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男人每天排尿次数接近这个数,那恭喜,尿毒症可能离你还很远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778
金币
1881
道行
19523
原创
29473
奖券
18196
斑龄
202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4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52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18) —

每天上厕所的事,说起来好像挺不起眼,但真的是个细致活。男人们可别不当回事,一天尿几次,这真能看出点名堂来。别以为这只是个尴尬的“隐私问题”,其实背后藏着不少身体健康的秘密。

有人一天上个十几次厕所,有人一整天就那么两三次,差别咋就这么大?其实啊,医生都说了,成年男性每天排尿次数要是稳定在6到8次之间,那基本可以说,肾脏功能还算是靠谱的,离尿毒症这种吓人的病远着呢。
大家可别觉得自己“能忍尿”就是健康,真不是那回事。有些人工作忙,一坐就是一天,硬是憋着不上厕所,觉得挺有“忍功”的。但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正常的排尿频率,反映的是身体代谢和肾功能的协同运作,一旦偏离太多,很可能是在暗示身体出现了小状况。6到8次这个范围,其实是根据人体每天摄入液体、代谢产物需要及时排出的生理需求来定的。不是随口一说,更不是空穴来风。

身体里那么多废物,全靠肾脏这两颗“过滤器”来干活。它们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分离出来,通过尿液排出去。这过程听着简单,其实是非常精密的。
如果肾脏出了问题,这个排出机制就会紊乱,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就是排尿异常。要么次数变多,老是跑厕所;要么次数变少,一天就几次,而且尿量还少得可怜。可怕的是,很多人早期根本没察觉,等到出现浮肿、血肌酐升高,那就已经晚了。
看看数据就更直观了。据《中国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接近10.8%,而其中一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肾有问题。这说明啥?就是不少人忽略了日常的一些“信号”。

比如排尿习惯,比如尿液颜色,比如夜间醒来几次去厕所,这些都不是小事儿。真到尿毒症阶段,那可不是换换生活习惯就能缓解的事,动辄就得透析、换 肾,花钱又遭罪。
排尿次数这事。6到8次这个范围,是针对日常水分摄入正常、环境温度适中、身体没有感染或者服药等特殊情况时的标准。如果是夏天,出汗多,可能尿得少点;冬天喝水多,尿得多点也正常。
可如果在相同的生活习惯下,排尿次数突然增多,超过10次,或者少于3次,那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问题,甚至是糖尿病或者早期肾功能异常。

有的人喜欢喝水,动不动就拿个大水杯灌自己,结果一天跑十几次厕所,还自豪地说“我多排毒”。可惜,排尿过频也不是好事。身体的电解质、矿物质平衡容易被打破,肾脏长期负荷太大,也会提前“退休”。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尿量在1500到2000毫升之间,每次排尿大概200到300毫升。这个数和排尿次数结合起来,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反过来说,要是尿得太少,也不是啥好信号。有些人一整天不怎么喝水,又不觉得口渴,排尿次数也就两三次,甚至一次就几十毫升,颜色还特别深,这其实是在提醒:身体脱水,甚至肾小球过滤功能开始下降了。

长此以往,不光容易形成尿路结石,肾脏也会受到损伤。轻则肾功能不全,重则尿毒症。这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数据和病案支持的。
也有人问,那是不是每次尿得多就说明身体好?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果每次尿量特别大,超过500毫升,次数还多,那也得小心。
这种可能是“低渗性尿”,也就是说,尿里没有多少有用的成分,身体实际上在白白流失水分和电解质。这在糖尿病、肾小管功能受损或者垂体激素紊乱的人群中挺常见的。如果伴随着口渴、乏力、体重下降,那得赶紧检查血糖和肾功能。

除了尿的次数和量,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尿液的颜色。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透明的。颜色太深,像浓茶一样,可能是脱水。
颜色太浅,像自来水一样,可能是水喝太多或肾脏浓缩能力差;要是出现血色、泡沫、异味,就更不能大意。尤其是泡沫尿,持续存在的那种,常常意味着尿中蛋白超标,是肾病的“报警信号”之一。
夜间排尿次数也有讲究。正常成年人夜里最好不超过一次,如果总是被尿憋醒,特别是超过两次,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或者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有些人觉得老了就得夜里多尿几次,其实不是自然现象,而是身体开始发出求救信号。

