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医学知识]医生总结:人去世前1年,身体一般会发出5个预警信号[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714
金币
585
道行
19523
原创
29473
奖券
18196
斑龄
202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42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42

“我的儿子明明还有心跳,医生说脑死亡,这种情况还有救吗?”
最近后台收到了一条特别的私信,来自一个单亲妈妈。
儿子上周出了车祸,人虽然抢救回来了,但一直昏迷不醒,住了3天的ICU却被告知儿子已经脑死亡,说是已经没有生命恢复的可能。
但奇怪的是,当时她摸着儿子的身体是能感受到心跳的,还有呼吸,就是不能动而已,难道脑死亡就是变成植物人?

相信不少人也和这位母亲一样疑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脑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什么是脑死亡?
脑死亡,从医学上解释,就是整个大脑功能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也可以说永久性丧失的情况,程度基本等同于心脏死亡的判定标准。虽然死者可能还有一定心跳和呼吸,但就像案板上被剁了头的鱼,即便身体还能挣扎,但也只是生物电现象维持的假象。
目前医学界主张的两种死亡认定,分别是心脏停跳和脑死亡。一般我们认可的死亡就是各项生命体征消失,呼吸、心跳丧失,各种反射也停止,脑死亡也一样,这种死亡也是不可逆的。但也有过“脑死亡”患者恢复意识的新闻,但这些特例基本都是医生的锅,错误判定患者脑死亡的乌龙罢了。

脑死亡是不可逆的,是真正的死亡,也就是说患者不可能活过来,所谓脑死亡患者还会清醒都是误判惹的祸。
也因此,脑死亡判定要求也更严谨,正常需要两位专家分别进行两次检查后,决定一致才能判定脑死亡,而且还要符合所有医学指征:
• 已经处于昏迷不醒,并且是因外伤或大量脑出血引起的脑损伤严重,不属于低温、中毒指征。
• 处于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反应;脑干不能做出反射动作,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同时角膜、眼头反射能力丧失;无法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等3项重要临床检查全部符合。
• 同时还有脑电图和脑血液循环停止运作等支持依据。

二、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是如何判定的?
在不少影视作品中,患者病危后,医生抢救完都会劝慰家属尽快准备后事,患者时间已经不多了。可能有人会奇怪,医生是怎么知道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依据又有哪些呢?
1、病情判断
首先根据患者各项体查指标和症状表现以及病史情况,可以综合推断患者病情,像肿瘤、或者器官衰竭、脑死亡等严重情况,基本无法逆转时,依据临床经验,医生会给出大概的剩余时间,而且病危患者基本也会呈现一定的恶化症状表现,比如昏昏欲睡、无法对话、吞咽困难...通过症状评估也可以判断患者病情阶段。

2、检查指标
一般主要看体温、血压、脉搏等基础指标,如果体温明显降低,影响到肢体供血循环,脉搏虚弱,甚至很难感受脉搏跳动,以及血压的大幅下降,而且无法通过常规治疗恢复,一般也是判断信号。
3、临床经验
医生一般临床经验丰富,接触的案例越多,对病情的把控也越好,很多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结合患者各项指征,就能对病情做出基础判断。

说到临终阶段,就不得不提到很多人感兴趣的“回光返照”现象,患者从危急之际突然恢复正常,很多人以为是病情好转却不料是生命终结的信号。
其实这种回光返照从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人体在察觉心肺功能衰竭、血液循环减慢,氧气供应不足等一系列健康危机后,启动的自救程序,大脑在接收这些求救信号后,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分泌供应身体缓解不适症状,让人体暂时出现好转的状态,
而且体内能量也会集中爆发,满足全身组织和器官需求,让患者从衰竭慢慢展现活力,甚至因此意识清醒,情绪也会更兴奋,但这些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死亡前的短暂挣扎罢了。

三、为什么有人能感觉死期?
经常听老人说,那些快死的人都会有“灵”感,预感到死期将至,于是提前就开始准备身后事,结果人没过多久竟然真的没了。
虽然这些怪奇异事都带有一定迷信色彩,但预感死期这个说法可能还真有科学道理,尤其是身体出现以下这些表现,都是预警信号,及时察觉还有机会调整。
1、体重下降明显
身体走向衰竭的一个表现就是体重的加速下滑,很多临终前的老人大多身形消瘦,尤其是去世前的一段时间,体重会持续下降,一般多由病理性因素导致,比如慢性病、糖尿病、癌症、消化问题等,如果家里人短时间内没有主动节食控制,仍然大幅消瘦,要及时重视,明确病因及时干预可能还有逆转机会。

2、胃口变差
食物是人体获取营养和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正常人为了满足身体需求,会不断产生进食欲望,让身体保持活力。但当食欲开始减退,身体营养就会逐渐跟不上,长此以往身体也会难以为继,所以胃口越来越差也是身体走向衰败的重要信号。
3、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尤其是长期卧床,或者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下降,活着都已经不易,生命的终结已然是固定结局。

4、易受疾病侵袭
经常生病,或者因为一点小感冒、感染就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需要入院观察治疗,这些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免疫力不好,而免疫低下又会增加更多的感染风险,加速身体受侵蚀衰竭,增加死亡风险。
5、精神状态不好
一个人身体好不好,有时候看精神状态也能看出来,尤其是老人家,往往精神头越足的老人,健康程度越高,也更容易长寿,相反很多临终前的老人精神状态都会偏差。

其实人在走向生命的末端前,还有很多不适表现,这些表现就像一道道警示线,规训我们敬畏生命。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3523
金币
546589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0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17
脑死亡:理解与真相——给单亲妈妈的解答

一、脑死亡的核心定义:为何“有心跳”仍被判定为死亡?

