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1回复

[攻略]这座小城居然是双世界遗产,还藏着简·奥斯汀的旧梦[7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5397
金币
561734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3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0




她终身未婚,却在笔下精准解剖了婚姻与爱情的万千面相。她匿名写作,却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比肩的璀璨明星。她就是简·奥斯汀(Jane Austen)。

▲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奥斯汀曾形容自己的作品是“用一支细细的画笔,在一小块象牙上悉心描绘”。

她的故事背景从不出离乡绅阶层的生活圈,情节核心总是“一个乡村里的三、四家人”的婚恋与社交。然而,在这有限的天地里,她却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深度与广度。

1775年12月16日,简·奥斯汀出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Steventon)。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是当地一位学识渊博的教区牧师,母亲卡桑德拉则出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大约在十二三岁时,她便开始提笔写作。步入社交界的简,像她笔下的女主角一样,经历了舞会、调情与爱情的萌动。1795年,她与来自爱尔兰的年轻律师汤姆·勒弗罗伊相识,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彼此吸引。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双方家庭都不富裕,这段没有经济基础的恋情无疾而终。汤姆后来另娶他人,并成为了爱尔兰的首席法官。

1801年,奥斯汀先生决定退休,举家迁往水疗胜地巴斯(Bath)。离开熟悉的乡村环境,进入浮华的社交场,简感到不适与疏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她经历了一次神秘的“恋情”。据说与一位她曾应允求婚、但次日便反悔的年轻牧师。

在巴斯的几年,是简创作上的低谷,她几乎没有完成任何重要的长篇作品。这座城市的人情世故后来成为了她小说《诺桑觉寺》和《劝导》的重要背景。

正如传记作家卡罗尔·希尔兹在《简·奥斯丁》中所指出的:“巴斯……是个地名,更是一种理念。” 奥斯汀捕捉到了这座新兴城市所代表的“有钱和有闲的新生活观”。

若想真正理解简·奥斯汀为何成为简·奥斯汀,就一定要来巴斯。这座城市,见证了她从青涩到成熟,从幻想到清醒的全过程。在这里,你走过的每一条街道,都曾留下她抉择的足迹。

1987年,巴斯以其独特的天然温泉、罗马考古价值和乔治时期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作为“欧洲温泉疗养胜地”之一的巴斯,以温泉文化和健康意识,再度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无论你是历史迷、文学爱好者,还是仅仅渴望一场逃离现代生活的时光之旅,巴斯都会以它独有的方式,在你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温暖印记。


古罗马浴场

巴斯的故事,始于温泉。公元1世纪,罗马人入侵不列颠,在此发现了英国唯一的天然温泉。

罗马浴场博物馆(The Roman Baths)位于巴斯城中心,是一座绕泉而建的历史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年前,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址之一,也是英国最有名、最热门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超过一百万名游客慕名打卡。

大浴池(Great bath)是整个巴斯罗马浴场博物馆华丽的核心,翠绿色的池水被罗马柱廊环绕,蒸汽在古老的石墙上袅袅升起。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温泉池,还有复杂的下水道和供水系统,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罗马人的智慧。

罗马浴场博物馆有着英国唯一一眼天然温泉,自古罗马时期至今,2000年汩汩不息,至今每天仍能喷出127万立升、46.5℃的天然温泉。

苏利斯·密涅瓦(Sulis Minerva)女神铜头像堪称是罗马浴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女神头像发现于1727年,后人猜测,这尊头像极有可能是公元一世纪晚期、浴场建立时的文物真品。

这尊铜头像高约30厘米,虽历经岁月侵蚀,部分鎏金已斑驳脱落,但仍能清晰看见女神发丝的细腻纹路、眉宇间的庄重神态。

神殿三角墙自1790年被发现以来,吸引了广大学者和公众前来一览它的风采。目前,它逐渐被公认为是公元一世纪晚期高卢地区的雕刻家的作品。

神殿三角墙由四根15米高、带有沟纹的巨大石柱所支撑,三角墙正中央为蛇发怪物戈尔贡的头像,墙角两端的人鱼组成了海神尼普顿的护卫队。


巴斯水疗中心

2006年建成的巴斯水疗中心(Thermae Bath Spa)就在古罗马浴场隔壁,是英国唯一允许你在天然温泉水中沐浴的公共水疗中心,早在两千年前罗马人已经利用此处自然资源洗浴了。

