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建成的第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六百年前,永乐十八年(1420年),永乐皇帝朱棣在北京的奉天殿(今太和殿)宣告天下,这座紫禁城(今故宫)已建成。 从建成之日起,它就是北京的中轴线。至今仍是。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而方方正正的紫禁城,就是“中”字字型里的“口”,当中轴线穿过紫禁城,就组成了中国的“中”字。 真是一个非常巧妙的“中”字。
 故宫,不仅是一座宫殿,是一座很大的博物馆,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聚集地和底气。 “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民族都能从古建筑中,理解并发扬自己的文化。” 是啊,全世界曾经有无数的古式建筑,随着时间经过,早已在岁月的风雨中变得面目全非。 就连同过去的记忆,也随之模糊。
 但幸好,我们有故宫啊。 故宫,也是中国朝代的最后荣光。
 走进故宫的那一刻,巍峨的大殿、斑驳的光影、红色的高墙和黄色的殿顶……一股厚重的历史感向人迎面扑来。 无人不被这里的庄严和宏大所震撼,一时间也让人真的像穿越时间回到了过去。 故宫,更像是一位原地观望的智者。 600年,岁月流变,朝代更迭,坐在龙椅上的人来了又去,唯独它红墙金瓦今犹在,凝聚成一张记忆的网和文化烙印。 成为所有中国人对历史的一种特殊想象。
 故宫600年。 “朕亦甚想你啊。”
 01 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气 今年,恰逢故宫诞辰600年。 故宫博物院特地为它做了一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丹宸」的意思,是指宫殿,「丹宸永固」就是「永葆故宫青春」的意思,也刚好符合 「把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宗旨。 以600年时间轴中三大主题,用18个历史节点为基点讲述这里的故事。


 而且,这次展出的文物,有不少都是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经过精心挑选。 这样的故宫和展览,一生仅有一次。真的,机不可失。


 图一二,部分展出文物。图/微博“故宫博物院”;图三,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藏于故宫博物馆。 比如,这场大展最受期待的,一定是“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这或许是,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型苏轼书画特展。 当然,也少不了网红“小神兽”。这次展览,故宫把从古至今唯一一个拥有10只脊兽的宫殿——太和殿的这些脊兽,也搬进了展厅内。
 殿顶脊兽的数量,与殿宇规格相符合。 数量越多,表示这座的宫殿规格越高,“级别”也越高。 通常排列顺序不变,只会在数量上有变化。 故宫里,唯有太和殿的角兽为十只,其余从一只到九只不等。 这些脊兽,长年累月坚守着大殿,洞察一切。是故宫600年沉浮最忠诚的见证者。
 故宫,意思是过去的宫殿。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无数次的王朝鼎革,留下过无数座“过去的”宫殿,才有了「故宫」这个词。 王朝和宫殿之间,离不开关系。几乎每座宫殿都藏着一代王朝的故事。只是,那些宫殿和王朝,都有着各自的命运与劫数。 能留到今天的、完整如初的,只有这座600年前建起的「紫禁城」。
 自1420年建成那刻起,至1912年清帝逊位,约五百年间里,故宫曾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5位皇帝。 它是中国权利的中心、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故宫的大,甚至有些“过于”庞大了。 让它大得像一座城,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面积达到约15万平方米,藏了藏有超过186万件(套)文物; 带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每间宫殿都雕梁画栋、堆金彩画;遍地是宫殿、庙宇、佛堂、花园、楼阁…… 这些,几乎凝聚了所有中国建筑的精髓。 故宫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和宫殿之一。
 有时候它也很小。 三大殿、后三宫加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就几乎能囊括一个王朝的国与家。 有时候,一个人身处在故宫里,像是一粒沙子般渺小。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一生之中也没有走遍他的「家」和「国」。 茫茫几十年,也许身处深宫之中的他,也会感到一种茫然无措吧。 当生命选择缄默时,建筑依旧会向世人“无声地”诉说那段往事。
 宫殿建筑,是古代中国最为辉煌的艺术篇章之一。 在辉煌的背后,这座宫殿倾注了太多工匠的心血与命运,集古代最高建筑艺术成就为一身。600年,为故宫定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不曾发出过一言一语。
 2020年的第一天。 故宫博物院,在微博上发出了一组故宫几百年来的对比照,一时间将无数人拉回到了当年的故宫当中。

