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2-09-17 07:24 |
风云 我的城市 我的时代这是我们开启的一个新栏目。 用来记录每个热爱着的城市,这二十年来的风云流转。它们或许是我们当初选择这座城市的理由,承载着我们生活里的喜乐哀愁,也或许不是。 但无论如何,二十年江河湖海,车水马龙,故人和山河,都在心中,都在笔下。第一季,我们从广州开始。 从淘金路,从当年的声色犬马和回肠荡气,开始。Vol.1 风云·淘金广州老城区的建设六马路被围蔽了起来。 根据广州地铁的通报,自8月26日22时起, 在建地铁十二号线、十三号线的换乘车站建设六马路站,会进行为期近三年的围蔽施工。
看到这条新闻, 曾在建设马路居住十余年之久的老宋便约上笔者,对几条“新时代”的“旧马路”进行一次怀旧的探访。 对于很多广州老一辈居民而言,建设马路承载着十分独特的记忆, 它们连接着环市东路和东风东路两条主干道,背靠着广州市区的“初代CBD”, 每一个角度都写满了时代的印记。 此番“怀旧之旅”,笔者和老宋看到了岁月变迁在环市东和建设马路上留下的痕迹 ——但无论变与不变,关于一座城市的情怀都刻在那里。
01 在广州“淘金”坐落初代CBD 老宋是一名具有一定资历的城市规划从业者,他的“老宅”就位于建设马路之内。
老宋三十年前刚刚从业之时, CBD的概念才进入中国不久,人们不知道什么是“中央商务区”, 所能感受的只有身边的一人一物,一街一景。 彼时小蛮腰还不是广州的地标,珠江新城尚未拔地而起,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羊城大地,环市东才是“高大上”的汇聚地, 世纪之交时,这里更是迎来巅峰。 后来的后来,广州的中心逐渐东进,先是天河北成为繁华的代名词, 紧接着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拔地而起,成为一线城市最与现代化接轨的名片。 如今提起环市东周边,人们更习惯用地铁站名称“淘金”来进行指代。
而关于“淘金”名称的来源也有不同说法, 据说以前有条名为“淘金”的溪流经过此地,于是因此命名。 另一种说法是附近有个能挖到金的矿坑,于是吸引了一大批挖金矿的人涌向这里。
不管怎样,“淘金”之名总是让人联想到商业, 由于距离火车站不远,在上世纪80、90年代, 淘金成为大多商务人士的商讨面谈之地,因此越来越多高楼大厦和商业中心在此兴建。
我和老宋重返故地, 熟悉感自走出淘金站的一刻就扑面而来,背后可以望到珠江新城若远若近的高楼, 周遭则是环市东那些见证着时代变迁的标志性建筑, 左边的花园酒店依旧气派,右边的白云宾馆巍然屹立,
前方不远处是广东电视中心和63层(广东国际大厦), 人行天桥之下的环市东路依旧车流不息,时不时还有外国人的身影来来往往, ——“广州初代CBD”多年来似乎未曾改变。 在追忆环市东商圈的历史时,老宋带着我朝东边的华侨新村走去。 提起老广州的传统,人们最为熟知的是“东山少爷,达官贵人”的东山口, 或者“西关小姐,商贾遍地”的西关,华侨新村则更像是“大隐隐于市”的富人聚集地。
它是建国初期政府为了安置回国投资的华侨, 特别规划出的别墅区,现在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踏入华侨新村的大门, 没有安保人员进行检查,建筑物已经显得有些陈旧, 投射其上的阳光都显得慵懒,一些墙壁上呈现色彩鲜明的涂鸦, 偶有游人驻足拍照,没有人再在意“和平路7号”的所谓鬼宅, 有的只是一种在鼓浪屿时的错觉。 老宋说,当年正是随着建设新村的落成,环市东的城市建设才正式拉开序幕, 这里见证了广州很多的“第一”,也曾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02 时代造就“第一”时代带走“第一” 老宋并非地地道道的老广,但他初来环市东时, 还是被这一代的繁华惊艳。 如果说千年商都孕育了无数美食老字号,那么环市东一代就是“建筑老字号”的聚集地, 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是广州高楼最多的区域之一。
这里的建筑也都可寻见历史的脉络, 比如1976年落成的白云宾馆,就是改革开放前为了解决交易会期间外宾住宿的问题而建,
其“中国第一高楼”的身份, 直到1991年63层正式建成才被取代。环市东路另一边的花园酒店, 则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为它勾画建设蓝图, 前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为它奠基,邓小平爷爷更是亲笔题写酒店名, 这样的花园酒店堪称一代广州人的骄傲。 我们在节假日的午后漫步于花园酒店,没有人在围墙边进行检查。 酒店前的花园和水池并无变化,就连树叶的味道也是熟悉的, 它背后的华乐路仍然充满生活气息,穿着黄色衣服的外卖骑手在树荫间穿梭, 街坊们接地气的穿着和五星级酒店形成鲜明的反差。 老宋不禁和我说起他年轻时的故事,每每加班到深夜回家的时候, 路过白云宾馆靠近建设六马路的围墙,偶尔有一些浓妆艳抹的女人站在那里, 招手示意“靓仔,要不要放松一下”。 言及与此,我们相视一笑,毕竟作为广州曾经的CBD中心的“黄金地带”, 环市东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和办公于一体,奠定了它“纸醉金迷”的基调, 哪怕是不起眼的商场之类,也有提供艳舞表演的酒吧。
