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远征A2百公里行走挑战:人形机器人可靠性突破与未来应用展望
核心成就:量产机器人完成吉尼斯纪录级挑战
智元远征A2人形机器人于2025年11月成功完成从苏州金鸡湖到上海外滩的百公里跨省行走,全程106.286公里,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人形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认证。这一壮举的关键在于其未经过任何特殊改装,直接使用量产商用版本机器人,充分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可靠性与稳定性上的重大突破。
挑战细节:极端环境下的综合性能验证
- 路线复杂性:跨越市区、景区、国道、省道等多种路段,应对柏油马路、瓷砖路、桥梁、盲道、坡道及夜间照明不足等多样化地形。
- 技术支撑:配备双GPS模块、激光雷达及红外深度相机,确保昼夜交替、光线变化及复杂城市场景下的精准导航。红外传感器保障夜间弱光环境下的持续感知能力。
- 能源系统:依托智元研发的快速热插拔换电系统,机器人全程未关机、连续运行完成挑战,解决了传统机器人的续航瓶颈。
可靠性与稳定性的里程碑意义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王闯强调,此次挑战的核心目标是向公众直观展示人形机器人技术已达到“极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水平”。具体体现在:
1. 本体硬件成熟度:40个自由度关节协同工作,在超百公里行走后仅足底橡胶层出现轻微磨损,核心部件完好无损。
2. “小脑”平衡算法:在复杂地形(如坡道、盲道)和动态环境(如十字路口红绿灯识别、人群围观)中保持稳定行走,未发生摔倒。
3. 耐久性测试基础:远征A2在实验室已完成超3500小时可靠性测试,涵盖不同斜率坡道、草坪、碎石路等多种工况,为此次挑战奠定坚实基础。
王闯特别指出:“这表明我们可以把一个高不可攀的试验品做成量产批量稳定交到客户手中的工业品。”2025年智元远征A2商用部署已超过1000台,这一规模化交付正是其可靠性提升的直接证明。
未来应用:从“行走”到“买菜”的实用化演进
王闯在采访中明确表示,“未来1-2年完全有希望看到机器人去菜市场买菜”。这一愿景基于以下技术进展:
关键技术支撑
- 全自主运行能力:此次挑战中,远征A2已导入全自主运行测试方案,具备在复杂环境中独立导航、避障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正如王闯所说:“我们24小时直播里就是全自主走到某个地方,说一些话。”
- 多模态交互功能:机器人已具备多语言交互、人脸记忆和识别能力,未来可进一步升级以支持与菜市场摊主的自然对话。
- 物体抓取与携带:结合智元在灵巧手领域的技术积累(其灵巧手出货量居全球首位),机器人有望实现“背个菜篮子,装在身上”的实用化操作。
应用场景想象
- 日常买菜流程:用户通过APP下达买菜指令,机器人自主前往指定菜市场,与摊主沟通选购菜品,完成支付后携带物品返回家中。
- 扩展服务:除买菜外,还可延伸至快递配送、社区巡逻、家庭服务等场景,真正成为“人类非常可靠的伙伴”。
行业影响:推动上下游关注可靠性与稳定性
王闯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挑战“带动整个上下游都去关注机器人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这一观点具有深远意义:
1. 产业链升级:促使传感器、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厂商提升产品耐用性,推动行业标准向更高可靠性看齐。
2. 商业模式转变:从追求“酷炫功能”转向“实用稳定”,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家庭和商业场景。
3. 用户信任建立:通过直观的技术展示,消除公众对机器人“脆弱易坏”的刻板印象,为大规模商用铺平道路。
总结:具身智能时代的到来
智元远征A2百公里行走挑战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已从“高不可攀的试验品”进化为“可量产、可商用的工业品”。随着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持续提升,王闯提出的“未来1-2年机器人买菜”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将在零售、餐饮、家庭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入人类生活,开启具身智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