这里的水源与隔壁的古罗马浴场同根同源,都来自巴斯地下的三眼天然温泉。这些雨水经过地下深处(最深达2700米)石灰岩层长达数千年的过滤与加热,富含超过42种矿物质,如钙、硫酸盐、镁等,被认为具有天然的理疗和舒缓效果。

露天屋顶泳池(Open-Air Rooftop Pool)是巴斯水疗中心最标志性的体验。在温暖的温泉泳池中仰泳,360度环视巴斯古城的天际线,巴斯修道院的尖顶、周围连绵的丘陵尽收眼底。

无论阴晴雨雪,无论是白天、黄昏还是夜晚,尤其在日落与星空时分,浸泡在温暖的泉水中,都能拥有无与伦比的享受。

新皇家浴池(New Royal Bath)位于建筑内部,是一个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大型温泉池。这里设有强劲的按摩喷泉、激流通道以及水下长椅,你可以在此放松肌肉,让温泉水流的力道为你进行天然的水力按摩。


泵房餐厅

始建于1706年的泵房餐厅(The Pump Room)最初是罗马浴场博物馆的配套设施,用于抽取富含矿物质的温泉水供贵族饮用。

18世纪乔治亚时期,这里逐渐演变为上流社会的社交中心,成为名流雅士品茶聚会的场所。

简·奥斯汀在创作《诺桑觉寺》时就曾在此观察社交场景,汲取创作灵感,餐厅内至今仍保留着与她相关的历史标识。此外,狄更斯、伊丽莎白一世等名流也曾光顾于此。

2025年是奥斯汀诞辰250周年,泵房餐厅也举办了很多相关的纪念活动。

18世纪的水晶吊灯在穹顶投下温柔光晕,简·奥斯汀笔下的绅士淑女们手持骨瓷杯轻声交谈......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泵房餐厅每日上演的真实画面。

泵房餐厅是巴斯城中享用英式下午茶最典雅的场所之一。

这里有30多种优质茶叶可供选择,佐以美味的三明治、蛋糕、抹上德文郡浓奶油的饼干和自制果酱等巧妙搭配,带你沉浸美好的午后时光。

泵房餐厅中央的温泉喷泉汩汩流淌,餐前可免费品尝富含43种矿物质的泉水,略带硫磺味的泉水从古老管道中涌出,瞬间穿越回罗马人“以水疗愈”的时代。


巴斯修道院
巴斯修道院(Bath Abbey)巍然屹立在城市的心脏地带,与古罗马浴场比邻而居。

这种地理位置本身就是一种隐喻,它象征着在罗马帝国衰落后,基督教信仰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与繁荣。

巴斯修道院是英格兰西部最大的垂直哥特式建筑之一。这里举办了第一位统一了全英格兰的国王的加冕礼,即973年的埃德加国王(King Edgar),象征着英格兰作为一个统一王国的巩固和确立。

抬头仰望,那著名的扇形拱顶令人屏息,如同巨大的石制蕾丝,以极其精妙的力学结构,将屋顶的重量优雅地传递到下方的立柱上,令人叹为观止。

修道院拥有超过80扇彩色玻璃窗,占墙壁面积的80%,这在英国教堂中非常罕见。

东面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描绘了56个基督生平场景,在阳光照射下,整个教堂内部流光溢彩,宛如一个巨大的万花筒。

塔顶导览是巴斯修道院的精华体验,绝对不容错过。在导游带领下,你将攀爬212级狭窄的螺旋石阶,穿越钟楼,亲眼目睹古老的机械报时装置,并站在教堂的屋顶之下,感受石结构的宏伟。

登顶后,整个巴斯城在脚下铺陈开来,你可以清晰地俯瞰古罗马浴场的全貌、普尔特尼桥的优雅弧线、皇家新月楼的恢弘气势,这是拍摄巴斯最佳照片的地方。


巴斯圣诞集市
作为英国,乃至欧洲最富盛名的圣诞集市之一,深植于乔治亚文化的巴斯圣诞集市(Bath Christmas Market)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前往。