 任何人给故宫下的定义。 都无法解释这座过于“庞大的城市”的所有。 它迷幻又神奇,既是一座宫殿,又是一座城市,甚至还能是一个人一生的所有命运的交织。 当年的紫禁城,风云莫测,无数故事在里面发酵、交织,甚至发生了转向。
 到了如今,它依然神秘依旧。 虽然全体建筑数据早已被绘测出来,但当年里面的神秘,依然让人无法猜透。 一个可测的空间,藏着太多神秘莫测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才算是给予“一座城市”的基本定义。
 在这座“城市”之中。 有着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所携带的所有“配件”:宫殿楼台、庙宇佛堂、花园楼阁、庭园街道……同时,里面也同时拥有皇帝、妃子、太监、大臣、厨师等人。 他们在各个建筑之间,生存、相遇,或同气连枝,或坑壑一气。这里就像是一个最早的微型社会的一个缩影。 这些流动的人群,让整座故宫变得鲜活、充满灵动且富有生气。
 600年。 时间也在这座城市中留下了无数鲜明的痕迹。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它从一座紫禁城,变成故宫博物院,从“城中人”到“故宫人”。
 02 从“故宫人”的生活里 看见以前的“宫中生活” “故宫人”,是一群在故宫里工作的人。 他们,有的负责“家里”器物的保管,有的会负责运送文物,有的则为故宫出版图录、举办展览…… 几年前,大家应该都被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刷屏了吧? 片中那些修缮文物的工作者,就是“故宫人”。
 他们温暖谦逊,执着内敛,像是隐世的武功大侠,貌似普通,却个个身怀绝技。 大国工匠的风范,就该如此啊。







 破烂不堪的老物件,缺了图案的瓷器,没了印章的书画,掉了齿轮的钟表,缺了角的桌椅…… 宫中所有东西,都在他们的修缮范围之内。 面对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价值连城的文物,他们没有战战兢兢,反而透着一股寻常日子般的风轻云淡,把修文物当成了宫中生活的一部分。 这便是“故宫人”的底气。


 一砖一瓦,就算再破,再旧,也依然有生命。 文物的价值,是一个时代的证明和传承。 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东西修好了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而是在修文物过程中,需要和文物交流,把当年的历史和自己的理解,都融入到这件文物之中。 这样,才能把一件文物修好。


