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2回复

[奇观]赏秋菊,50种名菊,50首名诗,赏心悦目![5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4092
金币
455998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8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01、墨牡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02、胭脂点雪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03、紫龙卧雪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04、朱砂红霜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05、玉翎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06、瑶台玉凤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07、雪海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08、玄墨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09、羞女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10、香山雏凤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11、仙灵芝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12、天鹅舞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13、清水荷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14、清水的闲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5、轻见千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16、泥金香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7、墨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8、绿水秋波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9、龙吐珠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20、礼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1、冷艳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22、金皇后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23、金红交辉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24、金背大红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5、兼六香黄

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26、黄香梨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27、黄毛刺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28、黄半球

菊裳荏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29、花红柳绿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30、红杏山庄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31、国华大进行

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32、古龙须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33、粉旭桃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34、粉女王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35、粉毛菊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36、白毛菊

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37、草舍如篱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38、飞鸟美人

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39、二乔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40、点绛唇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41、白鸥逐波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42、残雪惊鸿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43、北京红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4、白玉珠帘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5、白松针

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46、白牡丹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47、白毛狮子

黄花漠漠弄秋晖,无数蜜蜂花上飞。
48、白毛刺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49、粉荷花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50、粉葵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人淡如菊,不求富贵名利,只求此生能够在对的时间无憾绽放。
让脚步多一份从容淡定,让人生多一份澄净透彻。人生短短几十载,如此这般也不枉然。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4092
金币
455998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8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要探究中国菊花文化的历史脉络,需从起源与早期实用价值、文化内涵的精神升华、艺菊民俗的形成、当代传承与创新四大阶段展开,结合文献记载、文人创作与民间实践,展现其从“物”到“文化符号”的演变历程。

一、起源与早期实用价值(先秦至秦汉):从物候标志到药食两用
菊花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早以“物候符号”进入文献。《礼记·月令》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说明古人已观察到菊花在秋季盛开的物候特征,将其作为季节转换的标志。
同时,菊花的实用价值已被认知:

食用:屈原《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表明战国时期已将菊花花瓣作为食物;
药用:《神农本草经》将菊花列为“上品”,记载其“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强调其保健功效;
饮用:《西京杂记》提到汉代宫廷“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认为菊花酒可“令人长寿”,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二、文化内涵的精神升华(魏晋至唐宋):从实用到“君子之德”
魏晋南北朝是菊花文化的关键转型期,文人将菊花从“实用植物”升华为“精神象征”,核心是高洁与隐逸。

陶渊明的“隐逸之花”:东晋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将菊花与田园隐逸生活结合,赋予其“不与群芳争艳”的傲霜品格,菊花成为“隐逸文化”的符号;其《和郭主簿》中“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更将菊花赞为“霜下杰”,强化其坚韧特质。
钟会的“五美”概括:三国曹魏钟会最早系统总结菊花的文化内涵,提出“五美”:“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菊花赋》),涵盖形态、颜色、花期、品格与实用,对后世文艺创作影响深远。
唐宋的“咏菊高潮”:唐宋时期,咏菊诗大量涌现,如黄巢《题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以菊花喻“王者之志”;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则赞美其色彩之美。此外,菊花绘画兴于唐宋,重写实,将菊花的形态与文化内涵融入笔墨。
三、艺菊民俗的形成(明清):从文人雅趣到民间盛事
明清时期,艺菊之风从文人阶层走向民间,形成独特的菊花民俗。

