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乡村栖居:STUDIO MOR四季庭院住宅设计解析
项目概述
STUDIO MOR在浙江象山县完成的这处住宅项目,是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与乡村田园生活深度融合的典范。业主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偏爱与对发烧级影音文化的极致追求,驱动设计团队在30米见方的基地上,通过对三栋老屋及前后院落的重建,打造出一处既保留田园静谧,又满足现代生活品质的栖居之所。项目总面积474平方米,以"四季庭院"为核心概念,将院落划分为花园、草坪、田园与枯山水四个主题区域,实现了空间功能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空间布局与庭院设计
四季庭院:空间的灵魂
设计以"庭院"为空间灵魂,提出"四季庭院"构想,将院落细分为四大主题区域:
- 花园:衔接玄关,提供入户第一视觉印象;
- 草坪:连接客厅,作为家庭活动与休憩的核心户外空间;
- 田园:对应后勤空间,保留农耕体验与自然生长感;
- 枯山水:邻近餐厅,营造日式禅意氛围,静谧而富有哲思。
通过墙体的巧妙切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院落形成有机渗透。不同院落借景墙外的村落、竹林与远山景色,实现"一步一景"的效果。例如,客厅透过大面积落地窗直面草坪庭院,而餐厅则可俯瞰枯山水庭院,形成丰富的视觉层次。
动态立面与现代形态
建筑形态上,二三层通过横向切分与斜墙设计,打破传统乡村建筑的呆板感,形成动态变化的立面。三层采用曲线楼板设计,营造出轻盈漂浮的视觉效果;缓坡屋顶的挑檐不仅有效应对西晒问题,还为住户提供了观景露台,将远山景色尽收眼底。这种现代主义的几何切割与曲线运用,在保留乡村整体色调的基础上,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材料选择与光影运用
立面材料的选择严格呼应乡村的整体色调:
- 屋顶:采用灰色材料,简洁大气;
- 土墙:暖白色调,传递质朴感;
- 植物:绿色石材点缀,增强自然气息。
通过不同的工艺处理(如石材表面的粗细打磨、涂料的厚薄差异),使立面在不同光影条件下和天气状况下产生丰富的视觉变化。例如,雨后湿润的石材表面与干燥时的质感截然不同,阳光照射下斜墙形成的阴影图案也为建筑增添了动态美感。这种对材料本真性的尊重和光影的敏感捕捉,体现了现代主义"少即是多"的核心理念。
室内空间设计
一层:风车状平面与漫步流线
一层空间采用风车状平面组织,形成室内外连贯的漫步流线。这种布局打破了传统住宅封闭的空间格局,使各个功能区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玄关、客厅、后勤空间与餐厅通过庭院自然过渡,行走其间如同在乡村中漫步,步移景异。
二层:核心休闲区与"第五个庭院"
二层为核心休闲区,设计上通过封闭围合的手法塑造出"第五个庭院"的意象。茶室、烤火区、榻榻米等多元功能空间以非正交方式散落布置,摒弃了传统的方正布局,营造出更具趣味性和沉浸式的体验。这种布局方式模糊了室内外界限,使人在室内也能感受到庭院般的开阔与自然。
三层:居住区与自然对话
三层为居住区,选用浅色木饰面烘托温馨氛围。卧室设计简约而不失精致,注重与窗外景致的对话。大面积开窗将远山与村落景观引入室内,使自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借景"手法不仅拓展了室内空间感,也让居住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自然的变化。
工艺细节与建造实践
尽管项目由本地乡村施工团队完成,但设计团队对工艺细节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从墙体砌筑的平整度到木饰面的拼接精度,再到金属构件的焊接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确保了设计理念的完整呈现。例如,三层曲线楼板的施工采用了定制模板和精密放样技术,在乡村施工条件下实现了复杂的曲面造型。
项目价值与社会意义
建成后,该项目不仅满足了业主家庭周末团聚的需求,更因其开放的空间布局和完善的设施,成为朋友聚会与公司团建的理想场所。它证明了乡村建筑可以立足于生活品质的提升,用现代的工艺和设计语言为当地提供新的居住范式。项目成功地将现代主义的简洁、理性与乡村生活的诗意、自然融为一体,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注入了当代生活的活力。
结语
STUDIO MOR的四季庭院住宅项目是一次成功的现代主义乡村实践。通过"四季庭院"的概念、动态变化的立面、精心选择的材料以及对细节的极致打磨,设计团队在有限的基地内创造了一个既满足现代生活品质需求,又深深扎根于乡村文脉的栖居之所。该项目不仅为业主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空间,也为乡村建筑的发展提供了 valuable 的参考范例,展示了现代主义设计在乡村语境下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