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2-14 07:59 |
上上个礼拜,香港富豪刘銮雄在苏富比拍卖了77只珍藏手袋,包括76只爱马仕和1只香奈儿,吃瓜群众顺手一扒,近半数都是前女友吕丽君……

 *大刘与“刘的女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咱们在大号蓝小姐和黄小姐也写过不少啦。点击这里可以回顾。 联想起年初港媒爆吕丽君因投资不善亏空近20亿港元资产,虽然刘銮雄以4000万港元买下吕丽君在湾仔壹环一套房产帮忙周转。
 *这套房子上一任主人是吕丽君的父亲和胞兄,入手价4,485万港元,如今4000万就卖给大刘,只能说吕小姐是真的很缺钱。目前还是吕丽君住着,不过刘銮雄说日后会转赠甘比。 买完房子后,大刘还不忘“超大声”地Diss前女友贪财自私,如今又高调拍卖当年的“恩爱证据”,并宣称拍卖所得收益全部捐作慈善用途,恨不得让对方彻底社死的心昭然若揭……
 *这张当年的“恩爱照”上吕丽君手里的应该就是这次拍卖中竞价最高1,524,000HKD(约131万人民币)的牛仔蓝哑光湾鳄皮Birkin 25。 苏富比第一场拍卖估价1630万港元,昨日结束竞拍,最终成交价约2488万港元(约2150万人民币),在大刘的众多拍卖成绩里并不算那么耀眼。 毕竟作为香港富豪圈中知名投资达人,刘銮雄涉足的领域囊括了豪宅、游艇、私人飞机、珠宝、名画、名酒等等,名言是“唔靓唔买“,各类投资都颇有心得。
 *201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08亿港元的价格买下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创出了汝窑拍卖的世界拍卖纪录。
 *2006年以2900万元购入的英国画家David Hockney巨作《水花》(The Splash 1966年作品),2020年以2.3亿元售出套现,14年间升值近8倍。 去年,佳士得为大刘办过两场“刘銮雄显赫佳酿珍藏”,卖了520瓶红酒,成交价格就超过1.2亿港元,今年卖的爱马仕,才刚凑了个零头。
 而且大刘本人在香港还是“四大藏酒天王”之一,从二十七八开始在伦敦纽约的拍卖行竞投名酒,至今买酒的年资已经超过40年。 而其余的“藏酒天王”们分别是唐英年、林建岳和廖烈智。
 *唐英年,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出身于纺织业世家。佳士得称其藏酒数量为世界之最,外界估计他有25万件藏酒!因为在任内多次提议调整洋酒税项,在2008年宣布免征葡萄酒税,推动香港地区成为亚洲葡萄酒消耗量的第一,唐英年还有着“红酒财爷”的称号。 丽新集团主席林建岳,在以消费额来排名的美国最大名酒拍卖行Acker Merrall & Condit 的十大名酒收藏家中,榜上有名。2013年9月香港苏富比洋酒拍卖会上,林更是捐出了12瓶被Robert Parker评为满分100分的Chateau Margaux 1990,用作慈善拍卖。 身为廖氏(廖宝珊)家族第二代及银行大股东的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廖烈智,也是名酒圈里出了名的。关于廖氏家族的故事咱们在大号蓝小姐和黄小姐也提到过,点击这里可以回顾。 今天咱们就来借机聊聊刘銮雄都爱藏些什么酒,也顺便窥探下顶级红酒市场最受瞩目的品牌都有哪些?
