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鸟作为一种典型的地栖鸟类,其独特的生态习性决定了其饲养方式与树栖鸟类有显著差异。了解其“不能挂着”的核心原因、正确的饲养环境设置以及刚到家时的适应处理方法,是成功饲养百灵鸟的关键。
---
一、百灵鸟为何不能长期悬挂?
百灵鸟的野生栖息地主要为草原、沙漠、荒漠等开阔地带,这些环境中缺乏高大树木,它们习惯于在地面或低矮植被上活动、觅食和繁殖。这种长期演化形成的地栖习性,使其生理和心理上都对“地面环境”产生了强烈的依赖。
1. 缺乏安全感:悬挂的笼子会使百灵鸟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状态。在自然界中,高处往往是天敌出没或易受攻击的地方。对于百灵鸟而言,被悬挂在空中会使其产生强烈的不安感和恐惧感,认为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
2. 应激反应严重:长期悬挂极易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
* 不鸣叫:百灵鸟以美妙的歌声著称,但应激状态下会停止鸣叫,这是其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 绝食:紧张恐惧会导致食欲减退甚至完全拒绝进食,长期绝食会迅速损害其健康。
* 不繁殖: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其内分泌系统,导致无法正常发情和繁殖。
* 行为异常:可能出现撞笼、焦躁不安、羽毛蓬松等现象。
正确做法:饲养百灵鸟时,应将其笼子放置在地上或接近地面的稳固平台上。这样能最大程度模拟其自然栖息环境,使其感到安全和放松。
---
二、百灵鸟笼子的正确放置与环境要求
1. 放置位置:
* 地面为主:如前所述,必须放在地上。可以选择阳台地面、客厅角落等相对安静且平坦的地方。
* 光照充足:百灵鸟喜欢阳光,应将笼子放在能照射到自然光的地方,如阳台。但要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笼内温度过高。
* 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冷风或穿堂风。
* 安静避扰:远离电视、音响等噪音源,以及猫狗等宠物的活动区域,减少外界干扰。
2. 笼具特点:
* 百灵笼有其特殊构造。由于百灵为地栖,笼内通常不设置栖木。取而代之的是在笼底中央放置一个“凤凰台”或“蘑菇台”,这是一个粗糙的凸起平台,供百灵站立、鸣叫和展示。
* 笼底设计:笼底通常铺细沙土或河沙,供百灵进行沙浴,这有助于清洁羽毛和保持趾爪健康。底圈较高,防止沙土撒出。
* 饮水设计:笼边近底部设有饮水孔,鸟可以从孔中伸出头来饮水,保持饮水卫生。
---
三、百灵鸟刚领到家如何处理?—— 关键适应期护理
刚到家的百灵鸟处于极度紧张和陌生的环境中,此时的处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能否顺利存活和适应。
1. 初期遮蔽与安静:
* 笼布遮挡:将整个鸟笼用深色笼布完全遮盖起来。这能为百灵鸟创造一个黑暗、安静的“庇护所”,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刺激,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
* 放置稳定位置:将遮盖好的笼子放在预定的安静位置(地面),不要随意搬动。
2. 逐步适应环境:
* 短时间开罩熟悉:经过1-2小时的完全遮蔽后,可以先揭开一部分笼布(如三分之一),让光线逐渐进入,并让百灵鸟听到周围的声音。每天可适当增加开罩时间。
* “遛笼”熟悉:在百灵鸟情绪稍稳定后(通常遮蔽1-2天后),可以手持笼子在家中缓慢走动一圈。此时仍需部分遮挡或保持环境安静。主人轻声与其交谈,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它,有助于建立信任感。
3. 饮食管理——循序渐进:
* 先供水,后供食:
* 刚到家时,百灵鸟处于应激状态,消化系统功能减弱,不宜立即喂食固体食物。
* 可先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水罐要固定好,水量适中。如果鸟儿不主动饮水,可在水中加入极少量葡萄糖(非必需)。
* 待其情绪稳定约2-3小时后,再开始提供食物。
* 初始饲料选择:首选单一、易消化的谷物,如粳米(大米)。将粳米洗净晾干或煮至半熟晾干均可。
* 少量多次:初次喂食量要少,随着鸟儿逐渐进食,再逐步增加食量,并过渡到正常的混合饲料(如百灵鸟专用料,通常包含粟米、苏子、麻籽等)。
* 避免刺激性食物:初期不要喂食过于油腻、辛辣或生冷的食物。
4. 耐心等待与观察:
* 新鸟适应期通常需要3-7天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主人要保持耐心,不要频繁打扰或试图逗弄。
* 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饮水情况及粪便是否正常。健康的粪便是条状且干燥。
---
四、总结
饲养百灵鸟,“尊重其天性”是首要原则。核心要点在于:
- 地栖为本:坚决避免长期悬挂笼子,地面放置是基础。
- 环境安全舒适:光照、通风、安静缺一不可。
- 科学喂养:循序渐进提供食物和水,初期以简单易消化为主。
- 耐心与爱心:给予足够的适应时间和安静空间,通过温和的方式建立信任。
通过以上方法,您的百灵鸟才能逐渐摆脱应激反应,在人工环境中展现出其应有的活力与美妙歌喉。记住,对于野生鸟类来说,最好的家园永远是大自然。若条件允许,请优先考虑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