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4-06-18 07:09 |
 在广州,第一次对番禺的远有了实感, 是在沙湾。 这个距离顺德仅有一条水道的地方, 可以说,藏着广州最古早的“甜美”。
 从一碗姜撞奶开始,铺开了沙湾的糖水宇宙。 从沙湾老糖厂,到后来,是霸占无数人童年记忆的大大泡泡糖。 也以一根在冬季收获的甘蔗,成就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化榨糖生产线工厂。 往前回顾半个多世纪。 彷佛沙湾所有的记忆,都与“甜”,绵密得分不开。
 这里,是姜撞奶的诞生地。 纵然,我问了很多朋友,都说还得是对面顺德的姜撞奶、双皮奶更过瘾。 可无法否认,在姜撞奶成为广东糖水扛把子之一前,它起源于沙湾。 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镇。 且名,姜埋奶。
 如今,顺德水道旁的小岛、村庄,已经没有了牛气哄哄的糖厂。 但沙湾甜品,却“甜万物而润无声”的走进了每个广州人的心里。 520将至。 前不久,我们一时兴起,开启了 #广州说走就走# 模式。 花了两个小时,从天河辗转到番禺,再到沙湾。
 一路经过繁华、匆忙、拥挤,直到水道映入眼前。 有了小岛,有了古镇,有了森林。 世界逐渐趋于平静,甜味记忆也似乎拂面而来。 到沙湾,从不只是为了一碗糖水。
 01 是甜味硬汉 如果要在广州,选一个无聊时不知道该去哪的地方。如果你也喜欢安静又复古的地方,那么沙湾,很多人会想起。 远是远了点,可路途,不本就是旅行的一部分么。 挤三号线,坐七八个站,就能从广州最繁华的地方,到番禺曾经的中心市桥。 并非周末的日子,出了地铁站外的公交站,已经排起了小长队。
 不用费劲去猜,年轻人的目的地,大部分是沙湾古镇。而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基本会在带有村庄的站点,陆续下车。 车门一开,绿油油的绿化带植物簇拥上前,占据视野的二分之一,风一吹,散发着生长于城市中心之外的,野蛮生命力。 珠江有21条支流和干流,将广州南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切割成100多个岛屿。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紫泥堂,是这条番禺旅游专线的倒数二三站,接近终点。 也是番禺众多岛屿村庄里的一个, 沙湾紫坭村。 沙湾水道环绕全岛,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最近两年,因为这个老糖厂的改造,而成了沙湾的文艺高地。
 摄影爱好者爱的文艺复古风,古早工业风,轻松出片。不少电影来这取景,比如,郭富城前不久的新片。 苏式文化街、苏联风格的宿舍楼、斑驳隐裂的黄墙、矗立的烟囱,还有老旧的轮机,都是番禺近代工业曾经辉煌一时的见证。 盛夏未至,树影婆娑。如果从北门进,要穿过一个老式小区,树和房子一样高,每一栋有自己的编号,紫糖1号楼、2号楼……8号楼。
 猫在树影下打盹,墙壁上写着紫泥堂的前世今生。 1953年,这座紧邻沙湾和顺德水道的岛上,建起了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是我国第一家自主设计研发的大型糖厂。 新奇雄浑的工业风建筑、厂房拔地而起,还有苏联式风格的小洋楼,当工人宿舍,或办公。


 当初的辉煌,依旧成为某种记忆,或符号。88栋老建筑,近8万平方米的核心面积,荒凉、开阔。 很难想象,曾经这里多么热闹,多么甜蜜蜜。 要知道,那个时候,广东省每四根甘蔗,就有一根在这里榨汁制糖,员工近4000人,日榨蔗产量可达1000吨。 许多老广州人耳熟能详的“含笑”牌白砂糖,也产自这里。
 71年后,历经过辉煌、萧条的紫泥堂被活化,成为了创意园。 潮人入驻,文艺高地。整体安静,局部热闹。 在不少原有的工业风房屋或建筑里,有了时代新潮的血液,或咖啡店,或小吃店,或动漫展,或运动馆,以及,正在打造中的“电影小镇”等等。


 紫泥堂走一圈,一半被静止,一半在涌动。 老式电话亭在粉色的墙角,粉蓝相间的水管,沿着楼体转弯。
 旧工业时代的记忆,像那高耸却锈迹斑斑的大烟囱,即使落寞,却依旧骄傲、挺拔。 漫步苏式文化街,明黄色的墙体、圆拱形的装饰,被藤蔓缠绕,绿植掩映。 彷佛盛夏来临,洋溢着生机与热情。
 02 是番禺古韵 出了紫泥堂,不远处就是著名旅游景点宝墨园。 我们打门前路过,直奔摄影小刘去了不下五六次的沙湾古镇。 作为这次沙湾随走的第二站,小刘一路上毫不掩饰他对这里的执着。
 “一无聊,就来古镇走一圈,时间就被填满了”。 说不上具体缘由,大概是因为在广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镇,仅此一个。 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沙湾古镇,犹如一本古老的书籍,一砖一瓦,一腔一调,写满古城旧事。 它始建于南宋,已有800多年历史。 祠堂、庙宇等古建筑保存相对完好,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文化代表。 这里也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被誉为广东音乐之乡、民间雕塑之乡。
 充满灵性的沙湾人,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一首诗。 他们用一双巧手把家园雕琢成“岭南建筑博物馆”,用“灰塑”装饰祠堂的屋顶,用“砖雕”铺砌厚实的砖墙。 石阶石巷,挺有古韵。 镬耳屋、古祠堂(约70多座,其中以留耕堂最为闻名)、蚝壳墙等岭南特色古建筑,也都被大量保存。 在沙湾古镇安宁西街,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岭南老宅子。
 著名的“三稔厅”,广东音乐传承的一大“圣地”。 当年何氏大家族的族人,多是在这里演奏、学习和研究广东音乐。 由此奠定了广东音乐之乡的基础。 作为极富地方特色的乐种,广东音乐以曲调优雅、节奏明快、意境幽邃见长,又被称为“玻璃音乐”。 只是今天,基本上听不到屋内的演奏之声。 但祠堂的月台上,会上演粤剧折子戏,街头巷尾有私伙局的live show,穿梭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场沉浸式音乐会。

