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双子楼”: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的百年传奇
在广东江门开平市赤坎镇的田野间,两座并肩而立的百年别墅——“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如同沉默的巨人,见证着侨乡的百年沧桑。这组被誉为“赤坎江南第一楼”的建筑,不仅是中西合璧建筑艺术的典范,更承载着谭氏家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时代记忆。
建筑传奇:中西合璧的巅峰之作
设计与建造背景
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建于1929-1930年,由旅美华侨谭华强亲自设计并督建。谭华强早年赴美谋生,在纽约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建筑工程,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他将西方建筑美学与中国传统工艺完美融合,打造出这组独一无二的“双子楼”。
- 命名寓意:右楼“性如别墅”为纪念父亲谭性如而建,“性如”取父亲名字,寄托孝心;左楼“六也居庐”为妻子黄玉銮而筑,“六也”源自《中庸》“博厚高明悠久”,象征对家庭美好生活的祝愿。
- 选址布局:两楼坐落于潭江中游的新联村大同里,背靠青山,面临稻田,形成“前有照、后有靠”的理想风水格局。建筑呈联体结构,左右对称,占地面积近5亩,楼高三层,气势恢宏。
中西合璧的建筑细节
谭华强在设计中大胆创新,将多种西方建筑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巧妙结合:
- 西方元素:正立面采用古罗马柱式和弧形拱券,顶层设有巴洛克风格的三角形山花尖顶,屋顶中央建有六角攒尖式凉亭(配绿色琉璃瓦),墙面装饰爱奥尼式柱子和罗马拱券。室内配备当时最先进的抽水马桶、浴缸、自来水系统,甚至传说中安装了升降机(开平唯一),楼顶蓄水池和手摇抽水系统保障用水。
- 中式元素:楼前灰雕及壁画栩栩如生,题材涵盖国画山水、诗词书法;各大厅、阳台均雕刻有传统灰塑瑞兽和吉祥图案;天棚设有两张水泥躺椅,体现中式休闲理念。建筑材料上,钢材、水泥(红毛泥)、瓷砖、玻璃等均从西方进口,防雷设备先进,展现了华侨对现代科技的接纳。
家族情怀:从筑楼到报国的赤子之心
谭华强的建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展示,更蕴含着深厚的精神追求:
1. 爱国爱乡的初心:谭华强将新村命名为“大同里”,取“世界大同”之意,寄托对和平社会的理想。他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家动画公司“长城影画”,宣传新思想。抗战爆发后,他放弃美国工作,奔走呼号发动侨胞捐款抗日,并支持子女投身革命。其妻子黄玉銮也加入妇女抗敌同志会,组织侨眷支援前线。
2. 教育兴邦的理念:谭华强筹款创办赤坎镇新制居略小学,推动家乡教育事业发展。他认为“六也”(忠孝仁爱信义)是立身之本,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建筑设计与家族教育中。
3. 家族传承的力量:谭华强的小儿子谭国材1933年生于六也居庐,二儿子谭国泰与别墅同年出生(1930年)。两位老人对双子楼感情深厚,回忆起父亲赠送的仿真手枪(寓意保卫祖国)和留声机等物件,无不感慨华侨对后代的殷切期望。谭国泰1948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49年参加游击战争;谭国材则在解放初期负伤致残,仍坚持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百年风霜:从私宅到文化遗产的转变
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
- 土改时期的担当:1954年土改运动中,谭家不计前嫌将双子楼无偿借给公社生产队使用三十多年,分文不收,体现了家族的宽厚品格。
- 代管协议的新生:2002年,开平市政府与谭家后人在多伦多达成协议,由政府代管双子楼50年,并拨款分三期修葺。如今,经过修复的双子楼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开平侨乡文化的重要地标。
- 现代价值的再发现:作为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子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其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造工艺,在近百年前已超越时代,即便放在今日,“豪宅”二字亦不为过。
结语:百年老楼的时代启示
当我们对比今日的豪宅与百年前的双子楼时,会发现后者在建筑艺术、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上展现出更深远的价值。六也居庐与性如别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态的历史教科书:
- 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展示了华侨如何将海外先进技术和文化带回故土,并与本土传统融合创新。
- 它是家国情怀的象征:谭氏家族“忠孝仁爱信义”的价值观,在建筑中得到永恒体现。
- 它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从华侨衣锦还乡到抗战救国,从土改岁月到当代保护,双子楼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
如今,在开平田野间的阳光下,“赤坎江南第一楼”依然静静矗立。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豪宅不仅在于奢华的配置,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这组百年老楼的故事,将继续在侨乡大地上传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