 # 大刘的藏酒之路 # 据大刘本人早年在采访里说的,他一开始也对名酒一窍不通,纯粹是为了跟美国人谈生意开始购置一些高端酒类。 后来开始沉迷开趴,35岁左右的大刘几乎每周都会因为跟城中名流开Party见报。
 每次Party都要置办最少40-50支名酒招呼朋友。 他的朋友还都是些“挑剔精”,专门选最昂贵的红酒,喝水一样喝,消耗速度巨快,于是,他便开始在拍卖会上大量囤酒。
 一开始是为了喝,卖得多了就总想“凑齐全系列”,缺哪个就囤哪个。 而且当时富豪们都不怎么流行拍酒,据大刘本人说,当时买酒的人不多,内地更是几乎没有人买,老外就圣诞节买两箱回家过节,根本不会想存酒这件事。 但他几乎有酒就收,有新货拍卖行的人还会专门打电话问他买不买,而且他从不还价,至少花了10亿以上买酒,看着支出很高,但珍稀年份的名酒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对比卖出时的价格,这波是稳赚生意。
 如今想起要卖酒,可能是年纪大了,前几年鬼门关走过一遭,酒几乎是不喝了,各种稀有年份也囤得差不多,偶尔拿家里酒窖尘封的好货出来见见光,去年佳士得的两场拍卖上的几百支,也只不过是大刘家酒藏冰山里的小小小小角…… # 大刘酒单里都有什么酒 # 根据佳士得名酒部的主管Adam Bilbey所言,大刘的收藏之所以受到名酒藏家们极大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收藏来源非常重视,他的酒大部分都来自单一藏家或者酒庄拍卖,简单讲,在极容易鱼龙混珠的酒类市场,跟着他买不会买到假的;
 *去年两场佳士得拍卖里的很多支酒,就是来自于2014年的这场拍卖——Jörg Müller的 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酒庄里,保存完好的私人窖藏。 另一方面是大刘很爱收罕见的大瓶装。
 *2020年10月苏富比Sotheby's拍卖会上的成交季军——刘銮雄私藏的一瓶6公升装1996年Romanée-Conti(估价:HK$1,000,000 - 1,600,000 成交价:HK$2,000,000)。 在拍卖场上,大瓶装通常比起普通瓶装更有优势,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更好保留葡萄酒中新鲜水果的风味,并且减慢葡萄酒的陈年速度,要等二三十年后某个纪念日开封享用,最好还是买大瓶装;
 *酒瓶的尺寸如图所示。(由左至右)大多数葡萄酒的通用瓶装尺寸为750 毫升标准;Magnum为1.5 L;Double Magnum为3.0 L;Jeroboam为4.5 L;Methuselah(又名帝国)为6.0 L。 而且一些知名酒庄很少会产大瓶装,市面上流通本就不多,也有不少卖家会炒高价,成为酒类里的投资热点。 而按照酒的产地分,大刘还是比较偏爱法国红酒,并且产地高度集中于波尔多和勃艮第。 但他收藏这两个产地的酒时侧重点也有不同。 波尔多 热衷名庄 大刘曾说自己年轻刚开始喝酒时,跟大多数酒友一样喜欢酒体丰满、结构完整的波尔多名庄,后来更偏爱于偏成熟的老波尔多风味。 所以他大多数波尔多红酒都是购入世界知名的庄园,且偏成熟的年份还蛮多的,不仅收82年的拉菲,还收了82年的拉图堡、82年的木桐、82年的白马堡和82年的玛歌……
 Chateau Lafite 拉菲 大刘的红酒启蒙想必有拉菲一席之地,在那个1000港元一支拉菲的年代,他一晚上能开30支。 拉菲是波尔多地区最富盛名的酒庄之一,关于酒庄的记载可以追溯至13世纪,“Lafite”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方言“la hite”,是“小山丘”的意思,自14世纪起一直是中世纪领主的领地。
 *雅克·亨利·拉蒂格 (Jacques Henri Lartigue) 于 1985 年拍摄了这张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及其葡萄藤的照片。 那时候可能已经开始种葡萄树了,但真正成为辉煌还得到17世纪塞古尔(Ségur)家族到来。
