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8-13 00:21 |
这个雨,真的是下不完了。 前几天梅州洪水,昨天,桂林的灾害信息就又再次淹没了互联网。
 “30年一遇”,“比98年那次更凶猛”各种信息,铺天盖地。
 谁能想到今年的雨这么大。 过去三天,桂林中北部山区过去3天累积降雨量已经突破800毫米, 巨量雨水落地后,化为滚滚洪流。 前晚23点,流经桂林市区的漓江水位升至148.93米、比历史最高的1998年洪峰水位还要高。 很多这段时间来桂林旅行的小伙伴,被困在酒店等待救援; 而桂林本地的小伙伴在网上奔走相告,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尽管水位开始缓慢回落,但灾难仍然严重。
 虽然不是广西人,但这样的心情,感同身受。
 第一代旅游城市桂林。 等水退了,我们马上再来。
 千百年来, 两江—— 漓江、桃花江, 四湖——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 将桂林环绕托举。 它们和无数文人墨客一起, 用灵感和山水的写意, 将桂林的“美好”持续。 龙脊梯田、兴坪古镇,象鼻山、日月双塔、遇龙河,还有永恒美丽的漓江。 但和这些美好的景色,同样值得书写的。 是桂林的,美食。 去过桂林的小伙伴说—— “为什么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我, 桂林,原来这么好吃啊。”
 01 “桂林米粉甲天下” 在本地人推荐下,在短短两天里,我们嗦了七八家桂林米粉。 没办法,实在忒上瘾了。 哪里的米粉最好吃? 其实每个桂林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我们吃了两天,也有。
 和在柳州时对螺蛳粉的上瘾不一样, 桂林米粉卤水的香如漓江水一般, 含蓄又外放,小小一勺就后劲爆发力十足。 也算是终于理解了,白先勇对桂林和桂林米粉的那般痴恋。
 这个曾因为服务员给他加好调料而抗议的著名作家, 这个曾把吃桂林米粉自己加配料比作一项民主权利的第一人, 恐怕早在心里呐喊了无数遍: 拜托,别再“山水甲天下”, 早该“桂林米粉甲天下”了。

 所谓的“桂林米粉”没有单一特指,它是桂林的米粉统称。 选择上,圆的是圆粉,扁的叫切粉 (类似河粉,也类似湖南常德的米面)。 吃法上,有卤菜粉和汤粉。 卤菜相对简单, 经典的搭配是锅烧配牛肉,然后再自行加入辣椒、酸豆角、葱花等小料。
 先嗦粉,后可加汤。 干捞是桂林米粉的正确打开方式,卤水是第一口入魂的精髓。 我们吃的第一家,叫 田源米粉 。 不夸张的说,在后面一众都好吃的米粉里,这第一家最叫我们念念不忘。 距漓江不到2公里,街铺位于十字路口街角的位置,招牌很是显眼,从早上到下午,围绕店门口的街边,停着一排小电驴。
 放下头盔,别等老板开口,麻利地点上一个二两粉,加卤菜,5.5元。 然后拿着纸制小票到窗口,店员开始劈里啪啦地忙活,一边捞粉,一边现切锅烧、牛肉等。 最后在两大盆黑褐色的卤水里,搅一搅,往白花花的粉上浇上一小勺。
 “小料在旁边,自己添加。辣椒很香,但可能有点辣噢”。 这么说来,吃桂林米粉如同一场店家和食客的接力赛,走的是“养成系”路线。 辣度、酸度自己把控。
 而卤水之魂, 则在于每一家店的老板,会花多少心思在卤水的熬制上。 田源米粉的卤水香浓醇厚, 又益轩家的香辣入魂,他们还推出了马肉米粉,可以搭配来试一试。
 藏在正阳步行街的那一家神卤, 许是因为粉的分量给得太足,卤水清淡了些许, 反倒放大了卤菜和小料的香味,让人特别满足。
 在桂林,从踏入粉店开始, 你就要将本地人的点单方式熟练任用。 别管老板推荐什么12元、15元的套餐, 一律按一两粉、二两粉来上, 这样才能知道5.5元就能买到的快乐,有多香。