 所以,要寻找番禺古韵,最便利的方式还是沙湾古镇走一走。 从正门进入,右侧是一排店铺,左边有个小池塘,路边树下,一群老广们在打扑克斗地主。 池塘里荷叶稀稀拉拉,花还没开上几朵。“进入盛夏,这里会花开满塘的。” 原本对沙湾古镇没抱有太多期待,突然幻想起这里夏天的模样。 参天榕树下,人们乘凉赏荷。
 在幽深的巷子里迂回,很容易找到地标。 文峰塔,原名“水绿山青文阁”,俗称“文昌阁”,是古代沙湾古镇的最高点。 当初建塔的意图,是弘扬昌盛的沙湾文风,激励读书人努力进取。 今天,人们路过文峰塔下,也不免要望一望,拜一拜。
 古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刮起了一股簪花风。 汉服馆和簪花馆在巷子里各处,开了不少。 所以常常能遇到身着艺术服、簪花的女孩子们,在古镇各处寻觅最佳打卡点。 成为了,另一种风景。
 比起踩点式的旅游打卡,沙湾古镇更适合,慢行,以及,细品。 好比祠堂前,池塘边的 ,一碗姜撞奶。
 03 是有姜埋奶的甜沙湾 在沙湾,更确切来说,姜“撞”奶应该是姜“埋”奶。 因为,在沙湾人的习语中,“埋”是指合并、黏合、包容,有和谐、集聚、团聚的意思。 比起“撞”中的摩擦、猛烈之意,“埋”更柔和。 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恰是沙湾自古以来的一种和谐文化。
 坐在沙湾古镇的一家小吃店。 老板娘热情娴熟地招呼着,不一会儿,端起煮到摄氏70度的沙湾本地水牛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姜汁中。 我们一边等姜埋奶凝固,一边听老板娘讲起了它的起源。
 相传沙湾以前有位孝顺媳妇,在给家婆准备煮姜汁糖水时,不小心将姜汁倒入水牛奶,意外发现几分钟后,原本浓稠丝滑的牛奶,凝固成豆腐状。 姜汁温热,牛奶香醇,像豆腐又像果冻的姜埋奶,也在爱的意外中诞生了。 往后,温良淳朴的沙湾人,把“和”的故事代代相传。 所谓“甜”的意义,在沙湾,更代表着一种温润、宽和。
 经过刨、榨、滚、拉、撞一系列步骤, 当姜汁的辛辣遇上水牛奶的鲜甜,牛奶凝结得光滑有弹性,表面光滑如镜。 盈盈一小碗,透着芬香。 一只汤勺轻放于奶面,平稳而不下陷,简单却不平凡。 甜味中和了辣,一切讲究个,和气生财。
 即便如今,姜撞奶更为人所知。 但古镇内不少甜品店,依旧挂着姜埋奶的招牌。 王秀甜经营的老字号甜品店,应该是最有名的。 村民们叫她“甜姐”。 30多年前,甜姐买下两头奶牛,亲自饲养。从两头奶牛变成200多头,甜姐也成为了镇上的“奶牛皇后”。 一碗“沙湾水牛奶”,成为番禺人甜滋滋的乡愁记忆。 沙湾人爱水牛奶,也是因为这里河网密布,自古就养水牛。 以水牛奶为原材料,朴实又超会吃的沙湾人,做出了千变万化的甜品。
 譬如,盛夏解暑神器,牛奶刨冰,以不同水果搭配各种口味。 而一盅香甜软糯的木瓜炖水牛奶,一口下去,让人心暖暖。
 牛奶霜, 个人认为不输双皮奶。 将新鲜的水奶牛加入砂糖,一直煮,煮到牛奶浓稠逐渐凝固。 不同状态的奶霜,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 凝固后的奶霜,老道的沙湾人笑称为“沙湾巧克力”。 如果用开水化开,又会变成一杯热牛奶。
 比起纯吃奶霜,将其包进糯米皮,滚上满满椰蓉,变成甜糯的 沙湾奶霜水牛奶 更有趣。 对了,吃的时候不要犹豫,否则,易漏奶。 此外,还有 牛奶白饼 和 凤凰炒奶糊 的吃法。 在番禺这个美食大聚会的地方,一碗糖水,一份甜品,或许不是主流。 但对于沙湾来说,甜,是一种从味觉上升到灵魂,再从灵魂穿透到现实的生活滋味。
 《番禺县续志》就记载过:广州沙湾这地方每日出乳千余斤,牛乳之名特著。 沙湾拥有最早懂吃水牛奶美味的一批老饕,也成了广式糖水中牛奶甜食的重要源头。
 夏天来了,广州人的糖水之胃被浓重唤醒。 而在广州不少的糖水铺子里头, 许多老店至今,还以“每日从沙湾进新鲜水牛奶”为一大揽客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