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白百何的“瓜”确实闹得沸沸扬扬,从东京电影节的奖项争议到剧组积怨爆发,再牵连出内娱多个热门事件,堪称一场“娱乐圈团建”。
1. 事件起因:《春树》剧组的“神操作”
白百何的不满源于《春树》剧组的一系列处理方式:
东京电影节的“信息差”:颁奖前三天,制片人突然通知她“未获奖”,建议提前返程;但最终导演张律(最佳导演)、男主王传君(最佳男演员)双双获奖,身为女主的她却被排除在闭幕式和庆功宴之外。
釜山电影节的“边缘化”:此前宣传同导演的《罗目的黄昏》时,她自费机票却差点被拦在发布会门外,官方新闻图里只有导演和制片人,自己“连个影子都没有”。
合作的“情感绑架”:她接拍《春树》是因为导演求助——声称“妻子重病急需资金”“原定女演员临阵退出”,她不顾经纪团队反对推掉其他项目,结果换来的是“被忽视”。
2. 争议升级:奖项背后的“潜规则”猜测
白百何的一句“还能这么操作…”(配捂眼捂耳捂嘴表情包)和朋友圈“得鱼忘筌”的漫画,引发网友对“奖项内定”的猜测:
“沪圈资本”传闻:有网友认为王传君的影帝是“沪圈干预”,但评委文宴(导演)明确否认“知道什么是沪圈”,强调评审封闭、标准只看演技;桂纶镁(评委)也解释“男演员赛道出彩的不多,王传君的安静演绎脱颖而出”。
王传君的“配得感”:王传君领奖时感谢白百何和女二刘丹,称“是她们的表现照亮了角落里的自己”,言辞间的“谦逊”反而让奖项更具争议——网友质疑“聚焦女性的作品,为何男主成最大赢家?”
3. 牵连出的“内娱大瓜”
这场争议还扯出了多个同期热点:
郝蕾内涵辛芷蕾:郝蕾吐槽辛芷蕾的威尼斯影后“靠扯头发”,称“影后含金量低”;辛芷蕾硬核回应“灵魂六问”(“能运作的话为什么等14年?”),直接回怼“评价表演要看全貌”。
向太撕王家卫“录音门”:向太曝光王家卫的“职场PUA”——让演员熬到凌晨、拍27碗云吞面吃到吐,编剧古二月薪三千却被“前期资料员”署名;还吐槽《阿飞正传》赔到投资人破产,“艺术光环遮不住账本血亏”。
4. 事件的“热闹”之处
这场“瓜”的热闹在于多方矛盾的叠加:
演员与剧组的“职场矛盾”:白百何的“被边缘化”戳中了娱乐圈“工具人”的痛点——明星付出良多,却因“规则混乱”被忽视。
奖项与资本的“潜规则”争议:网友对“国际电影节评奖”的质疑,反映了大众对“艺术纯粹性”的期待,而评委的回应则试图还原“专业标准”。
内娱“撕逼”的“连锁反应”:从白百何到郝蕾、辛芷蕾,再到向太、王家卫,多个热点事件交织,让整个娱乐圈的“遮羞布”被层层撕开。
总的来说,这场“瓜”不仅是白百何与剧组的矛盾,更是内娱“职场规则”“资本运作”“艺术与商业平衡”等问题的集中爆发,也难怪网友会说“内娱团建别停,想看看还有谁没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