小榄菊花会:广东小榄的菊花文化历史悠久,源于南宋末年珠玑巷移民的“黄菊图腾。明代已“岁岁菊花看不尽”(李孙宸《两榄风景地势图说》),清代乾隆年间形成“黄华会”,后演变为“甲戌菊花大会”(每60年一届),以“三不”(不脱裙、不交枝、不跪脚)为评菊标准,结合演戏、吟诗,成为民间盛事。
艺菊技艺成熟:明清时期,菊花品种增多(如“一捧雪”等名贵品种),立菊、悬崖菊等造型艺菊出现,体现了园艺技术的进步;绘画则从“写实”转向“写意”,更强调菊花的精神内涵。
四、当代传承与创新(近现代至当代):从传统到活态传承
近现代以来,菊花文化通过节日、文创、科技实现活态传承
菊花文化节:如2025北京菊花文化节,联动京津冀豫四地,展示大立菊、悬崖菊等造型艺菊,结合插花、古筝表演,融合古典与现代;开封菊花展则以“菊都”之名,传承宋韵文化,成为城市名片。
文创与产业: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等传统产品焕发新生,同时推出菊花主题文创(如书签、茶具),将菊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科技赋能: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多菊花品种(如绿菊、墨菊),拓展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与应用场景(如城市绿化、园林造景)。
总结:菊花文化的核心逻辑
中国菊花文化的历史,是**“实用—精神—民俗”的演变过程:从先秦的物候标志,到秦汉的药食两用,再到魏晋的隐逸符号,唐宋的君子之德,明清的民间盛事,直至当代的活态传承,菊花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高洁品格、隐逸生活、健康长寿**的追求。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既源于文人的精神投射,也离不开民间的实践传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3494
金币
546525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03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3小时前
菊花的诗意世界:从墨牡丹到人生哲理

您列举了众多以菊花为主题的诗句和品种名称,每一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文人情怀。从“墨牡丹”到“人淡如菊”的人生感悟,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雅致与哲思的菊花世界。

一、墨牡丹的诗意解读
您首先提到“墨牡丹”,这让我想到明代庄昶的《墨牡丹》诗:“本看魏紫与姚黄,开卷谁家澹墨光。意思但知花一我,眼中色相已都忘。” 这首诗将墨牡丹与传统名贵牡丹“魏紫”“姚黄”对比,突出其“澹墨光”的独特之美。“意思但知花一我,眼中色相已都忘”更是将赏花提升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墨牡丹的素雅淡泊在此得到升华。这种“色相皆忘”的意境,与菊花所象征的超脱精神不谋而合。

二、菊花诗句中的文化意象
您列出的诗句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咏菊的经典意象:

1. 隐逸高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是菊花作为隐士象征的典范,“东篱”已成为菊花文化的代名词。
2. 傲霜不屈:“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这两句异曲同工,将菊花在严寒中坚守气节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孤标独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点出菊花在百花凋零后独自开放的独特地位。
4. 清雅幽香:“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描绘了菊花香气的清幽与品菊时的闲适。

三、菊花品种与诗意命名
您列举的品种名称如“胭脂点雪”“紫龙卧雪”“朱砂红霜”等,本身就是一首首微型诗歌:

- “胭脂点雪”:红白相间的色彩对比,如胭脂点缀白雪,娇艳而不失纯洁。
- “紫龙卧雪”:紫色花瓣如龙身盘踞,白色花心似皑皑白雪,想象奇绝。
- “朱砂红霜”:红色如朱砂般浓烈,又带着秋霜的冷峻质感。
- “清水荷花”:将菊花比作水中荷花,强调其清新脱俗之态。

这些命名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更融入了丰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联想。

四、“人淡如菊”的人生智慧
您最后总结道:“人淡如菊,不求富贵名利,只求此生能够在对的时间无憾绽放。让脚步多一份从容淡定,让人生多一份澄净透彻。” 这正是菊花文化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1. 从容淡定:菊花在秋季盛开,不与春花争艳,体现了顺应时序、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
2. 澄净透彻:其素雅的色彩和清幽的香气,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通透。
3. 无憾绽放:“在对的时间无憾绽放”,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结语
从庄昶笔下的“墨牡丹”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再到您对“人淡如菊”的深刻体悟,菊花早已超越了一种植物本身,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象征。它教会我们在喧嚣中保持宁静,在困境中坚守气节,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今日正值农历九月廿九,虽未到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但秋意渐浓,正是赏菊的好时节。愿我们都能如菊花一般,在岁月中沉淀出从容与芬芳,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