 这个家族有多厉害呢? 我们今时今日熟知的拉菲、拉图、木桐和凯隆世家,在17-18世纪的波尔多,都是由塞古尔这一个家族掌管的。 塞古尔家族中,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创始人雅克·塞古尔侯爵娶了拥有卡隆世家庄园的(Chateau Calon Ségur)盖斯克家族的孙女; 后来,他们的儿子亚历山大,与隔壁另一大酒庄拉图城堡(Chateau Latour)的女继承人联姻;
 *1695 年 6 月 29 日Alexandre de Ségur 和 Marie Thérèse de Clausel 提交的结婚证,波尔多大都会档案馆馆存。 再后来,孙辈的尼古拉斯-亚历山大顺势继承家业,实际掌控着三家庄园,还继续收购了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可见当时这个家族在葡萄酒行业的巨大影响力。
 *“葡萄酒王子”尼古拉斯-亚历山大·德·塞古尔 拉菲早期辉煌时代,在法国之外知名度似乎更盛一些,被认为是第一任英国首相的罗伯特·沃波尔,每三个月就要购买一个橡木桶的拉菲; 到了1755年,法国元帅黎塞留在波尔多治病,大夫给他开了个“处方”:要想面色红润健康,常饮拉菲葡萄酒。
 这句听起来很不靠谱的推广宣传词成功打动了黎塞留,后来他还向路易十五推荐了这款让他“年轻二十五岁”的青春泉水,拉菲正式成为“国王之酒”。法国宫廷里还曾传言杜巴丽夫人除了拉菲不喝别的饮品…… 总之,在“葡萄酒王子”尼古拉斯-亚历山大·塞古尔的努力下,拉菲的经营一路向好。
 但由于尼古拉斯-亚历山大没有男性继承人,女儿们嫁人之后继承权归属一度混乱,部分家族人员将酒庄的股权进行拍卖。 于是,拉菲在1868年,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法国分支的重要人物詹姆士·迈尔·罗斯柴尔德收购。
 *1868 年 8 月 8 日,James de Rothschild 男爵收购了拉菲酒庄,收购后 3 个月,詹姆士男爵去世,拉菲成为他三个儿子的共同财产:阿尔方斯、古斯塔夫和埃德蒙。 此后虽然接连经历虫害、霜霉病、假酒事件、战争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拉菲依旧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掌控之中,并且坚强地活了下来。
 *酒庄在1868年之后的十年中美酒迭出:1869、1870、1874、1875以及 1878年份皆是上佳之作。此后的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虽然噩梦连连,但1899、1900以及1926和1929皆是特好年份。 拉菲的产量在波尔多地区算比较可观的了,每2-3棵葡萄树产出一瓶葡萄酒,年产量大概2-3万箱,但“正牌”,也就是大刘拍卖会上的“Chateau Lafite-Rothschild”,平均年产量才1万6千箱。
 *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的圆形酒窖是 1987 年在建筑师 Ricardo Bofill 的指导下建成,最多可容纳 2200 个桶。该酒窖用于陈年第二年的葡萄酒,其特点是非典型的八角形和由 16 根柱子支撑的拱顶。 顶级年份的酒往往更加受捧,其中就包含了大家熟悉的“82年的拉菲”。 这个梗的盛行还得归功于目前全球最有名的葡萄酒评论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
 1982年波尔多地区大丰收,当年的酒好是好,但世界上大多数葡萄酒权威评论其实不那么看好这个年份。 这时Robert Parker跳出来力排众议,在82年的拉菲还在橡木桶里陈酿时,以一生名誉宣称这个年份是20世纪最佳年份,并号召有闲钱的人都去买82年的波尔多。