当然,有些药物也会影响排尿。像利尿剂、降压药、镇静剂这些,都会改变排尿的规律。特别是一些慢病患者,如果长期服药,排尿变化更要引起注意,不能全归咎于“药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判断变化的意义,是药物作用,还是病情进展。
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现在熬夜、饮料咖啡不离手的人太多,肾脏负担早就悄悄加重。尤其是常年饮食重口、蛋白摄入过量,再加上缺乏运动,肾脏一开始还能撑一撑,等到三四十岁,真有可能提前“罢工”。排尿频率、尿液状态,往往是最先变的信号。

肾脏这个器官最大的特点就是“沉默”。它可以在功能下降50%以上的情况下,还不怎么表现出来症状。所以才说,一旦出现明显的异常,往往已经是“进展期”。
而最早能让人察觉的,恰恰是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尿频、尿少、夜尿多这些变化。哪怕是偶尔出现,也值得留意。
日常生活中,保持6到8次排尿,其实也不是难事。关键就是保持良好的喝水习惯,避免过量饮水或长期缺水。注意合理作息,别总熬夜,也别总坐着。

吃得清淡一些,少点高盐高蛋白,运动规律点。身体会用最自然的方式告诉人哪里出了问题,就看你有没有注意到。
每天上厕所的次数,远比想象中更重要。别再忽视了,认真看看自己的排尿情况,是了解身体健康的最直接方式之一。不用花钱检查,不用受罪治疗,每天6到8次,是肾脏给的“健康通行证”。
在中医里,肾主水,司二便,肾气虚确实会导致固摄能力减弱,出现夜尿多。这类朋友可能还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情况。

但《黄帝内经》也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尿液的排泄,是肾、膀胱、三焦等多个脏腑协同工作的结果。
如果我们只盯着“肾虚”,就可能忽略了另外两个更常见、更具体的“祸根”。
祸根一:前列腺问题
从西医角度看,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膀胱总有残余尿,所以一会儿就感觉有尿意,尤其是晚上。
而从中医角度理解,这常常和“肝气郁结”与“湿热下注”有关。想想看,我们这个年纪的男性,生活、工作压力不小,情绪容易郁闷,这就是肝气不舒。
气机不畅,时间长了会影响水液代谢,还可能郁而化热,湿热邪气向下走到膀胱,就会出现排尿问题,比如尿频、尿急、排尿费力。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盲目补肾,反而需要疏肝、清湿热。大家可以试试这两个小方法:
● 代茶饮:玫瑰佛手茶。取玫瑰花3克、佛手片3克,泡水代茶饮。这两味药都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的功效,可以舒缓情绪,调畅气机。
● 穴位按摩:太冲穴。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骨头交汇的凹陷处。它是肝经的原穴,每天睡前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微微酸胀即可,能有效帮助疏解肝郁。
祸根二:糖尿病
当血糖控制不好时,身体会通过尿液努力排出多余的糖分,这就导致了尿量增多,白天晚上都多。如果夜尿明显增加,特别是还伴有容易口渴、喝水多、容易饥饿这些表现,我建议你一定要去查一下血糖。
在中医看来,这多属于“阴虚燥热”。身体里的阴液不足,会产生虚火,灼伤津液,所以会多饮多尿。这个时候,关键是要控制好血糖,同时用中医方法滋阴清热。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食疗方,可以辅助调理:
● 食疗方:麦冬生地煲老鸭。取麦冬15克、生地15克,与适量老鸭肉一起煲汤。
麦冬能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生地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老鸭性凉,能滋阴补虚。这个汤品对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口干、多尿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一周可以喝1-2次。
真正的肾虚型夜尿,什么样?
那什么样的夜尿多才是肾虚呢?这类朋友通常有这样的特点:尿色清亮,量也不少,同时非常怕冷,手脚冰凉,腰腿又酸又软没力气。如果你是这种情况,才需要考虑温补肾阳。

