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灵巧手触觉传感器实现100%国产化:深圳年轻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
一、技术突破:从“卡脖子”到完全自主可控
1. 核心难题的攻克
央视新闻于11月15日报道,深圳一支平均年龄仅20余岁的年轻团队,历时五年,成功攻克了机器人灵巧手核心的触觉传感器技术难关,实现了100%国产化。这一突破解决了我国机器人产业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 五年前的困境:触觉传感器作为灵巧手的核心部件,国内曾是技术空白,严重依赖进口。单片进口传感器价格高达10万元以上,高昂的成本极大制约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 如今的成就:新一代国产灵巧手搭载了1140个传感单元,能够协同感知多达15个维度的信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国产化后关键零部件价格骤降至199元起,成本降幅高达99.8%。这意味着五年前购买一片进口传感器的费用,如今足以装备一整套国产灵巧手。
二、背后的推动力:国家战略与年轻团队的奋斗
1. 国家战略支持
这项技术突破离不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投入超过30亿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这笔资金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长期攻关。
2. 年轻团队的创新精神
推动这一变革的核心是一群平均年龄仅20多岁的年轻工程师。他们展现出惊人的创新活力和协作能力:
- “脑力激荡区”:团队将公司的休闲咖啡角改造为跨部门协作的“脑力激荡区”,鼓励不同领域工程师碰撞思想,合力攻坚技术难题。
- 从初创到领军: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超过600人的规模,在短短五年内实现了从技术空白到参与定义行业标准的跨越。
- 联合创始人聂相如:央视报道中提及该团队联合创始人为聂相如,经IT之家查询,他正是帕西尼感知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帕西尼感知科技正是此次技术突破的主要承担者。
三、产业化应用与市场前景
成本的大幅降低为国产灵巧手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铺平了道路。目前,该团队的产品已远销欧美,广泛服务于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医疗康养等领域的上千家企业。这不仅提升了我国机器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为相关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深圳机器人产业生态的缩影
这家企业的成功并非孤例,而是深圳机器人产业生态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 专利领先:“十四五”期间,深圳机器人相关累计专利申请量达7.8万件,位居全国首位。
- 高国产化率: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打破了国外垄断。
- 完备产业链:深圳形成了“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完备产业链,企业间协作紧密,创新效率极高。
五、意义与展望
国产机器人灵巧手触觉传感器的100%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1. 打破垄断:彻底摆脱了对进口传感器的依赖,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2. 降低成本:极大地降低了机器人整机成本,有利于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推广。
3. 激发创新:年轻一代工程师的奋斗故事激励了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核心技术攻关。
4. 产业升级:为我国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一成就不仅是深圳科技创新实力的体现,也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国产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