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5-12 07:23 |
论四川顶流, 眉山,是怎么也排不上号的。 但这儿, 偏偏出了个纵横千年的顶流男人——苏轼。 在川渝, 如果说重庆是麻辣味儿的, 成都是冒菜味儿,乐山是串串味儿。 那么夹在后两者中间的 眉山,绝对是东坡味儿。
 ▲眉山美食。图by“四川文旅厅” 因为他,热辣美食混搭着浪漫烟雨中的诗意, 成就了眉山人一半的快乐。 要不,凭啥挤进央视 “中国七大美食城” 的朋友圈。 当然,剩下的一半, 则是这座宝藏小城,隐匿于天府之国的绝对自信。
 这里拥有 世界最美桌山 、四川最佳拍照地之一, 拥有 世界第一大双佛“齐山双佛” , 是杜鹃花的王国、鸽子花的故乡, 还是泡菜之都、中国枇杷之乡、柑橙王国。 且在美食大省蜀地,杀出重围, 获称一句 “天下川菜,味在此处”。
 01 眉山,川西明珠 在成都和乐山之间,眉山 (古“眉州”) 彷佛是个小透明。 尽管距离成都,不过60多公里。 但川西旅行热榜上,据说99%的人都想不起来它。 可,那又怎样。 眉山人摊一摊手,自信的步伐从云端走来。 亦从 “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 的底蕴中而来。
 ▲秋天的三苏祠。 图by小红书@冬了个瓜 要知道,在整个四川, 除了成都,眉山是 落户高校最多的市州。 也是 落户世界五百强企业最多的城市。 作为四川最年轻的城市 (2000年 立市,此前属于乐山下属县), 地处岷江中游,眉山一度被称为 “川西明珠” 。 这儿,自古便是蜀地富饶之乡。
 当岷江以长江最长支流的霸气, 从川藏边缘的雪山出发, 一路劈山开岭, 浩浩荡荡穿过成都平原,将这里变成千里沃土。
 ▲在都江堰,岷江就此一分为二。 身处平原腹地的眉山, 自然而然成为天府之国重要的鱼米之乡。 眉山人视岷江为母亲河。 曾经遍布四境的码头,留下了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今天,如果绕开乐山大佛,在乐山老城望向岷江, 你会发现大佛脚下,江面更加宽广汹涌。
 也算是,同苏轼,看过同一条江了。 “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 当年苏轼就是乘着岷江水, 一路南下,开启了风雨飘零的一生。 那时的江水, 如玻璃一般洁净透明,故而称为“玻璃江”。 只是,再次读起苏东坡的离乡之愁——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多了几倍悠远、苍茫。
 ▲三苏祠内部,一步一景。图by 小红书 @山上的树 要知道,仅在两宋时期, 眉山就有八百多位进士,登船远渡。 或许,他们是带着苏轼同样的心境, 从故土奔向帝国文化中心。 但也正是一批批眉山文人踏江远行,去探索广阔天地。 才有了陆游的那句,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 甚至连宋仁宗都惊叹, “ 天下好学之士,皆在眉山 ”。
 ▲ 图by小红书@冬了个瓜 江水悠悠,山不可移。 我们或许,再不见苏轼眼中同款玻璃海, 但抬头,是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桌山,瓦屋山的冬日雪景 。

 ▲瓦屋山冬日雪景。 是雄踞 于成都 平原西南边缘的 老峨山。 时有烟云,在半山飘浮。 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山,故名“老峨山”。 再看东西两面, 龙泉山脉与总岗山脉 环抱。 山岭之中,植被丰茂,孕育着2278种植物和469种动物。 山岭之下,蕴藏25种矿产。 其中, 钙芒硝储量100多亿吨,居于全省第二。 眉山人在这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的盆地里, 耕作、繁衍。 把它变成了四川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02 满城尽是“苏东坡” 写过那么多城, 我们很少用一个千年古人,去捆绑一座21世纪都市。 但眉山,必须如此。 不论诗词歌赋,还是“怀民亦未寝”“哥哥捞”的网络热梗, 你从任何一种方式,读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 一定绕不开他的起点,眉山 (古眉州) 。
 ▲三苏祠一角。图by 小红书 @山上的树 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一个魔羯座男孩,出生在一座颇为气派的老宅里。 苏洵给这个小儿子取名为“轼”, 是希望他默默无闻,扶危救世。 后者做到了,可默默无闻,确实有点难为他。 后人有说, 昔东坡生,一夕眉山草木尽死, 虽然这大概率是东坡先生铁粉,在他身上的异想。
 ▲苏轼雕像。图by 小红书 @山上的树 但眉山与苏轼,在才华和灵气之间,真正实现了灵魂互通。 32岁离开故土。 在仕途上起起落落,从北方一路被贬至海南儋州, 苏轼至死,都没能回到眉山。 但他在漂泊半生写就的诗词中,有352多首关于“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 梦里的故乡,如此遥远,满是挂念。 千年后,再没有哪座城市,能比得上眉山, 满城,尽是苏东坡的身影。 如此看来,大有一种跨越千年的人与城对望。
 ▲图by小红书@冬了个瓜 念之念之,终有归来处。 2000年,当眉山撤地设市并成立东坡区时, 眉山几乎就被苏东坡承包了。
 ▲眉山东坡城区。 所以在眉山人日常的生活里,可能会有这样的场景。 见面是一句: 走啊,去东坡区的那家小酒馆喝点儿。 有外地朋友来,便是: 走啊,来东坡区,三苏祠一定一定要去。 当苏式三父子,占据“唐宋八大家”其三, 这种“文化奇观”在眉山当地,被奉为了“三苏文化”。