 * Robert Parker 还办了自己的葡萄酒品鉴杂志。左图:1978年的第一本 Wine Advocate 的封面。右图:2017年6月新一期的封面。 后期随着越来越多人对Robert Parker评论的认同和追捧,这个年份的波尔多被炒到火热,也不无道理,估计大刘收这一圈82年波尔多,也是受了Robert Parker的影响。 Chateau Latour 拉图城堡 前面有提到与拉菲一度是同门的拉图,于18世纪在塞古尔家族的经营下达到黄金时期,并逐渐建立名气和声望。
 1767年,一桶拉图酒庄的葡萄酒价格是普通波尔多的20倍。
 *拉图酒庄是1960年代波尔多首先采用不锈钢罐来酿酒的酒庄之一。 而在后期的混乱的股权继承和出售中,拉图先是被英国皮尔森集团(Pearson Group)和英国哈维集团(Harveys)入股,皮尔森集团以53%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这时法国人不满意了,凭啥我一个历史悠久的法国酒庄被你英国人收购了,于是一个叫里昂的联合集团(Allied Lyons Group)先后收购了哈维和皮尔森,间接成为拉图的最大股东,名义上拉图又回到了法国人手里。
 *有点商战电影那味了…… 1993年,一位叫弗朗索瓦·皮诺特(François Pinault)的男子再次买下拉图酒庄。这位先生是开云集团的创始人,也有媒体喊拉图叫“葡萄酒界的GUCCI”。
 然而拉图其实并不属于开云集团,根据官网以及公开报道,它现在应该属于皮诺特的私人酒庄。 拉图如今的CEO Frédéric Engerer,皮诺特管他叫“我的葡萄酒先生”……
 *Frédéric Engerer 大刘收的拉图酒庄的酒几乎都是正牌“Chateau Latour”,大刘在佳士得拍卖上最贵的一箱拉图,是产自1982年的7支标准装,成交价HKD 113,750,大概9,8000人民币。
 除了1982年份,颇受酒类评论家好评的2000年和2003年,也都在拍卖行列。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酒庄 跟前边拉菲和拉图一样,18世纪木桐也是归属于“葡萄酒王子”尼古拉斯-亚历山大·德·塞古尔,而后来几大酒庄的股权拍卖中,不少都被罗斯柴尔德家族购入。 拉菲被法国分支的詹姆士(James Mayer de Rothschild)购得,而木桐则被英国分支的内森(Nathan Mayer Rothschild)收购。
 *图中C位鞠躬的,就是被称为“国际金融之父”的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
 *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故事十分庞大,收购几大酒庄发生在家族势力扩张的早期,一手创建罗斯柴尔德金融世家的老迈尔(Mayer Amschel Rothschild)将手底下的5个儿子分派到欧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维也纳、那不勒斯)展开业务。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纹章中间,就是拳头握着5支箭头,指代5个兄弟建立金融帝国。右图为拉菲古堡顶端的“五支箭”标志,摄影师 保罗·罗维西。 但内森本人对酒庄的经营兴致寥寥。当时买下木桐的想法,可能单纯就是为了招待客人时家里有酒喝…… 1855年,拿破仑三世为借世界博览会推广葡萄酒,给波尔多的酒庄一一分级,拉菲、拉图、玛歌和红颜都在一级庄,木桐只被评到了二级。
 直到内森的曾孙菲利普(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捡起建设木桐的重任,其奋斗目标正是——让木桐成为一级庄。
