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10-16 10:02 |
来个拉条子 西北人的早晨,是从淹死一颗茶叶蛋开始的。
 到了甘肃,牛肉面一定要吃。 虽然兰州拉面已经开在了广州的CBD和老街巷里, 但在兰州,记得把兰州拉面四个字抹去。 这里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 问一百个当地人,你会得到101个肯定的答案。 “兰州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
 其实,整个甘肃省都爱这碗牛肉面,即便是在离兰州远的敦煌。 当然,可以换种说法, 每一个心狠手辣的敦煌人,会在一个美好的清晨, 将一颗茶叶蛋淹死在牛肉面里。 像这样,用点力,往下压。
 一碗合格的牛肉面颇有讲究, 即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汤要清香,面条要亮黄,萝卜片要白, 油泼辣子得红彤彤的,再以绿色的蒜苗香菜做点缀。 贪心点儿吧。 来一份肉蛋双飞,把蛋淹没在汤里。 吃完后不妨感叹一下,简单“牛大”,竟能“die”的如此“满福”。
 到底牛肉面的老家不在敦煌。 敦煌人有属于自己的面届王者,一盘超级硬核的胡杨焖饼。 听说焖饼子是敦煌老丈人接待女婿最好的菜。 如果你到敦煌的第一顿主餐,是它, 那么甭管有没有老丈人,和敦煌的缘也就从这开始了。
 摊开的面皮盖在煮得软烂的羊排上,在沸腾的锅中将羊排汁尽数吸收。 饼皮劲道,又带着羊肉的香,比羊肉本身更让人难忘。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在敦煌, 驴肉黄面 也是要试一试的。 细长的黄面浇上特制的浇头,配上一盘切片驴肉,这口感,很大漠。 毕竟敦煌八大怪,驴肉黄面门外拽。
 只是在敦煌当地,如果说驴肉黄面是待客之道, 那么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不管是米饭馍馍,还是烙饼子,都不如吃个拉条子。
 基本家家都会做,且种类多, 譬如鸡肠子、韭叶子、宽板子,可长可短,可宽可细。 搭配敦煌地方的特色菜肴,色、形、味俱佳。 一年四季敦煌人的日常里,可都离不开它。 “一人一盘拉条子,健康美味饱肚子。”
 我们一共吃了两次,一次是在居民楼下的小馆子里。 老板是个实在的敦煌本地人,来吃拉条子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也都是周边邻里街坊。 还不到下午一点,拉条子自助的三四盆配菜便见了底。 敦煌人在吃饭上,不含糊,准时准点,满满当当一大碗,吃得香,这平常的日子,也就有滋有味了。
 离开时,我们已经是店里倒数一二的客人。 老板这才搬着板凳在门口坐下来,端着一碗拉条子,加了腌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后来,在阳关镇的农家乐, 我又想起了端着盆的老板,吃着拉条子香喷喷的样子。 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又点了拉条子。
 主人家在临街买葡萄干,身后的葡萄架下挂着新鲜的葡萄。 我们在葡萄树下吃拉条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