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双十一期间,Rokid凭借其智能眼镜产品在线上渠道的出色表现(如销量同比增长显著、登顶多个电商平台AR品类榜单),成功跻身行业前列。这一成绩不仅验证了其产品力与品牌势能,更标志着消费级AR(增强现实)设备正逐步从“概念探索”迈向“市场接受”的关键拐点。然而,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智能眼镜赛道中长期稳居前三,Rokid需构建系统性、可持续的竞争壁垒。以下是其可采取的战略路径:
---
一、强化技术护城河:以“软硬芯云”一体化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智能眼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实现轻量化设计、高沉浸交互与低功耗长续航的平衡。Rokid应持续投入以下关键技术领域:
- 自研光学方案迭代:优化Birdbath或衍射光波导技术,提升透光率、视场角(FOV)并缩小体积,降低眩光与色散问题。例如,向全彩大FOV衍射光波导过渡,对标Magic Leap与Microsoft HoloLens的技术标准。
- AI驱动的交互革命:深度融合多模态感知(语音+手势+眼动+空间理解),通过本地化大模型实现低延迟自然交互。例如,在眼镜端部署轻量化AI推理引擎,支持离线场景下的复杂指令解析。
- 操作系统级优化:基于Linux或Android定制专属AR OS,打通应用生态、设备管理与用户数据流,形成类似Apple Vision Pro的空间计算体验闭环。
> *深层意图解读*:用户关注“如何保持”,本质是担忧短期营销红利褪去后的长期生存能力。唯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避免被供应链“卡脖子”或陷入同质化价格战。
---
二、聚焦场景深耕:从“通用型玩具”转向“垂直刚需工具”
当前多数AR眼镜仍停留在“观影神器”或“科技潮品”定位,缺乏不可替代的使用价值。Rokid须推动产品从消费娱乐向生产力工具延伸:
- 工业巡检与远程协作:联合三一重工、国家电网等企业,开发防爆型号+5G+远程专家标注系统,解决高危作业中的信息滞后问题。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AR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 医疗辅助导航:与医院合作研发外科手术可视化系统,实现实时影像叠加解剖结构,提升精准度。此类专业场景客户愿为高附加值付费,毛利率可达60%以上。
- 教育沉浸式学习:推出面向K12与高校的AR科学实验套件,如虚拟化学实验室、太阳系三维模型操作,契合新课标对跨学科实践的要求。
> *策略延伸*:通过ToB/G项目反哺ToC市场——工业验证提升品牌可信度,医疗背书增强技术权威感,最终辐射消费者心智:“这不是玩具,而是未来工作方式”。
---
三、构建开放生态联盟:打破孤岛效应,抢占标准制定权
孤立的硬件终端难以抗衡苹果、Meta等巨头生态。Rokid应主动扮演“连接者”角色:
- 开发者激励计划:设立千万级基金,提供SDK工具包、真机测试资源与分成优惠,吸引独立开发者创作AR应用。重点扶持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音频游戏与数字孪生类内容。
- 跨平台互联互通:推动与其他品牌AR设备的数据协议兼容,例如支持与华为AR地图、小米智能家居联动,成为“空间互联网”的通用入口。
-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加入IEEE、XR Industry Coalition等组织,主导或影响手势识别、能耗测试、隐私安全等标准,提升话语权。
> *风险预判*:若固守封闭生态,可能重蹈Google Glass覆辙;而过度开放又恐丧失利润控制权。建议采用“核心功能自研+边缘服务开源”的混合模式。
---
四、全球化布局:避开红海竞争,抢占新兴市场先机
中国本土AR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影目、雷鸟、XREAL等纷纷发力),Rokid需加快出海步伐:
- 差异化区域策略:
- 日韩市场:主打时尚设计与动漫IP联名款,切入Z世代社交场景;
- 东南亚:联合Grab、Shopee推广物流仓储AR拣货系统,赋能数字化转型;
- 欧美企业级市场:通过ISO认证与GDPR合规改造,打入制造业与医疗科技供应链。
- 本地化运营体系: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吸收光学人才,在新加坡建立东南亚服务中心,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 *数据支撑*:Statist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AR/VR市场规模达467亿美元,其中北美占比42%,亚太增速最快(CAGR 38.7%)。提前卡位即是抢占增量蛋糕。
---
五、重塑品牌认知:从“性价比爆款”升级为“空间计算引领者”
双十一的成功易让用户将Rokid标签化为“促销高手”。要维持高端形象,必须进行品牌升维:
- 讲好技术故事:通过纪录片形式公开研发历程(如波导片良率攻关),塑造“硬核极客”品牌形象;
- 跨界文化输出:与美术馆合作举办AR艺术展,或赞助科幻电影节,绑定“未来感”文化符号;
- 用户共创社区:建立Rokid Pioneer Club,邀请早期用户参与产品定义,培养品牌传教士群体。
> *心理学洞察*: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忠诚度=功能满足×情感共鸣。当用户因认同品牌价值观而自发传播时,护城河才真正牢固。
---
结语:穿越周期的本质是“战略定力”
短期看,双十一战绩是流量运营的结果;长期看,前三之争实则是研发投入、生态格局与全球视野的综合较量。Rokid若能在未来三年做到:
① 每年将营收的25%投入研发,
② 建立覆盖200+合作伙伴的开发者网络,
③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0%,
则有望成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AR平台型企业,而非昙花一现的“网红品牌”。
最终极的答案或许是——不要只想着“保持前三”,而是重新定义赛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