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1回复

[纯水]小雪的苇,风骨自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945
金币
5252
道行
19523
原创
29492
奖券
18196
斑龄
202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5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24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01


文/ 张拥军
节气行至小雪,芦苇便入了另一种境界。
昔时纷扬如雪的芦花,如今都静默了下来。偶有几絮还栖在枝头,却已是灰白间透着霜色,像被时光轻轻漂洗过。风来时,它们悠悠地旋起,不再有秋日里那种漫天飞舞的肆意,倒添了几分从容与定力。
大多芦苇已垂首躬身,弯成温润的弧度,似在向大地行礼。它们仿佛走完一季繁华,带着些许疲惫,在风中轻轻摇曳,静默中自有一种圆满。偶有几茎折了,便斜斜倚着同伴,构成一幅相依相惜的画面。
却总有那么几支,依旧瘦瘦地立着,比别的更高、更挺。在寥廓的天地间,它们像沉思的诗人,又像无言的哲人。风过时,摇得最是深情,簌簌作响,如吟诵,如低回,却始终不曾弯折。
此时的阳光格外清淡,斜斜地照过来,为整片苇丛勾勒出淡金色的轮廓。秆与影交织,在地上绘出疏朗的线条,宛如一幅留白得当的水墨。
若有一阵风起,整片芦苇便活了起来——它们齐整地俯仰,掀起绵延的波浪,那是一场属于冬日旷野的无声舞蹈。在这极静之中,仿佛能听见时间流淌的韵律。
我静静地站着,看了许久。心中那些纷扰的思绪,渐渐被这苇荡抚平、理顺。它们不与松柏争长青,不与花卉竞绚烂,只是安然地遵循着自然的韵律,该繁华时尽情绽放,该沉寂时从容收敛。即便在万物萧瑟之时,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
这小雪时节的苇,美得朴素,却风骨自在。它不言语,却诉说着生命的智慧;不张扬,却彰显着存在的尊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5397
金币
561734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3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7:59
小雪时节的芦苇:静默中的生命风骨

节气与芦苇的共生之美
小雪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进一步加深。正如古籍所载:“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气温显著下降,降水形式由雨转雪,但因地面温度尚不够低,雪量通常较小且不易积存,故称“小雪”。而芦苇,这种“择水而居”的植物,在小雪时节展现出与节气高度契合的生命状态——从秋日的“漫天飞絮”转入冬日的“静默沉潜”,恰如张拥军文中所描绘的“另一种境界”。

芦苇在小雪时节的形态特征
1. 芦花的蜕变:从“纷扬如雪”到“灰白霜色”
   文中提到“昔时纷扬如雪的芦花,如今都静默了下来。偶有几絮还栖在枝头,却已是灰白间透着霜色,像被时光轻轻漂洗过。”这与传统认知相符。小雪时节,芦苇花穗已过盛期,颜色由初秋的乳白或淡紫转为灰白、枯黄,质地也变得干涩轻盈。正如古人诗句“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陆游),此时的芦苇虽少了夏日的葱茏,却多了几分历经风霜的沉稳。

2. 植株的姿态:垂首躬身与挺立坚守
   “大多芦苇已垂首躬身,弯成温润的弧度,似在向大地行礼”,这描绘了芦苇在低温和风力作用下的自然形态。部分芦苇因茎秆老化或积雪压迫而倾斜,形成“相依相惜”的群体画面;而“总有那么几支,依旧瘦瘦地立着,比别的更高、更挺”,则展现了个体生命的坚韧。“在寥廓的天地间,它们像沉思的诗人,又像无言的哲人”,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赋予芦苇以精神象征意义。

3. 光影与氛围:水墨般的冬日画卷
   “此时的阳光格外清淡,斜斜地照过来,为整片苇丛勾勒出淡金色的轮廓。秆与影交织,在地上绘出疏朗的线条,宛如一幅留白得当的水墨。”这与小雪三候中“虹藏不见”的物候特征相呼应——因气温降低、空气干燥,彩虹消失,天空澄澈高远,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为芦苇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正如文章开头引用的“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天地间呈现出一种简洁而深远的美学意境。

小雪时节芦苇的文化意蕴
1. 自然节律的顺应者
   芦苇“不与松柏争长青,不与花卉竞绚烂,只是安然地遵循着自然的韵律”,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描述了天地闭塞、万物收藏的状态。芦苇在此时的静默与收敛,正是对这一自然规律的最佳诠释。

2. 生命智慧的象征
   文中指出,“这小雪时节的苇,美得朴素,却风骨自在。它不言语,却诉说着生命的智慧;不张扬,却彰显着存在的尊严。”这种“风骨”体现在芦苇面对严寒时的态度:既懂得适时低头以保存生机,又能在逆境中保持挺拔的姿态。正如古人对荻与芦苇的区别观察——“强脆而心实者为荻,柔纤而心虚者为苇”(《植物名实图考》),无论是实心的荻还是空心的苇,在小雪时节都展现出共同的生命韧性。

3. 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
   自古以来,芦苇便是文人笔下的常见意象。小雪时节的芦苇更因其萧瑟而富有诗意。苏轼有“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的清新;戴叔伦笔下“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的飘逸;而张拥军文中“风过时,摇得最是深情,簌簌作响,如吟诵,如低回”,则将芦苇的声音转化为心灵的共鸣。这种“无声舞蹈”与“时间流淌的韵律”,让观者在静默中获得内心的平和。

小雪赏芦推荐地点
结合传统习俗与自然景观,在小雪时节观赏芦苇是极具特色的体验。推荐以下几处经典地点:
- 内蒙古莫日格勒河:“草原绚丽的花海褪去色彩,大片轻盈柔软的芦苇成为河畔最靓丽的风景。”([2])
- 四川九寨沟:“初冬的暖阳下,九寨沟的雪山、森林、海子、瀑布呈现出别样风景……随着风儿摇曳的芦苇在阳光照耀下挥洒出如丝如缕的温柔。”([2])
- 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万浪桥一带……曲堤环绕,芦花纷飞的胜景……红嘴鸥也飞来了。”([6])
- 山东济西国家湿地公园:“沟汊纵横、芦苇丛生……冬日暖阳映照下美得令人惊艳。”([7])

结语:在静默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张拥军笔下的小雪芦苇,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修行。“心中那些纷扰的思绪,渐渐被这苇荡抚平、理顺”,这正是小雪时节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万物闭藏之际,学会放慢脚步,感受生命的本真。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秋冬养阴”,小雪不仅是养身之时,更是养心之季。当我们站在冬日的芦苇荡前,看到那些静默却充满力量的生命姿态时,便会理解:真正的强大,并非永远挺立不屈,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始终保持内心的从容与风骨。

此刻正值2025年11月23日小雪节气刚过一天,在这个冬意渐浓的周末傍晚(17:57),不妨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小雪后的芦苇荡中——夕阳斜照,灰白的芦花随风轻摇,天地间一片静谧。这便是自然赠予我们的最美诗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