重,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人们的生活。饥荒年代,它化身“救命粮”,为人们填饱肚子;凭借着绝佳口感与较长保质期,它又荣升“干果王”;与桃李杏枣地位平齐,堪称“农家宝”;大量医书医案里都有它的记载,是实实在在的“补益药”。老一辈在秋冬时节吃板栗,那种解馋饱腹又强身健体的感觉,如同烙印般刻在记忆深处。

然而到了现代,虽说在网上购物、超市、菜场里板栗仍常见,可它就像一颗逐渐黯淡的星星,关注度和热度远不如往昔。究其缘由,一是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各类平替产品层出不穷,将它的光芒遮掩了几分;二是食用它需经过煮炒、剥壳等繁琐步骤,且价格也不便宜,让不少人对它望而却步。 板栗着实是奇特的坚果,好似一个装满宝藏的匣子,承载着文化、美食、药材等多重功能。在寓意方面,它似传递美好祝愿的使者,喜庆日子里端上板栗,便有“大吉大利”之意,为氛围添上一抹祥瑞色彩。说到长寿延年,栗树宛如长寿的守护者,轻松突破百年树龄,而板栗产量多的地方,高龄老人、百岁老人也相对集中,仿佛那里被长寿的光环笼罩着。

再看泾渭分明之处,南北差异明显,南方把它用于做菜,北方则偏爱糖炒;大小也各有不同,大的如鸡蛋,小的似玉米粒;公母亦能区分,半圆的是母栗,扁扁的是公栗,好似各有各的“性格”。 其药食两用的特性更是亮眼,板栗无论是生吃、水煮、糖炒还是炖煨,都游刃有余,还能与众多食材巧妙搭配,勾起人们的食欲。同时,它还是出色的药材,果仁内用外敷均可。中医认为,板栗味甘、咸,性温,归脾、肺、肾、大肠经,无毒,是补肾果、升气果、养血果、强筋果。 一是健脾养胃,这在秋冬季尤为常见,板栗就像一把开启脾胃通畅之门的钥匙,吃了它能固脾土,利中焦,益胃气,脾胃功能改善了,全身也仿佛被疏通了一般。其养生功效可与黄芪、当归一较高下。

二是补肾壮骨,不少人冲着补肾选择板栗,在中医眼中它是“肾之果,肾病能吃”,又与肾五行对应,能强筋骨,腰膝酸软的老人食用后,症状能得到改善,仿佛给身体注入了活力。 三是止血消肿,面对吐血、咳血、便血、鼻衄、尿血、口腔溃疡等情况,它都能发挥缓解作用,把生板栗砸碎外敷在患处,犹如一位“修复师”,吸收脓毒,助力消肿。 其实,板栗的功效远不止于此,板栗树、果、花、叶、皮等各部分都有着独特用处,恰似一个分工明确的团队,共同守护着健康。

成熟饱满的栗肉,剥开外壳和内膜后那鲜黄色的果实,质实、软糯、味厚,是板栗功效的“主要代言”,是一味补药。煮熟食用可健脾滋阴补肾,生吃能化瘀消肿润肤,还可与猪肉、羊肉、山药、红枣、薏苡仁、党参等食材药材搭配,与鸡肉同食更是名声在外。 不饱满的栗肉,常被人嫌弃,觉得它外形不佳又难剥开,多用于喂养禽畜,实则是种浪费。它也是一味补药叫栗楔,煮熟吃能活血化瘀,生吃对腰腿疼痛、口腔溃疡、夜尿频多等病症有疗效,通常以生吃居多,像一位低调的“健康卫士”默默发挥作用。

栗子花序,味苦、涩,性微温,无毒,有着健脾止泻,清热活血,散结消肿的本领,对久泻不利,大肠下血等病症能起效,也可缓解小孩食积,宛如一位对症下药的“小能手”。 板栗壳,那剥下来的棕红、棕黑色外壳,经清洗、干燥后入药,性平、味甘涩,既可单用祛风湿关节痛,也能联合茯苓、白术等合用健脾燥湿,像“栗壳散”这样的中药制剂就是它的“杰作”,有的偏方还用它煮水止咳呢。

树皮,味苦、涩、性平,内外颜色有别,可内服外用,内服能治口腔溃疡、丹毒、癞疮,外用烧灰调敷可治瘙痒和消肿,好似具备“双重技能”,守护着人们的健康。 树根,味苦、性平,无毒,是一味气药,熬煮内服可缓解牙痛症状,对疝气偏坠、关节疼痛等也有作用,过去妇人月经不调、痛经时,用炮制的栗树根和猪脚炖服,仿佛是解决病痛的“良方”。

栗树叶,味甘性平,微涩,可鲜用可炮制,入肺经,能清肺止咳除喘,有着治疗百日咳的记载,也可用于咽喉肿痛,如同肺部的“清道夫”,让呼吸更顺畅。 现代药理研究也揭示了板栗各部分的价值,板栗肉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纤维素、果糖、维生素等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利于人体吸收。板栗壳和皮、根等含单宁酸、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鞣质等成分,对咳喘、除菌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它们有的以食为补、以养为补,有的以通为补,有的先泻再补,都是在为养生扫除障碍,筑牢健康基础。 不过,板栗虽好,却也存在食用禁忌和用药禁区,就像路上的“警示标识”不能忽视。发霉的板栗绝不能吃,否则会伤肝肾;糖尿病患者要避开它,因其含糖量高,易引起病情波动;习惯性便秘的人吃了会加重症状;长期患病久治不愈的人要慎吃,以防胀气和不消化。

而且,板栗不能与牛肉、杏仁、草鱼、豆腐等食物同食,不然可能产生胀、呕、痛、结石等问题。当前正值进补时节,板栗每天食用量不超过10粒为宜,要把握好这个“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