平日里就宛如露天博物馆的巴斯,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愈加让人沉醉,2025年巴斯圣诞集市开放的时间为11月27日-12月14日。


现场将有超过170间小木屋,提供独一无二的礼物选择,从精致的羊毛帽、香料朗姆酒、美丽的圣诞装饰和芬芳的蜡烛,到精致的珠宝、温暖馥郁的热葡萄酒等等。



皇家新月楼

18世纪,巴斯在“水疗热潮”中成为上流社会的度假胜地。建筑师老约翰·伍德父子为此设计了宏伟的乔治亚风格建筑,将巴斯打造成时尚之都。

圆形广场(The Circus)由老约翰·伍德设计,其圆形布局灵感源于罗马竞技场,屋顶的石雕象征着知识与各行各业。

而他的儿子小约翰·伍德则设计了更为壮观的皇家新月楼(Royal Crescent)。

30栋住宅组成一条长达184米的优美弧形,面朝大片草坪,完美体现了将自然融入城市的美学理念,是英国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皇家新月楼1号(No. 1 Royal Crescent)已被改造成博物馆,内部完全按照18世纪贵族的生活方式布置,从餐厅的银器到卧室的四柱床,每一件家具、每一处装饰都还原了历史原貌。

皇家维多利亚公园(Royal Victoria Park)位于皇家新月楼前,这片广阔的绿地是当地人最爱的休闲场所。园内有植物园、大型儿童游乐场和开阔的草地,非常适合野餐、散步。


普尔特尼桥

建于1774年的普尔特尼桥(Pulteney Bridge)连接了巴斯老城与当时新开发的乔治亚区域,是世界少数几条两侧建有商店的桥梁之一,与佛罗伦萨的维奇奥桥齐名。

这座罗伯特·亚当设计的杰作不仅是交通通道,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空间。桥上的商店售卖着各种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桥下的阶梯状河堰(Pulteney Weir)同样历史悠久,是为了控制水位而建,如今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清晨是探访普尔特尼桥的最佳时刻,店铺尚未开门,桥上几乎没有游客,只有河水声和初升的阳光陪伴着你。从桥下的河岸步道仰望,桥体与堰坝构成的景致宛如一幅水彩画。


简·奥斯汀中心
位于盖尔街的简·奥斯汀中心(Jane Austen Centre)是所有书迷必去的朝圣地。

中心的导游都穿着摄政时期的服装,用专业而风趣的讲解带你回到那个充满舞会、茶会和闲言碎语的社交世界。

中心内的展览生动再现了简·奥斯汀在巴斯的生活场景,包括她参加舞会穿的礼服、写作的书桌,以及巴斯社交季的种种趣闻。

别忘了在茶室品尝一顿传统的英式下午茶,或者在礼品店购买一支简·奥斯汀用过的羽毛笔复制品。


还可以拿着简·奥斯汀中心的徒步地图,去寻找那些出现在她小说和生活中的地点。

在这些街道上,你仿佛能听到马车轱辘声,看到身着长裙的奥斯汀正在为笔下的爱情故事构思。


普赖尔公园

普赖尔公园(Prior Park Landscape Garden)并非一个简单的城市公园,它是英国一级登录的历史园林和建筑,由国家名胜古迹信托管理。

整个公园的布局是18世纪“如画”运动(Picturesque Movement)的典范。设计师没有采用法式园林那种对称严谨的几何布局,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水系、树林和建筑,创造出如同油画一般层层递进的景致。

标志性的帕拉第奥桥(The Palladian Bridge)是横跨于公园中心湖泊之上的白色石桥。

这种风格的桥在18世纪英国非常流行,但如今全英格兰仅存四座,普赖尔公园的这座是其中最著名、景观最美的一座。

由于公园坐落在山坡上,它提供了一个俯瞰整个巴斯古城的最佳视角,是你在市中心绝对无法体验到的。

图片来源
英国国家旅游局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5397
金币
561734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3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21
简·奥斯汀之所以能在匿名写作的情况下,最终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文学巨匠,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学与文化动因。她的作品不仅超越了时代对女性作家的限制,更以独特的艺术力量穿透历史尘埃,赢得了持久不衰的经典地位。以下从五个维度系统解析这一现象:

---

一、匿名背后的性别策略:在压抑中实现表达自由

18—19世纪的英国社会对女性公共表达仍存强烈偏见,女性写作常被视为“不得体”或“轻浮”。简·奥斯汀选择匿名出版(如《理智与情感》仅署名“由一位女士撰写”),实为一种精妙的生存与创作策略。这种匿名性既保护了她个人的社会形象,又使作品得以以“客观”姿态进入男性主导的文学场域。

更重要的是,匿名反而赋予她一种“去性别化”的阅读空间——读者最初并不知作者为女性,因而能更纯粹地关注文本本身的艺术性。当人们后来得知作者是一位乡间牧师的女儿时,作品所展现出的洞察力、讽刺智慧与社会批判,更令人震撼,从而强化了其文学传奇色彩。

---

二、艺术真实高于时代局限:以日常书写抵达永恒人性

奥斯汀的作品看似局限于“三两个家庭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但她以极高的艺术提炼能力,将婚姻、阶级、教育、道德选择等议题浓缩于细腻的人物对话与心理描写之中。她不像同时代某些小说那样追求情节奇观,而是通过反讽、自由间接引语、道德成长叙事等现代小说技法,揭示人类共通的情感困境。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关系演变,不仅是爱情故事,更是关于认知偏差、自我反省与社会偏见的哲学寓言。这种对“个体如何在社会规范中寻求自主性”的深刻探讨,使其作品具备跨时代的共鸣力——无论维多利亚时代还是21世纪,读者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

三、文学形式的革新者:奠定现代小说的叙事范式

尽管常被归类为“浪漫小说”或“婚恋小说”,奥斯汀实则是英语小说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她推动了小说从情节驱动向人物心理驱动的转型。她首创或成熟运用的“自由间接引语”(free indirect discourse),使叙述者既能保持客观距离,又能深入角色内心,形成一种微妙的讽刺张力。

此外,她的小说结构高度严谨,宛如古典戏剧:五幕式的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的对照设计(如《爱玛》中的哈丽特与爱玛)、主题的层层递进,都体现出惊人的艺术控制力。这种形式上的完美,使她的作品经得起反复细读,成为后世作家(如亨利·詹姆斯、E.M.福斯特)推崇的“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

四、文化符号的再生产:从文学经典到全球流行文化

奥斯汀的“封神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百年的文化建构过程。19世纪中叶,随着维多利亚时代对“家庭价值”与“女性美德”的重新评估,她的作品被重新发掘;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其语言、意识形态与女性主义意涵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巩固其经典地位。

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可改编性与再创造潜力。从BBC电视剧到好莱坞电影(如《BJ单身日记》《傲慢与偏见与僵尸》),从同人小说到跨文化移植(如印度版《新娘与偏见》),奥斯汀的世界不断被重构,吸引新一代观众。这种“经典+流行”的双重生命力,使她不仅属于文学史,更活跃于当代文化肌理之中。

---

五、与莎士比亚并列的深层逻辑:民族精神的文学镜像

将奥斯汀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并非仅出于修辞性赞美,而是基于二者在英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莎士比亚代表英语语言的巅峰、人类激情的广度与戏剧性的深度;
- 奥斯汀则代表理性、克制、社会观察的精准与道德判断的清明。

他们共同构成了英国民族性格的两极:激情与理性、宏大与日常、命运与选择。正如T.S.艾略特所言:“传统不是继承得来的,它必须被夺取。” 奥斯汀正是以一位女性之身,在被排除于正统文学传统之外的位置上,悄然夺取并重塑了这一传统。

今天,她在大英博物馆的雕像与莎士比亚并列,她的头像印在英镑纸币上——这不仅是对她文学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变革力量的致敬:无需喧嚣呐喊,只需笔尖清醒地描摹生活,亦能撼动时代。

---

结语:匿名者终成明灯,微光照亮千年

简·奥斯汀的匿名,并未让她隐没,反而像一颗被暂时遮蔽的星辰,待夜深人静时愈发璀璨。她用最安静的方式完成了最深刻的颠覆:在一个不鼓励女性思考的时代,她教会世界如何审视自己;在一个崇尚英雄史诗的时代,她证明日常即深渊,婚姻亦战场。

她之所以能与莎士比亚比肩,正因为她和他一样——  
写的是具体的人,照见的是永恒的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