 *1922年的菲利普男爵。 于是他在酒庄里做了不少改革,包括在1924年创立了“酒庄内装瓶”,在那之前葡萄酒都是以橡木桶的形式卖给酒商,再运到波尔多去装瓶。 改革之后葡萄酒得放在酒堡里,为了有更大的储存空间,木桐堡委托他的御用建筑师——西克里,修建一座恢弘霸气的的“大酒窖”:
 并在1926年还建了一座葡萄酒艺术博物馆,也是波尔多著名景点之一。
 如今木桐酒庄的正牌酒都有原创艺术酒标也是菲利普的创意。
 *其实在1924年,为纪念首次灌装成品葡萄酒,菲利普就邀请著名的广告招贴画设计师让·卡吕为木桐酒绘制酒标,但因为此举在那个还用橡木桶装酒销售的年代显得过于超前,故未能沿用。
 *自1945年起,木桐每一年都请一位艺术家绘制酒标。除了当代的一些著名画家——达利、马蒂厄、瓦西里·康定斯基、约翰·休斯顿、吕西安,中国画家古干、徐累,甚至还有文豪雨果,和查尔斯王子。
 *大刘在佳士得拍卖里的几支木桐正牌,也都是与知名艺术家合作的酒标。 经过菲利普的不懈努力,木桐终于在88年之后,重新成为一级庄园。 菲利普男爵去世后,木桐传给了他的独生女菲丽嫔(Baronne Philippine de Rothschild)。
 这位菲丽嫔在继承家业之前是一位女演员,虽然官网说她是知名女演员,但其实出演的电影不多。女承父业之后倒是事业红火。
 *演员时代的菲丽嫔。 除了继续强化木桐正牌酒与艺术的联系,她还推出了好几个口碑酒,包括顶级干白“银翼”,木桐的副牌小木桐,与智利的干露酒厂合作推出“活灵魂”,人称智利“酒王”…… Chateau Margaux 玛歌酒庄 玛歌酒庄跟拉菲、拉图以及木桐的体系略不一样,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各种显赫家族之间转手,一直到16世纪被收入Lestonnac家族的管辖内。 这个家族的人还蛮有远见,波尔多葡萄酒先是在英国贵族中受到追捧,而后在欧洲逐渐盛行,当时他们便预感此后梅多克的其它农作物会让步于葡萄酒生产,于是将庄园重组,将整个庄园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来种葡萄。
 17世纪,葡萄酒的种植和酿造跟现在还蛮不一样的,酒庄的主管贝尔隆(Berlon)提出要将红葡萄和白葡萄分开种,而且还主张不要在早上摘葡萄,因为葡萄酒的颜色会因为露水的原因变稀变浅。 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葡萄酒酿制现代化的萌芽了。
 18世纪是波尔多红酒神仙打架的年代,现在那些赫赫有名的酒庄以前就是老熟人了。 前面提到每三个月要买一桶拉菲的罗伯特·沃波尔,每个季度还要买四桶玛歌。而且,第一个出现在佳士得拍卖中的波尔多红酒就是玛歌。
 但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玛歌酒庄的庄主被送上断头台,庄园被充公,庄园里的农地基本上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兜兜转转卖给了一个西班牙贵族贝特朗·杜阿(Bertrand Douat,marquis de la Colonilla),这位侯爵对种葡萄没啥兴趣,单纯是看上了玛歌的头衔,有助于提升他的社会地位。 于是他专门请了位建筑师路易·库姆斯(Louis Combes)来修城堡,在这位天才建筑师手下,玛歌焕然一新,更被称为“梅多克的凡尔赛宫”。

 而且他并没有荒废掉玛歌这么个得天独厚农业基地的本质,在城堡两侧修建了葡萄酒厂房,还给工匠、水管工、机械工安排了房子,为日后玛歌的发展奠了块极好的基石。 时间到了1830年,对种葡萄依旧没啥兴趣的侯爵子女们,将玛歌卖给了银行家亚历山大·阿瓜多,其实不难理解这些贵族阶层对于“买个酒庄”的执着,毕竟听起来就很高雅,很有面儿,更何况他还是个人类宜居城堡。
 *亚历山大·阿瓜多 阿瓜多死得早,他的妻子埃米利·麦克唐奈将酒庄出让给了皮耶·威尔公爵(Pillet-Will)。