 ▲我们几乎每一家都额外加了豆皮,每碗单价7.5元 桂林米粉之所有与众不同,除了卤水到位,米粉是关键。 这便解释了司机大哥说的那句, “桂林米粉,是走不出桂林的” 。 出了城,那味儿,全然不对了。 是啊,大概只有漓江水系,才能将米浆的醇厚养出来。
 如果说卤水吃“老”,那么米粉就得吃“鲜”。 又益轩煮粉的阿婆告诉我们, 这粉啊,都是早上等工厂新鲜出货,赶在桂林人吃早餐前送到后厨的。 所以早上来嗦粉,是最新鲜的。
 一“鲜”一“老”之间的奇妙配合, 成就了每一个桂林人,难以割舍的家乡味。 02 爱上“酸甜苦辣”的桂林 近千年前,当宋朝诗人站在漓江边叹“桂林山水甲天下”时, 漓江沿岸还是一处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千年后,当人们在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上, 读到下一句“玉碧罗青意可参”, 这座得名于“桂树之林”的城市, 已经让人们逐渐忘却桂花飘香,而是以山水秀丽为名。
 可长久以来, 我觉得这无形中成为了桂林的一道“枷锁”。 不论是水墨桃源阳朔,还是游人如织的两江四湖, 在永恒的山水面前, 能够撩拨时钟的, 唯有桂林人平淡岁月里酿造出的千滋百味, 和散落在城市间的历史褶皱。
 比如千年 靖江王府 ,背靠独秀峰,枕于漓江西畔。 这个比北京故宫建成还要早的广西唯一王府遗址,是桂林市区无比耀眼的一抹橙黄。 还有始建于唐代,由颜真卿提名的逍遥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 更有以一座座山为地基,而蔓延开来的龙脊梯田。 如果站在村寨里远眺,恐怕得惊叹于,壮、瑶族人们到底是如何将这农耕种上了天的。
 当我们住在离漓江边300米的酒店, 推开窗外看着一夜暴雨后的漓江水,流经一座又一座山峰时, 才觉得身在桂林,人们的生活起居和山水靠得如此近。
 山水成就了桂林。 又因为是八桂与湘潭的文化融合处, 有十余个少数民族,包括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等。 由此,桂林更丰富的美食传统,隐秘在山水和米粉之下。
 进可酸辣,退可清淡,也可“苦”上心头。 他们用“茶汤”炖鸡汤, 也会用“酿造”的手法制作菜肴, 更有用罗汉果烹制出甘甜的红烧肉。 我们此行,爱上的第一道菜,是 阳朔啤酒鱼。
 广西十大经典名菜之一, 选用来自漓江的鲜活鱼和漓江水酿造的豆腐一起烹煮,加入啤酒提鲜。 鱼的鲜嫩,豆腐的脆软和汤汁的微微醉人, 集于唇齿间,回味无穷。 都知道广西酷爱吃酸, 而桂林的味道之魂,融合了湘黔地区的辣, 在于酸辣。 街巷间的酸嘢小店, 将果蔬泡酸,加入辣椒水,就变成了桂林人饭后的“水果沙拉”。
 餐桌上,一道全州醋血鸭, 虽颜色略显黑暗,但桂林菜中经典的酸香爽辣,一个不落。 从前人们生活在江上。 “清早竹排东迎鱼肚白,晚上竹排西迎夕阳红”。 船家人捕鱼为生,与鸬鹚相伴,也诞生了船家糕点。 甜口的是夹层豆沙的糖糕,咸口的是有肉有菜的年糕。 这一次我们意外地收获,应该是油茶。
 号称桂林人的“咖啡”。 到达 新郭记油茶 ,已是傍晚,店内座无虚席。 菜你慢慢点,油茶先来上一盆, 似脸盆大的不锈钢盆子装满浓汤,配以一碗小料。
 因为我们脸上挂着疑惑,一下子被店员看穿: “外地的朋友吧,把小料加近碗中,再加入茶汤,拌一拌,趁热喝”。 这个源自恭城瑶族的非遗特色, 将油和茶组合在一起,撞出奇妙的味道。
 说实话,第一次喝的人,大都吃不了这个“苦”。 一杯苦,二杯呷,三杯四杯好油茶。 耐心一点,细细品, 才能知道瑶族这浓重的待客礼仪里,特别的韵味。 对了,如果爱上油茶,不妨试一试恭城油茶鸡。 吃过了这“苦”,最后一天上街“寻甜”。 我们用一碗清补凉,给桂林行画上了句点。
 吃过的店铺↓(仅供参考) 田源米粉、又益轩米粉、神卤米粉 老蒋米粉、老东江米粉(总店) 新郭记油茶、苏姨糖水铺、煲珠公奶茶 路边的酸嘢店、香宫(香格里拉餐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