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婚姻文化展示馆5月起免费开放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婚姻文化展示馆5月起免费开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8-04-24 08:53

    上世纪70年代经典的结婚嫁妆“三转一响”是什么?90年代所谓的结婚“三大件”又是什么?不同年代的结婚证又是什么样的……由市民政局与普陀区政府共同建设的“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馆”昨日揭牌。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婚姻文化展示馆,该馆将从5月1日起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婚俗历经时代变迁

    婚俗是指结婚的风俗,各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和文化特色。

    1950年,《婚姻法》颁布,婚姻受到法律保护,父母、亲属不得干预儿女婚事。但是,旧的婚俗时有沿袭,或改头换面,比如昔日的媒人,改称介绍人;相亲为男女见面,比旧俗前进了一大步。随着《婚姻法》颁布实施,包办婚姻渐为自主婚姻所代替,长期存在的早婚现象逐步消除,“排八字”“送彩礼”等亦属少见,婚事简办已成风尚。青年男女经过结识、恋爱,双方自愿结合,即可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法定证书,就在法律上确立了夫妻关系。

    上世纪60-70年代,有的在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后,就在单位举行婚礼,单位领导宣读结婚证书,新郎、新娘谈一下恋爱经过,再助兴做做游戏,亲友吃些喜糖,婚礼就结束。

    赶上困难时期,只找个木匠给婚房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按老一辈人的话说,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

    上世纪70年代,经典的结婚三件嫁妆是“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外加收音机,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有了这样的陪嫁,左邻右舍都会羡慕。

    上世纪80-90年代,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上海的结婚习俗也有变化,兴起拍婚纱结婚照,婚宴规模也有小有大。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升级为“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同时,也出现不按照传统习俗模式、不办婚宴的新习俗,每年都有不少对新婚青年参加隆重而又俭朴、花费较少的集体婚礼。

    结婚证体现时代印记

    随着时代变迁,结婚照的样式风格也大有不同。

    1949年以前,中国民间的婚假习俗一般沿袭旧制,那时的婚书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写出来。新中国成立后,旧式婚书变成了结婚证,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样式由民政部统一制定,并加盖婚姻登记专用钢印。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像张奖状,结婚照都是黑白照片;60年代结婚证顶端红旗飘飘,五角星金光灿灿,四周鲜花朵朵,正中央还写有互助互爱四个字,结婚照则盛行中山装与齐耳式短发;70年代是毛主席语录样式的结婚证,婚纱照则盛行婚纱、西服;80年代结婚照则是欧式风格影楼系列;90年代是鲜红色的结婚证,结婚照则开始流行复古……

    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在婚姻文化展示馆中,观众还可以看到钱学森的爱国故事、赵克兰家庭的敬老孝行故事、黄炎培的家风家训故事、武霞敏家庭义务家教的故事、张金龙家庭的“客汇堂”故事……这些都传承了良好的家训家风。

    主办方希望市民通过参观,进一步感受婚姻之美、婚姻之责、婚姻之义,从而在新时代更加尊重婚姻、热爱家庭,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劳动报  王嘉露)


至尊狼王 2018-04-24 11:37
这个有点意思,可以引起很多人共鸣。

yxmm00 2018-04-24 12:30
第一次听说还有婚姻文化展,真的想去看看,可惜在上海没时间去。

憧憬666 2018-04-26 18:21
没事去看看也不错

527801728 2018-04-28 08:19
只是路途太远,真的想通过实物回顾一下过去各时期结婚习俗和证件样式

fzw999 2018-04-28 10:46
楼主何不上几张图片我们欣赏一下


查看完整版本: [-- 婚姻文化展示馆5月起免费开放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