 *这位埃米利(Claire Emilie MacDonnel)也是位拥有神奇经历的美丽女士。她还曾经是欧仁妮皇后的伴娘,在弗朗茨的这幅著名的《欧仁妮皇后与她的侍女》里,埃米利位于右二,就是与蓝裙子女士交谈的那位。 皮耶·威尔公爵作为庄主的阶段,玛歌相对顺利地熬过了经济大萧条和真菌病害阶段,但元气大伤,最后转手葡萄酒批发起家的吉奈斯泰父子,而后又在全球葡萄酒滞销的灾难阶段,将玛歌卖给了另一个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安德烈·门泽普洛斯。
 *安德烈是个希腊人,靠粮食进出口贸易发家致富,在买下玛歌之前,他已经在50年代收购了法国著名食品连锁店Félix Potin,在巴黎坐拥大量房产。为何会买下玛歌?官方的说法是他看到了城堡外边的爱奥尼亚式石柱,他不禁联想到家乡希腊,于是决定帮助玛歌在葡萄酒市场低迷的70年代重返辉煌…… 可惜的是,安德烈在1980年就去世了,现在的酒庄主,是安德烈的女儿科琳娜·门泽普洛斯,在27岁便接手了酒庄。 跟木桐的女老板略有相似,她本来主修的是古典文学硕士,考虑到日后要接父亲的班,顺便还考了工商管理硕士。虽然接班匆忙,还是将酒庄扭上了正轨。
 玛歌的正牌Chateau Margaux以浓郁有力,陈年潜力初衷著称,也是众多历史名人如拿破仑、美国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和英国撒切尔夫人的爱酒之一。
 Chateau Pétrus 柏翠酒庄 在大刘的酒单里,柏翠占比不低,在波尔多的名庄里,柏翠名声在外,但其实它的葡萄园只有差不多12公顷,在1925年之前,只是波尔多右岸波美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庄。
 改变这个酒庄命运的女人叫艾德蒙·罗芭夫人(Madame Edmond Loubat),这位夫人本就是成功的企业家,背靠家族资本雄厚,经营着一家饭店。 拥有柏翠之后,她先是改善了种植措施,提高酒的品质,嗯,以及价格,同时还凭借出众的社交技能,将柏翠介绍给自己的富商朋友。 甚至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结婚时,成功将柏翠推销成了女王的婚酒,自此在英国上流社会的餐桌打响名头。
 而且艾德蒙·罗芭夫人对酒庄的规划也是有远见的,她没有把自己的遗产全部留给亲人,而是将一部分的继承权,以及柏翠的经营权给了酿酒师让-皮埃尔·莫意克(Jean- Pierre Moueix)。 60年代,莫意克家族将柏翠引入美国,既有英女王的背书,还是大家族经营,虽说柏翠并不是拉菲、拉图那样的一级酒庄,但在美国走红也不意外,但是肯尼迪就是柏翠的粉丝。

 *Petrus 是耶稣使徒、天国钥匙掌管者圣彼得(St Peter)的拉丁语拼法,他的形象也出现在柏翠的酒标上。 关于这个酒庄的评级,柏翠也是有争取过的,不过如今的酒庄评级都是拿破仑三世1855年留下,仅针对波尔多的梅多克地区,右岸波美侯并没有在评级范畴内,并且这个传统至今未变,也是很耐人寻味,但并不妨碍柏翠声名远扬,将其与顶级酒庄联系在一起。 而且大概因为占地面积小,柏翠的品控很严格,年产不超过3万瓶,有些收成不好的年份,例如1991年,甚至会停产,所以价格昂贵。
 *电影《飞驰人生》中还特别描写了沈腾用碗喝“1991年份柏翠”的桥段,其实因为霜冻原因,柏翠并没有推出过该年份酒款。嗯,遇上假酒了。 对比刘銮雄在佳士得那场拍卖里的Chateau Pétrus,单价算下来比拉菲还贵……
 Chateau Cheval Blanc 白马酒庄 Chateau d'Yquem 滴金酒庄 把这两个酒庄放一起是因为它们目前都是LVMH旗下,连酒庄经理都是同一个人。
 *Pierre Lurton,分别担任白马酒庄和滴金酒庄的酒庄经理。 且这两个酒庄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在被收购之前,一直是在一个家族体系里经营,没有经历像前面提到的几个酒庄这么复杂的股权转让。