与白云宾馆比邻相望的63层, 当然也少不了摩天大楼的气派和潮流,1993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此开业, 当时刚刚大学毕业的老宋就“斥巨资”来此尝鲜,让同时好生羡慕了一番。
再次步入故地, 留下老宋青涩回忆的麦当劳早已在12年前结业,二楼虽然仍有一家麦当劳营业, 却已不是当初的那家了。而63层也消散了昔日的繁华, 略显年头的设计远不如珠江新城的写字楼那般具有现代感。 确实,环市东CBD有太多广州的“第一”——1981年,第一家友谊商店在花园酒店边开业, 一时万人空巷,门庭若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成为风潮, “买坚嘢,来友谊”便是最火的口号。 老宋2000年搬来建设马路,见证了太古汇、天河城、K11等商场的崛起, 虽然友谊商店早已不复往日风光,但直到搬走之前, 老宋都习惯和家人一起在这里淘货。 将目光一转,2004年正式开业的丽柏广场是环市东辉煌时期的另一面镜子, 它是广州第一家奢侈品商场,包括LV、劳力士在内的全球十几个顶级品牌都曾汇聚于此, 让它成为华南地区世界名牌最集中的高级购物广场之一。 老宋回忆丽柏广场刚刚开业之时,带着妻子购物都有些忐忑, 生怕自己囊中羞涩匹配不上这一片奢华, 而时隔多年再次踏入丽柏广场,顾客比以往少了许多, 空间更是显得狭小,商场内部的装潢看起来似乎也不再高档, 只是在静静讲述光阴的故事。 时光流逝的痕迹体现在环市东商圈的方方面面,好世界广场一楼有着广州的第一家星巴克, 如今星巴克也已经遍布羊城。 随着建设六马路被围蔽,这条小资必涉足街道的店面变得门可罗雀, 只是穿行的人们依旧从容,这是漫长时光沉淀出的生活哲学: 闹中求静,淡定自如。 是啊,时代造就了“初代CBD”的辉煌,也让许多“第一”都渐渐归于寻常, 这片区域曾经光鲜亮丽、风华绝代,如今则宠辱不惊地去体会着生活, 而这交织灯红酒绿与人间烟火的建设马路,就是环市东“心脏跳动”的证明。
03 时代的“变”与“不变”“总感觉哪里变了,又似乎没有改变。” 走出环市东路主干道时,老宋如此说道,我亦深有同感。
他在建设五马路的35号大院安家15年, 我则在2015年时短暂驻足,环市东和建设马路给我们最深刻的感受, 莫过于繁华中夹带的那一丝平和与包容,这种气质在建设马路中尤其明显。
从建设大马路到建设六马路, 六条马路南北排列,东西向的则有建设横马路和中马路, 外在的道路宽阔繁华,内里的则充满生活气息,
只是在单行线密布的街道, 稍不留意就会兜转迷路,用双脚丈量就成了最实用的选择。
过去那些年里, 人们总是念念不忘建设马路的美食,这盘根错节的街道之中, 遍布着粤菜、港式餐厅、潮汕美食、顺德菜、重庆菜、东北菜、台湾菜、东南亚菜、意大利菜、西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拉丁餐厅...... 无论是网红的、清雅的还是风情万种的,都是信手拈来, 恰好可以满足世界各地外国人的味蕾。我和老宋年龄上虽有差距, 却称得上是忘年交,当年一同在建设三马路买廉价早餐, 也一起在建设五马路的酒吧奢侈饮酒。 如今看来,建设马路这种反差性依然体现在方方面面——左边是街坊味浓郁的小区, 右边则是充斥着老外浓郁香水的电梯楼;这条街道排列着颇接地气的本土美食, 那条街道又满是异域风情; 日照三竿,人们提着买好的菜从菜市场匆匆而过,华灯初上,酒吧和巷子里又充斥着灯红酒绿; 老广开的士多和进口便利店比邻,穿着时髦的老外穿插在打牌吹水的阿公阿婆之间, 而这所有一切,竟然没有丝毫违和感。 于是奔波不停的上班族、慵懒悠闲的“肥宅”、接地气的市井邻居,依旧能在这片街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让人由衷感叹起生活的魅力。 看着平房和高楼错位相叠,老人带着孩子闲情散步, 某些瞬间,你甚至能找到香港街区的那种反差感。
或许是受到疫情影响, 此番再寻建设马路时,很多曾经熟悉的店面已经物是人非, 各条马路的不少铺面已然关门,35号大院前的酒吧落满了灰尘, 老人孩子活动的广场则被征用为核酸采集点。 相比以往,冷清感是必然存在的,年轻的身影似乎也隐去不少, 不过街道旁还是能找到日式料理、东南亚菜、拉丁餐厅,马路中依旧有着西式酒吧在继续营业, 三马路的隆江猪脚饭、陕西菜、潮味汤粉和煲仔饭也仍撑起本土饮食一方天地。 走到横马路那熟悉的地块,营业二十余年的梁新记小食店如过去一般人来人往, 但我们更想找寻的是渔米库旁那位推车卖了三十年牛杂的阿公,他的牛杂陪伴老宋的女儿由幼小孩童成长到亭亭玉立,
也曾抚慰我初入社会时不安的心。四处张望,我们不见阿伯的身影, 寻人问去,才知他已过世良久,一种惆怅竟油然而生。 我和老宋半晌无语,看着远处的高楼和近处的街坊, 发觉世间变化原本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倒是环市东和建设马路这一种宠辱不惊显得难能可贵。
在时代的浪潮之中, 总有新的CBD正值鼎盛,也总有沧桑街区留住记忆, 夕阳西下,再回望一眼建设马路, 那人间烟火,原来最是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