 ▲眉山街头三苏雕像 走进 三苏祠 ,在这座元代时由苏家故居改造的祠堂里, 你可以看到,眉山人从来都毫不吝啬的对外展示这一家三口。 苏东坡的雕像,立于祠堂,怡然自得。 两兄弟诗中出现过的元素, 院落、柏树、水池、杂花都还能看到。
 ▲图by小红书@山上的树 步入中庭,有口古井,据说是当年苏洵打下的。 每年大考前,眉山的学生们会组队来到这。 认真拜一拜,用井水洗洗手, 以求像苏轼兄弟一样,考试如有神。
 ▲图by小红书@山上的树 眉山人对苏轼,可谓是既「崇拜」,又「宠爱」了。 大有举全城之力,宠一人的架势。 桥上刻满东坡诗词。 东坡大道、东坡竹园、东坡小学、“起舞弄清影”的清影路、“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西子街,处处皆是他。 连眉山的城市标志,都是东坡头像与瓦当的组合。 甚至因为苏轼曾被称为“苏学士”,被誉为“文曲星下凡”,死后谥“文忠公”,所以眉山多了 一条学士街、一条文星巷、一条文忠街。 在这,寻找苏东坡,实在太简单了。
 ▲眉山中岩寺,苏东坡的初恋地。图by 小红书@渡边梨绘香 紧靠东坡湖边, 登上庄重古朴的宋代风格塔楼—— 远景楼, 可以看到岷江边,生机盎然的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眉山湿地公园。图by 小红书@山上的树 行走在公园,远眺峨眉、瓦屋,望却川西群峰竞秀, 不仅收获苏轼在《寄黎眉州》里的同款观景: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还能遥望千里玻璃岷江, 感受《东湖》里的: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只不过。 世 间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 东坡先生从未离眉山远去。 他始终活在这份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人间烟火中。
 纵览一座城。 大到东坡 国际文化节,小 到东坡小学的日常吟诵, 就连眉山人说话,都带着一丝古典韵味。 比如一句“我不搭你白了”。 “搭白”古人常用,指的是和对方聊天说话; 又如“你到哪儿即? ” “即”在古汉语中是“到达”“接近”的意思。
 ▲图by 小红书@ 山上的树 再夸张点儿, 眉山人啊,就差把城市更名为东坡了。 03 东坡美食,”泡“遍眉山 一手抓文化,一手搞美食。 23岁的眉山,继承了苏东坡的”斜杠精神“。
 天下川菜,味在眉山。 大宋第一美食家、中国第一个吃生蚝的男人的家乡, 是 “中国川厨之乡”,亦是”中国泡菜之乡“。
 到了眉山,光是一份长长的东坡菜单,就够你吃上好几天。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香肠、东坡松花蛋、东坡饼等等。 大部分眉山人的私藏菜单里, 东坡肘子 放在首位。
 肘子粑糯,再配上灵魂炒制的汤汁。 色泽红亮,酸辣鲜香,出了眉山,就吃不到这味了。 妥妥的一道干饭硬菜。
 虽说 东坡肉 的起源,有各种说法。 但论起正宗口感,无非出自两个地方。 一个是杭州,一个就是眉山。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多次被贬的苏轼,在到杭州后, 不仅在西湖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在治理西湖期间,创下功绩,得到当地百姓拥护。 人们听说他在徐州、黄州喜欢吃猪肉,于是送来堆成山的猪肉,以表感谢。 苏轼想起老家眉山做肉的法子,做出了东坡肉,分给了当地百姓。 让这道东坡肉平添了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诗意。
 今儿到眉山吃东坡肉,不妨就去东坡区。 毕竟百年老店,人气最旺的店,以及2008年奥运餐厅,都在这。 再上一份 东坡鱼。 原材料选用的是眉山本地的江团鱼, 肉肥汤鲜,搭配盐菜(冬尖),亦是一道下饭神器。 除了东坡系列菜,在 长寿之乡彭山,吃鸭是一绝。 澄黄油亮的 彭山甜皮鸭 ,仅凭浓郁的卤香味就能把你征服。
 眉山养生美食的代表,是 彭山漂汤。 酥肉香,肚条脆,小鱼嫩,白菜甜,豆腐滑……冬天很滋补。 对了,在火锅大省,别只晓得红油麻辣。 仁寿黑龙滩鱼火锅 ,麻辣之余,鲜香更诱人。 更有《风味人间》强势推荐的 马氏血旺、洪雅钵钵鸡、丹棱碗碗羊肉、丹棱冻粑、汉阳棒棒鸡、龙眼酥、芝麻糕 等等,撑起了眉山的美味江湖。
 ▲ 图by 眉山发布 只是在川菜江湖里,下饭咸香不是绝对本事。 ”泡“出灵魂,才是。 川人常说,泡菜是川菜之根,豆瓣是川菜之魂。 在 眉山这座万物皆可泡的城市, 青菜、水果、肉,都逃不过被“泡”的命运。
 坊间传闻。 千年前,苏轼母亲程氏和夫人王弗,皆是泡菜高手。 千年后,眉山的 中国泡菜博物馆里, 陈列着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泡菜坛子。 讲解员口中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念的,就是苏轼的 七言律诗。 他离不开泡菜。眉山人也离不开。 家家户户一个小小的坛子里, 装着苏东坡的乡愁,也装着眉山人的美食秘诀。 炒回锅肉、烧鱼。 从泡菜坛子里捞出点什么,这味就对了。
 只是,离家远行的苏东坡一定想不到, 后来,那个他除了奔亲丧,再也没能回去的故乡, 变成了全球最大泡菜生产基地。 这里“泡”了千年, 从泡菜坛子到江河湖海,再到名满天下的“三苏”情怀。
 整个眉山,用23岁的时代新姿, 回应着,千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离家的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