 *Chateau Cheval Blanc 葡萄园。
 *Yquem酒庄内的葡萄园 但两者出品的著名口碑酒款不太一样。 在白马,刘銮雄收藏的是其正牌Chateau Cheval Blanc红葡萄酒。
 而在白马酒庄所酿造的Chateau Cheval Blanc中,最传奇的年份其实是1947年,被大多数酒类评论家称为“世上最佳的波尔多名酿”。
 为啥传奇呢? 一方面是当时刚好是战后,各类条件都比较艰苦;而1947又赶上极其炎热的年份,葡萄比往年成熟早了10天,味道浓郁。 又正是因为这个天时条件,加上当时白马酒庄是为数不多能利用冰块降温,以确保发酵温度不会过热的酒庄,使得当时葡萄酒呈现出的甜味感受,无限接近评酒专家们认为的最佳——14.4%的酒精浓度和每公升3克的剩余糖份。 而滴金酒庄,大刘主要购入的是正牌Chateau d’Yquem,一款贵腐甜白葡萄酒,并且4个年份的5支混合装,不得不感慨家底丰厚。
 Chateau Lafleur 花堡 Le Pin里鹏 在大刘收藏的波尔多里,还有两个“小”酒庄。 一个是和柏翠一样因为位处波美侯产区而没有评级的花堡,拥有葡萄园仅有4.5公顷,但因出品果味纯粹、口感圆润的Chateau Lafleur闻名。
 *Chateau LafleurGazin 庄园和葡萄园。 1945-2018年间,Robert Parker团队对这支酒共评了9次满分,以及无数次95+,并称其为“最独特且最有异国风情的葡萄酒”。
 另一个酒庄里鹏比花堡还小,只有1公顷。
 *Le Pin 是法语松树的意思,得名于酒庄的两棵大松树。 这个牌子是波尔多近30年才迅速崛起的葡萄酒品牌,1979年被一位叫杰克·蒂安邦(Jacques Thienpont)以100万法郎买下。并模仿隔壁柏翠酒庄,调整园区内葡萄的种植比例。 由于土壤接近,种植模式也差不多,中途还陷入过投机炒作传闻。 里鹏年产大概7000瓶,市面上流通才1500瓶,大部分卖给英国人,小部分流入美国后,作为“柏翠翻版”,价格被炒到柏翠的4倍,自然被不少酒类媒体挖苦。
 *国际均价:22,106元左右(税前)。 直到1995年的德国葡萄酒专业杂志《一切为酒》中,对13个年份的柏翠和里鹏做了蒙瓶评审,9个年份,里鹏超过柏翠,才得以证明自己。 不过大刘拍卖出的里鹏收藏里,都是1995年之后的,并不包含这几个年份。
 勃艮第 大师集邮 相较于大刘收藏的波尔多名庄,他收藏勃艮第地区的酒,更像是“大师集邮”。 我想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更倾向于囤酒,而年长一些,喝得越多口味越刁钻,开始欣赏“更加迷人和高雅”的勃艮第酒,购买模式已经从“什么都想买一点”的扫货心态,开始专门盯着几个喜欢的牌子,每个年份疯狂集邮。 Henri Jayer 其中他卖得最多的,也是佳士得两场拍卖中拍出最高价的,正是被称为“酒神”的Henri Jayer作品。
 Henri Jayer的酒在拍卖场上收到富豪买家们疯狂追捧,大刘佳士得拍卖中的压轴拍品,是1999年份的Henri Jayer, Vosne-Romanée Cros Parantoux,还是放在原木箱中的6支装,成交价HKD 3,250,000,约280万人民币。而同款酒,92年份的就低了一百万。
 Henri Jayer是个神人,他们家并不是种葡萄起家,他的父亲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买了几块地,但这些土地又在两次大战期间被根瘤蚜病肆虐,看起来就不像能种出点什么的地方。 二战爆发的时候,他的兄弟都去打仗了,Henri留在家里顾家产,并与一位酿酒师的女儿结婚,开始对种葡萄感兴趣。并大概在50年代开始酿酒。 如今勃艮第地区的一级园Cros Parantoux,也就是卖280万一箱酒的原产地,在50年代是一块被荒废的地,最开始是种植洋姜的,Henri Jayer在这块荒地上亲手种出一片葡萄。