您提到的儿子“还有心跳”,却被医生判定为脑死亡,这确实令人困惑。脑死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植物人”,而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关键区别在于:

- 植物人(持续植物状态):脑干功能尚存,可自主呼吸、心跳,保留基本反射,但大脑皮层受损,无意识和认知能力。
- 脑死亡:全脑(大脑、小脑、脑干)功能完全丧失,尤其脑干(呼吸、心跳中枢)功能不可逆损坏。此时的“心跳”和“呼吸”是通过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维持的假象,而非大脑自主控制。

正如文章所述:“脑死亡是指整个大脑功能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虽然死者可能还有一定心跳和呼吸,但就像案板上被剁了头的鱼,即便身体还能挣扎,但也只是生物电现象维持的假象。”(引用自您的内容)

二、脑死亡为何会有心跳?科学原理解析

许多家属对“脑死亡却有心跳”的现象难以接受。这涉及到人体生理机制和医疗技术的结合:

1. 心脏的相对独立性:心脏拥有自身的起搏点(窦房结),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可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跳动。只要呼吸机提供氧气,心脏就能继续泵血。
2. 呼吸机的支持作用:脑死亡后,自主呼吸中枢(脑干)完全失效。但通过呼吸机强制通气,可维持胸廓运动和氧气交换,使机体不缺氧,从而间接维持心脏功能。
3. 医学定义的差异:部分国家将脑死亡等同于心肺死亡,直接宣告临床死亡;而在我国,家属若不放弃治疗,医院会继续用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直到心肺功能完全衰竭。

正如文献[4]指出:“人的心脏能否跳动,取决于心脏的窦房结功能是否完整。只要有呼吸机帮助呼吸,病人在没有合并其他并发症也没有缺氧情况下,心脏的供血充分,心脏里促使心脏跳动的窦房结功能保持完整,脑死亡患者就能一直维持心跳。”

三、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为何如此严格?

为了避免误判,脑死亡的诊断极为严谨,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1. 临床诊断标准
   -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无意识觉醒。
   - 自主呼吸停止:必须依赖呼吸机维持通气,经严格的呼吸停止试验确认无自主呼吸驱动。
   - 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头眼反射等全部消失。

2. 确认试验
   - 脑电图平直:显示脑电活动完全消失。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到脑内血流信号。
   -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脑干功能丧失。

3. 排除可逆因素
   需排除低温、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可能导致昏迷的可逆因素。通常由两名以上专家进行两次检查,间隔12小时以上,结果一致方可确诊。

四、“有心跳的脑死亡”还有救吗?残酷的真相

脑死亡是不可逆的,一旦确诊,患者没有恢复意识或生命的可能。 文献[8]明确指出:“脑死亡是指大脑的所有功能,包括意识、思维和自我意识等,完全停止。脑死亡被医学界普遍认定为死亡的标志。”

您提到的“‘脑死亡’患者恢复意识的新闻”,多为误诊案例。例如文献[7]中“王名从脑死亡中苏醒”的故事,被归因于“阎王给的一年生存时间”,这显然不符合医学事实,更可能是初始诊断时未排除低温或药物影响等可逆因素。

五、医生如何判断患者“将在一两天内死亡”?

当医生告知患者将在短期内死亡时,通常是基于以下依据:

1. 生命体征恶化:
   - 呼吸不规则(如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心率异常(过快或过慢)、血压持续下降。
   - 血氧饱和度降低,需高浓度吸氧仍无法维持。

2. 器官功能衰竭:
   - 肾功能衰竭(无尿或少尿)、肝功能衰竭(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
   - 脑水肿加重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喷射性呕吐、瞳孔散大等。

3. 临终征兆:
   - 皮肤苍白或发紫、四肢冰冷、口唇干裂。
   - 呼吸气味改变(如酸臭味)、呼出气体温度降低。
   - 意识模糊、谵妄、大小便失禁。

正如您文中所述:“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病人的病情……如果病人的生命体征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如心率过快或过慢、血压过高或过低、呼吸困难或停止……医生就会认为病人的生命垂危,可能随时死亡。”

六、给单亲妈妈的建议:面对悲痛与抉择

1. 理解医学结论:尽管难以接受,但脑死亡是现代医学公认的死亡标准。与医生充分沟通诊断过程和依据,了解各项检查结果(如脑电图、颅内血流检测等),有助于缓解疑虑。
2. 关注器官捐献:若家属同意,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脑死亡患者的器官可用于拯救他人生命。这或许是悲剧中的一丝慰藉。
3. 心理支持: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丧亲互助团体,与家人共同面对悲痛。医院通常会提供社工或心理辅导服务。
4. 尊重生命最后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通过触摸、说话等方式表达爱意。研究表明,即使患者无意识,家属的情感交流仍能带来心灵慰藉。

结语

脑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它标志着现代医学对生命终点的科学界定。尽管“有心跳”的表象令人迷惑,但其背后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作为家属,在悲痛之余,请相信专业医护人员的判断,并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心理疏导或医疗咨询,请务必联系主治医生或专业机构。

希望这份解答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医学概念,在艰难时刻找到一丝平静与方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