一个安全温和的养护方法是:
● 睡前温水泡脚: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到身体微微出汗,这可以帮助温煦肾阳,改善血液循环。
● 搓后腰:泡完脚后,将双手搓热,紧紧贴在后腰的肾区位置,上下快速摩擦,直到腰部感觉温暖发热。这里是命门穴和肾俞穴所在,坚持搓揉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20: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3908
金币
550767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09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50
一天上十几次厕所(排尿)明显超出正常范围,通常提示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正常成人每日排尿次数约为4–8次,具体因饮水量、气候、年龄和个体差异而异。若在无大量饮水或其他明确生理原因的情况下,频繁排尿(尤其是白天超过10次),可能与以下几类健康问题有关:

---

一、泌尿系统疾病
这是最常见且最直接的原因类别。

1. 尿路感染(UTI)  
   尤其多见于女性,细菌感染膀胱(即膀胱炎)会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炎症刺激膀胱壁,使其敏感性增高,即使少量尿液也会引发强烈排尿感。

2. 间质性膀胱炎(又称“疼痛性膀胱综合征”)  
   一种慢性非感染性膀胱炎症,表现为长期尿频、夜尿增多及盆腔区域疼痛,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或黏膜屏障损伤有关。

3. 前列腺疾病(男性)  
   - 前列腺炎:急慢性炎症可压迫尿道,引起排尿频繁、排尿困难、会阴部不适。
   -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老年男性常见,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后尿道,导致膀胱残余尿增多,刺激膀胱产生频繁排尿冲动。

---

二、代谢与内分泌系统异常

1. 糖尿病(1型或2型)  
   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肾脏无法全部重吸收,随尿液排出时带走大量水分,从而引起多尿、尿频,常伴随口渴、多饮、体重下降等症状。这是最常见的全身性疾病诱因之一。

2. 尿崩症  
   分为中枢性(抗利尿激素缺乏)和肾性(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低下),特点是排出大量稀释尿液(每日可达5–20升),患者极度口渴、频繁排尿,夜间尤为明显。

---

三、膀胱功能障碍与神经调节异常

1.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表现为突发性尿急、无法控制的排尿冲动,常伴尿频和夜尿。病因可能是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也可能与神经系统调控失衡有关。

2. 神经源性膀胱  
   由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影响膀胱控制中枢,导致排尿节律紊乱,表现为尿频、尿失禁或排尿困难。

---

四、其他系统性因素与生活习惯

1. 摄入过多利尿物质  
   如咖啡、茶、酒精、含糖饮料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部分降压药),均可增加尿量和排尿频率。

2. 心理因素与焦虑状态  
   焦虑、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间接影响膀胱张力和感知阈值,导致功能性尿频,尤其在考试、工作压力大时加重。

3. 妊娠期生理变化  
   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孕期激素变化也会影响尿道括约肌功能,导致孕妇常见尿频现象,但通常无其他不适。

4. 更年期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  
   可引起尿道黏膜萎缩、膀胱支持组织松弛,导致尿频、尿急甚至轻度尿失禁。

---

五、需要警惕的严重疾病信号
虽然多数尿频为良性原因所致,但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应尽快就医排查:
- 血尿(肉眼或镜下)
- 排尿疼痛或烧灼感
- 夜尿显著增多(>2次/晚)
- 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 多饮多尿
- 发热、腰痛(提示肾盂肾炎)
- 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男性注意前列腺癌风险)

---

建议应对策略
1. 记录排尿日记:连续3天记录每次排尿时间、尿量、是否伴随口渴/疼痛等,有助于医生判断。
2. 减少刺激物摄入:限制咖啡因、酒精、辛辣食物。
3. 及时就医检查:建议进行尿常规、血糖检测、泌尿系超声、残余尿测定等基础检查,必要时做尿动力学评估。
4. 避免自行用药:特别是抗生素或止尿药,应在明确诊断后使用。

---

综上所述,一天排尿十几次并非正常现象,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其背后涉及从感染到代谢、神经、结构等多系统的复杂机制。早期识别病因、科学干预,不仅能改善生活质量,还能预防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因此,持续性尿频不应被忽视,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评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