 *Vosne-Romanée 的 Cros Parantoux,有一堵由 Henri Jayer 亲自从葡萄园清除的岩石墙。墙的左边是 Richebourg。 同时他主张限制使用农药,并且认为酒农应该把时间多花在种植园里而不是酿造室。
 *1996 年,已故的 Henri Jayer 在他的 Echézeaux 葡萄园 Vosne-Romanée。 他有很多酿酒的理论也是十分革新的,例如主张完全去梗发酵,和发酵之前冷浸,如今各大酒庄都在遵循。 80年代前后,Henri Jayer的酒开始价格攀升并出现在拍卖行,而2006年,Henri Jayer去世,他所有的酒都开始价格暴涨,与他相关的酒庄,例如他外甥(Emmanuel Rouget)、他表姐的外甥女(Cecile Tremblay)、他学生(Comtes Liger-Belair)、他生前的邻居(Jean Yves Bizot)价格都经历了大幅上涨。 刘銮雄几乎收齐了Henri Jayer最热门的酒款,除了Henri Jayer, Vosne-Romanée Cros Parantoux,还包括产自夜丘区的Henri Jayer, Vosne-Romanée:
 来自Cote d'Or 地区低洼沙质土壤的Henri Jayer, Echézeaux。 由于这一块地一部分属于Henri的兄弟Georges Jayer,所以有时也会有他的名字在上边,如Henri Jayer for Georges Jayer, Echézeaux:
 Henri Jayer, Vosne-Romanée Les Beaumonts以Henri的女儿最喜欢一个葡萄园命名,酒体丝滑,以纯粹细致的红果香味著名。
 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罗曼尼·康帝酒庄 受欢迎程度与Henri Jayer旗鼓相当的应该就是罗曼尼·康帝酒庄了,毕竟在勃艮第,名气最高的葡萄酒必然会有两者的名字,这俩品牌在爱酒人士的心中大概一个是“酒神”,一个是“酒皇帝”。
 在Robert Parker的评价里,罗曼尼·康帝是亿万富翁喝的酒,其历史起源也跟皇室有那么点关系。 最开始酒庄的地盘是中世纪主张清规戒律刻苦修行的天主教西多会下的一个修道院。当时院里的僧侣种葡萄酿酒卖钱,是常规正当行为,而且由于人都很努力,这里的葡萄园发展得是真的蛮不错的。
 到了1631年,酒庄几经转手被克伦堡家族买走,更名为罗曼尼酒庄,当时在克伦堡家族的经营下,酒庄出品的价格已经比周围贵四五倍了。 至于名字后缀的康帝,则是因为1760年,克伦堡因为债务缠身出售酒庄,这块香饽饽被蓬皮杜夫人和路易十五的堂兄弟康帝亲王同时看上,经过激烈竞争后被康帝亲王所得。
 不过还没在手里超过30年,法国大革命就来了。 如今罗曼尼·康帝酒庄被迪沃·布洛谢家族和亨利·勒华家族同时持有,都是专业搞葡萄酒的。 罗曼尼·康帝酒庄虽然名气在外,但因为种植用的都是老藤,产量并不多,只有拉菲的1/50。同名酒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Romanée-Conti,甚至还会像爱马仕Birkin那样,不单独售卖,搞配货制。
 大刘的拍卖里有一支6L帝国装Domaine de la Romanée-Conti, Romanée-Conti,成交价HKD 1,875,000,约162万,已经夸张到一口几千的地步了……
 大刘的酒单里还有一款Etienne Sauzet蛮有意思,是勃艮第蒙拉谢产区专门做白酒的一个酒庄。虽然也是个百年老庄,1905年就成立了,但真正打出名堂还是在80年代之后。Etienne Sauzet索榭酒庄
 Etienne Sauzet好年份的酒在拍卖场上一向成绩不俗,大刘拍卖的这支2004年份的Etienne Sauzet,出品自蒙拉谢特区,单只算下来大概人民币4000+。

 好啦,以上就是刘銮雄的酒单盘点,单从品牌来看,咱们还是能大致了解,顶级富豪圈都在热衷于哪些酒,同时也给爱酒不差钱的朋友们一些买酒参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