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19-06-27 17:51 |
提起中国本土的经典话剧,除了《茶馆》、《雷雨》,你还会想到哪部? 算了,别想了。 皮哥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电影,就是根据一部超经典话剧改编的同名作品——《暗恋桃花源》。 讲电影前,皮哥先给大家聊聊这出话剧。 我们都知道《雷雨》1933年就被曹禺先生创作出来,老舍先生的《茶馆》1956年也已问世。 和这两部成名已久的名作不同,《暗恋桃花源》直到1986年才被赖声川导演推出来。
 赖声川导演被誉为“台湾剧场最明亮的灯”,出自他手的知名话剧有《如梦之梦》、《宝岛一村》等,创作力惊人且才华横溢。 1986年的《暗恋桃花源》一举获得了当年的台湾“杰出表演艺术奖”、“最佳台湾文学奖”,并于2007年获选中国话剧“百年十大话剧”。 《暗恋桃花源》在海外也广受赞誉。 问世三十年多来,赖声川自创的舞台剧剧团“表演工作坊”先后组织了无数次巡回演出和纪念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有着如此强悍的舞台生命力,被改编成电影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于是在1992年,赖声川亲自操刀改编,电影版《暗恋桃花源》上映了。
 电影版《暗恋桃花源》由林青霞、金士杰、李立群等著名演员主演,在第29届台北金马影展载誉而归。
 《暗恋桃花源》究竟讲了什么呢?一起跟着皮哥来看看吧。 “《暗恋桃花源》的创作是另一种挑战,因为在开始不是盖一栋房子而是盖两栋房子:一古一今,风格完全不一样,而放在一起,必须是和谐的,必须是一个作品。” 这是赖声川导演的创作思路,他采用的是耳目一新的“戏中戏”结构。 还是保留了舞台剧演出的形式,但却让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话剧剧组在同一个夜晚、同一个剧场相遇。 即《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
 《暗恋》是一出时代悲剧,始于抗战后的上海外滩,终于数十年后的台北医院。 江滨柳(金士杰饰)与云之凡(林青霞饰)男才女貌,天偶佳成。

 两人相识、相知、相恋,发誓相守终生,可惜战争让二人不得不分开。 这一别,就是四十年。 “偌大的一个上海,我们能在一起;小小的一个台北,却把我们难倒了。”

 四十年后,两人都辗转来到了台湾,却未能重逢,分别成了家,有了丈夫和妻子。
 重病住院时,江滨柳特地在报纸上发了寻人启事。
 因为他始终无法忘记,那个在上海滩边,梳着两条辫子,像白色山茶花一样的小姑娘云之凡。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代喜剧。 老陶(桃),李立群饰,一个武陵渔夫,媳妇儿非常漂亮,悲惨的是,家贫,还不举。 春花(花),老陶媳妇,想生孩子,想过好日子。 袁老板(源),春花私通对象,有钱,男性能力正常。
 从人设上就猜得出来这是要搞事情呐。 果然老陶媳妇给他戴了绿帽子。

 得知后,老陶愤而驾舟出走,误入桃花源。 这地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真是来了就不想走。
 地方漂亮,人也善良,但老陶不满足,因为春花不在这里。 他出去把春花一并带过来,可再想回桃花源却没了方向,“遂迷,不复得路”。
 《暗恋桃花源》中大量使用了解构的手法。 一、对《桃花源记》的解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好好一篇向往纯朴生活的文言文,被改成一段出轨“三角恋”,看上去非常“辱陶”了。
 其实,对严肃经典进行世俗化颠覆,正是导演传达作品内涵的手段。 因为陶渊明因社会黑暗混乱而归隐的故事,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已经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了。
 二、对“剧场幻觉”的解构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看戏最爽的就是融入剧情,代入人物,完全忘却自我,在如同梦境的戏剧中获得情感的净化与升华。 即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净化”作用。 在漫长戏剧的历史中,创作风格和理论不断演变,但让观众在剧场中产生幻觉这一手法却几乎始终存在着。
 直至近代现代主义的思潮兴起,才开始了打破“第四堵墙”的实验,即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让观众知道戏只是戏,不要任由自己沉浸其中,要打破幻觉,仔细思考。 《暗恋桃花源》把排练场景搬上银幕,在同一舞台上排练两出截然相反的戏剧。
 这边说那边的喜剧“很想哭”,那边说这边的悲剧“看得想笑”。 二者彼此讥讽,解构了故事,想沉浸都进不去,就差写大字报告诉观众“一切都是假的,假的!” 三、两出戏剧互相解构 两个剧组由于争抢舞台,演员们不断地打断对方的表演,使两个戏剧都变得支离破碎。
 这其实也是两个戏剧之间的相互解构。 编剧为了突出这一点,还安排了一个串戏角色。 一个在剧组布置舞台的间隙,近乎偏执地在剧场寻找南阳街刘子骥的女人。
 众所周知,“刘子骥”源自《桃花源记》: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正如刘子骥找不到桃花源,女子也没有找到刘子骥。 不过因为这个无名女子,全片达到了解构过后的统一。
 《暗恋桃花源》虽然在表演上并不严肃,但并非是毫无意义的闹剧。它其实讲的是一个关于现实版的逃避、忘却与回归的故事。 在戏中戏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幻想中的桃花源。 于江滨柳而言,是爱而不得的云之凡;
 于云之凡而言,是“那满山都是野花,那儿的人说话我们完全听不懂,可是他们对我们很好。”
 于老陶而言,是漂亮媳妇春花;
 于春花和袁老板而言,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们绵延不绝的子孙,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他们左手拿着葡萄,右手捧着美酒,口里含着凤梨,有吃不完的水果。”
 幻想如此美好,可事实上,所有人都没有能够抵达桃花源。 江滨柳因为对云之凡过于执着,忽略了身边尽心尽力的江太太,后半辈子的婚姻搞得一团糟。 春花因为想要更好的生活,忽略了对她言听计从的老陶,等到袁老板破产后生活一地鸡毛。
 当朱砂痣成了蚊子血,我们也可以大胆做出猜想,春花与袁老板的结局,或许也可能是江滨柳对云之凡肖想成真后的样子。 而影片中最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无疑是能够认清现实的云之凡。
 故此,《暗恋桃花源》虽然是个现代化戏剧,但本质上传达的还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活智慧: 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