 中央美院毕业的木雕佛像修复师,屈峰。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里说过这么一段独白, 既是他对艺术的理解,也是文物修复工作者对「文物保护」这件事的心声。 城城,至今印象深刻: 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行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很多人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
 宫墙外的世界,日变万千,宫墙内的生活,他们需要几年时间来揣摩同一件文物。 复原一把锋利的刀,要花3年;复原一副画,要花18年…… 复原的同时,要维护好原本留存有的东西,过程漫长繁琐,无时无刻不在考验耐心的极限。 不仅一个“难”字这么简单。
 在他们身上,看见的是传承下来的中国匠人的精神和牢固的信仰。 这些技艺的一代代相传,就是故宫遗留下来的文化之一。我们看不见东西,一直留在宫里。 一个人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用一生去揣摩与修炼,也许真的会因为热爱,才选择坚持。 “在修文物的这个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跟它的体悟,已经把自己都融入到里头了。 文物是死的,文物的目的就是传播文化,如果只是静静放在那里,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如果“宫中的生活”由这群工作人员主内,那么一定不能不提故宫博物院的单霁翔院长(现已退休)。因为故宫对外事务,都由他来主张。 他,就像是故宫这座“超级四合院”的“看门人”。
 故宫内,历代皇帝都没有走遍的九千多间殿宇,他走遍了。而且,他还是第一个精确了解到有186万件(套)文物的人。
 他知道,越好的东西,越不能藏着掖着,就是要宣扬出去。 他上节目,捧红了故宫。 他像一把打开故宫大门的钥匙,揭开了故宫神秘的面纱,让本在江湖之远的百姓们真正地了解到 「我们的故宫」。 有人说他“每天沿宫墙走一遍,踩破20双布鞋”,自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天天如此。所以,也有人说他“终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 “故宫人”保护“家”,是一份该有的责任。
 被任命故宫博物院院长前,单霁翔距离退休不到几年时间了。 有人说,他这是自找苦吃,他则认为,既然来了就好好做,把故宫保管好,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在单霁翔院长的管理下,故宫真的有在慢慢变好: 禁烟,防止烟火毁坏文物和建筑; 开了32个售票窗口,让大家5分钟之内买到门票; 故宫越来越火,但价格却没涨,他担心会把那些条件不好的参观者拒之门外……
 故宫,除了有庄严肃穆的宫殿…… 还有一些可爱的,灵动的,猫。这些可爱的小猫咪,相传是宫廷御猫的后代,它们生活在故宫里,每天守护着故宫。 单霁翔院长说,这些猫很尽职,文物的天敌是老鼠,有它们在,故宫里没有出现过老鼠。
 这些猫咪,都有自己的名字,钮祜禄·大庆、小鸟、橘天真、乌拉那拉·二花、鳌拜、吉祥、如意、警长…… 每只,都是羡煞旁人的故宫“在编人员”。 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猫奴给它们寄来猫粮,从北方的,从南方的,它们从不愁饿着。
 甚至,大家还会有人点名送礼: “延禧宫的猫主子,今儿个有您的小鱼干,赶趟来拿一下呗。” “慈宁宫的猫猫们,新猫粮进宫了,想吃的来领啦!”
 也许猫猫们,都期待有一天自己会收到快递吧?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这群可爱的小猫咪啊都有专人投喂,适龄绝育,定期疫苗。 样样到位,活得可欢了。

 虽然,时间过去了600年,但你走在故宫里,其实还是能看到当年帝王、妃子们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的。 庄严的宫殿,幽深的巷道,转角的宫墙……处处彰显着万人之上的皇权,是稳定与安宁,也是旧时城中人留下的叹息。
 一代代王朝的更迭,都在这座城中发生,或徐或疾,为殊途同归。 那些曾经帝王的宫殿,楼阁,御花园如今成为了游客参观的好去处,闲庭散步的妃子不知身在何处…… 婆娑树影间,殿顶的脊兽影子落在宫墙上,眼前一座座红漆大门,背后都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屋檐下的墙砖还记得,门前的砖块也还记得…… 时空交错,光影百年,原来这里一处处都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幻梦,与萧瑟。
 故宫。 一直都有“两个”。 一个是政治历史意义上的那个「故宫」,另一个则是中国人自己的「故宫」。 它既是一座城,也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03 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 想看风花雪月,就来故宫吧 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曾写过一本《故宫六百年》。 书里那个“属于中国人”的故宫里,四季皆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说的,好像是专门说故宫的。 故宫的四季,刚好囊括了风花雪月。所以要看风花雪月,还是来故宫吧。” 提及这里的一年四季,经过或驻留的诗人和文人,也都为它写过那么一首赞美的诗。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秋月》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内务府旁的腊梅,护城河畔的李花,传心殿的白玉兰,寿康宫的杏花,文华殿的海棠…… 故人不在,芳菲依旧,要看风花雪月,来故宫吧。
 一个伟大的建筑群,屹立如昔,历经600个春夏秋冬,成为今天的顶级博物馆。 “故宫人”永远会在路上,不会停止。 这个国庆,就去故宫看一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吧。 那里,也许有你未曾发现的,专属中国的哲学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