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银行结构理财产品“不靠谱” --]

武当休闲山庄 -> 理财投资 -> 银行结构理财产品“不靠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7-02-26 11:06
     把硬币扔到地上,竖起来的概率有多高?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唐健盛今日上午表示,号称高收益的银行结构理财产品,最终实现高收益的可能性,或许比硬币竖起来的概率更低。市消保委与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到期的627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1/3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为最低预期收益率,约84%的产品实际收益率甚至低于封闭型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4.38%。
  96%的结构理财产品
  低于平均最高预期收益
      今天,在市消保委举行的“上海市场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星级评价”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成员、副教授杨宝华博士举例介绍,江苏银行“聚宝财富专享4号(结构性)1512期”投资期限42天,挂钩沪深300指数,客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15%。虽表述“预期年化收益为2%-15%”,但产品结构很复杂,达到15%最高收益率的条件非常严苛,概率极小。若取产品发行前后各30天的交易日数据来模拟,实际收益率多为2%-3%,而实现较高收益率的概率相对较小。
      江苏银行的这款产品并非个例。从课题研究结果来看,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整体水平偏低。几组数字结果可直观反映:超过96%实际收益低于平均预期最高收益5.8%;约84%的产品实际收益率甚至低于2016年上半年面向普通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封闭型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4.38%;2016年上半年到期的627只结构性理财产品中,33.33%的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为最低预期收益率。
      而直接从收益来看,非保本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到期实际收益率只有2.17%,保本的也仅为2.94%,保本保收益到期收益率为3.43%
  恒生银行、江苏银行最“不靠谱”
  预期收益10%,最终只有0.63%
      从上述课题研究结果看,预期最高收益越高,实际获得的收益越低。比如,华侨银行的股添利2015年第17期股票挂钩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8%,预期最低收益率0,实际收益率为0。江苏银行“聚宝财富专享4号(结构性)1609期”,预期最低收益率为1.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5%,实际收益率仅为1.5%。平安银行100%保本挂钩股票2015年243期,预期最低收益率为0.5%,预期最高收益率为8%,实际收益率仅为0.5%。……在预期收益率区间大于6%的8款产品中,有6款的最终收益率都只是最低收益率。
      研究中还发布了一份“不靠谱银行表”,恒生、江苏、华侨、光大、华夏等银行位于前列,预期最高收益高于4.38%(2016年上半年封闭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的产品中,平均最高收益实现程度均在30%以下,恒生和江苏银行甚至仅为6.3%和11.2%。“也就是说,若投资者被告知收益率为10%,但最终只有0.63%和1.12%。”唐健盛说。
  不公布交易对手信息
  产品费用信息披露不充分
      一方面,实现最高收益的概率低;另一方面,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过程不透明。“包括不公布交易对手信息,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不明确,产品费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杨宝华介绍,多家银行有如下规定:“由于市场波动或投资品种发生信用风险导致产品到期时投资品出售收入有可能不足以支付客户预期收益,甚至不足以支付理财产品本金,届时理财资金将按照产品到期时的产品净值向客户进行分配。但在此种情形下,理财产品保留向发生信用风险的投资品发行主体进行追偿的法定权利,若这些权利在未来得以实现,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将继续向客户进行清偿。”
      课题研究的627个样本中没有一款产品公布交易对手信息,但却要由投资者承担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而比照国外,英国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结构性产品必须披露交易对手信息。
      将本金的收益部分投资于结构性产品的衍生品,通常比较利于保障本金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但在课题的研究样本中有58%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未对衍生品投资的资金来源进行说明,导致投资者之间无任何确切信息,无法对承受的风险进行恰当比较。
      另外,此类理财产品对产品的相关费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与投资收益之间关系不明确。具体来看,渤海银行、星展银行、广发银行部分产品的公开信息未披露相关费用信息。
      对于投资资产种类、投资比例,课题调研的样本中,披露的银行占比仅5.88%。
  建议
  产品设计应“多讲点良心”
      在今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唐健盛表示:“即使合同中写明最低收益率,但消费者看重并记住的,都是最高收益率。”他提醒消费者,商业银行运作都有成本,购买时应仔细辨别。而银行也应少玩点技术,多讲点良心,对消费者负责。
      2016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一项对2011名老年人消费支出的调查表明,约有11.30%的老年人购买过理财产品,其中有22.80%的老年人会购买银行推荐的结构化理财产品,购买结构化理财产品的老年人中约有76.90%的老年投资者认为结构化理财产品风险较低.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茆训诚表示,未来10年银行不可能再主导市场,银行应有危机感。银行能否成为金融市场有效性的主导者,取决于信息是否对称,交易行为是否公正透明,游戏方是否对游戏规则达成共识。但很多银行心存侥幸,想多摄取利润,因此“主动性不对称”。
      他提出并建议,不能仅有预期区间,却没有概率。银行应加大力度培养理财产品设计师,设计产品时应开展压力测试,尽可能做到信息公正。
      据了解,英国金融服务监管部门FCA对结构性产品有明确的产品管理指导,要求金融机构(或委托第三方)对新发行的结构性产品进行压力测试,公布各种可能情况的概率,这一概率应该是预期的目标客户可以接受的。
  链接
  何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将理财收益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例如汇率、利率、债券、一揽子股票、基金、指数等。其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挂钩标的)的表现。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大致可分为外汇挂钩类、指数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等。(劳动报)

tufeiwawa 2017-02-26 11:16
贫僧从不看好淫行的所谓的理财产品的,一般收益也不是很高的,都带有风险的,且不说是淫行里面的猿公(临时工)搞鬼,就是正常的风险我们也不敢去面对的。


查看完整版本: [-- 银行结构理财产品“不靠谱”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