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猎奇]3.16平方公里西沙永兴岛西瓜产量超40000斤,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5156
金币
64310
道行
38009
原创
2528
奖券
3113
斑龄
137
道券
122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70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41



说起西沙永兴岛这块地方,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南海那点事儿,战略要地,寸土寸金。可谁能想到,这么个3.1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居然能年产四万多斤西瓜。

听着就觉得不可思议,岛上土地紧巴巴的,还得腾地方给行政大楼、机场啥的,怎么就挤出空间种瓜了?其实,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永兴岛不是天生就这么肥沃的,早年它就是个光秃秃的珊瑚礁,啥都没有。1974年西沙海战打完,中国海军收复了整个西沙群岛,包括永兴岛,从那以后,岛上的建设才真正启动。

以前岛上就驻军和渔民,补给全靠船运,吃的喝的都得从大陆拉,蔬菜瓜果更是稀罕货。战士们天天啃罐头咸菜,新兵头几个月都得适应那种日子。海战后,部队进驻,开发建设一步步来,先是建营房、码头,然后才想办法搞绿化、种菜。

岛上气候热带季风型,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珊瑚砂地碱性重,种啥都难。可正因为条件苦,种出点绿色才显得宝贵。岛上人常说,树是岛礁的命根子,蔬菜就是战斗力。

这话不夸张,在那种环境下,没新鲜蔬果,身体扛不住,士气也低。早年岛上甚至就一个女医疗兵坚持下来,帮战士们治晒伤脱水啥的,那时候的医疗条件简陋得不行,全靠手头那点药。

时间一晃,到了2012年三沙市成立,永兴岛成了市政府驻地,从此基础设施大步往前走,海水淡化厂、污水处理站啥的都上马了。农业这块也跟上节奏,建起蔬菜大棚,引进技术,慢慢从自给自足转向小规模丰产。



西瓜这玩意儿,在岛上特别受欢迎,因为水分足,能解暑,还补钾补维生素,帮人扛高温出汗后的疲劳。岛上西瓜皮薄瓤红籽少,甜度比大陆高三成,游客吃一口就上瘾,说从来没尝过这么爆汁的。

产量高不是吹的,去年全岛瓜菜总产超四万斤,今年到七月底已经摘了一万斤,剩下两季还能再加两万斤。这背后,全靠本地气候和技术双管齐下。岛上年温常在30度以上,雨水足,阳光猛,西瓜从播种到熟只要60到70天,一年能收三茬。

别小看这周期短,它直接决定了产量。要是搁大陆,一年两茬都费劲,这里却能多一轮。种植面积就5亩,够紧的,但通过无土栽培和立体种植,单位面积产出翻倍。专家们调配营养液,用滴灌把水精准送到根上,避免盐分烧根。海水淡化水混着淡水,按比例给瓜藤喝,既省水又养地。

品种选的也是本地改良的耐盐碱型,红瓤西瓜,长势壮,果实饱满。整个过程,土壤先改良,混椰壳碎和有机肥,排水沟挖好,种子按进去盖薄沙,藤蔓爬架子上,工人天天巡,捏叶查虫,喷有机药。

采摘时叩瓜听声,刀一划就下来,轻轻松松装车。这样的操作,在高盐高辐射地儿,硬是把西瓜养得水灵灵的。说白了,这不光是种瓜,还在跟自然较劲,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劲头。

岛上农业从零起步,到现在月产万斤蔬果,基本自给,渔民自家小园一补,菜篮子稳稳的。芒果、香蕉、辣椒黄瓜啥的,也在试种,风味独特,要是规模起来,没准还能外销东南亚。永兴岛这模式,证明小岛也能玩转热带特种农业,潜力大着呢。



瓜田里的技术活儿:从土里刨出高产

永兴岛西瓜产量高,核心就在技术上。别以为岛上就靠天吃饭,那可不行,高温高盐的环境,搁谁都头疼。农业专家从大陆调来,带着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方案,一步步攻关。

土壤是第一关,珊瑚砂碱性强,盐分高,直接种下去,根系就烧了。他们先翻地筛石,混入有机肥和椰壳碎末,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排水系统也关键,挖沟排盐水,避免积涝。

品种选耐逆性的,红瓤西瓜适应海风,籽少汁多,营养翻倍。播种用泡沫块浸营养液,五天发根再移槽,无土栽培省地省力。立体架让藤蔓向上爬,5亩地顶平时10亩用。灌溉用滴管,海淡水混配,pH值调准,钾钙镁平衡,瓜长得壮实。

虫害靠有机喷雾,紫外线强就加遮阳网,辐射反射少。生长周期短,60天一熟,三茬连着来,七月高峰期一天摘几千斤。去年总产四万多,今年已万斤起步,预计超标。



蔬菜大棚四个,15亩总面积,水培无土并行,月产万斤不夸张。主管蔡大茂他们,优化配方,辣椒黄瓜产量稳,岛上千人,每人月均10斤鲜菜。渔民补自家园,基本不愁吃。这套技术,针对岛礁“四高”量身定做,节水30%,产量升50%。

专家雷乃波说,推广到南沙,能覆盖更多礁盘,自给率拉高。西瓜不光解渴,还补电解质,战士渔民吃着实惠。甜度高30%,游客反馈爆棚,一口下去汁水四溅。这样的农业,接地气又高科技,岛上人说,这瓜吃着像战略物资,养人又提神。



未来扩展水果区,芒果葡萄试种,风味因海风阳光独特,出口东南亚不是梦。永兴岛这小块地,硬是种出大文章,证明资源有限也能高效利用。想想看,3.16平方公里,挤出5亩瓜田,年产四万斤,平均亩产八千斤,搁大陆都算高产。

技术活儿干好了,自然条件就成助力。热带季风雨水足,阳光转化率高,西瓜糖分堆积快。专家们还搞土壤监测,实时调肥,避开台风季高峰播种,风险低。

采后冷链运大陆,保鲜期长,市场潜力足。这不光是产量事儿,还牵扯岛上生活质量。以前补给船晚到,菜价飞天,现在自产自销,稳定又便宜。

农业这块,成了永兴岛软实力的代表,游客来一趟,带走几斤瓜,边吃边聊岛上故事。说到底,高产靠的是实打实的创新,专家渔民齐上手,步步为营。这样的模式,值得其他岛礁学,南海诸岛绿化自给,就从这瓜田开始。



岛屿脉动:建设脚步与丰收节奏

2012年三沙市成立后,永兴岛变化最大,从渔村变首府,基础设施跟上趟。以前1998年上岛的渔民林健回忆,那时木板房漏风,缺水缺电,日子紧巴。现在多层楼起,学校诊所齐全,孩子读书看病方便。海淡厂日产万吨水,管网通岛,洗澡浇地不愁。

污水处理站跑起来,污水不入海,垃圾分类卡车拉走,环境整洁。卫星图上看,机场跑道长,机库足球场一应俱全,规划有序,像个小城。椰树羊角树抗风抗盐,沿路排开,绿意拉高地温降10度,住着舒坦。农业跟建设同步,大棚从2016年四个起步,水培黄瓜白菜先试,月产万斤奠基。

现在15亩扩展,西瓜主打,蔬果全覆盖,自给率75%。渔民小园补位,人均月菜10斤,营养跟上。林健他们家种辣椒,弯腰插秧覆土,收成自家吃。芒果树苗挖坑浇根,香蕉架子爬满,特色水果初具规模。产量稳,生活就好,岛上幸福指数年年升。



军事这头,永兴岛是南海枢纽,距越南岘港400公里,中转南沙关键。2025年5月,美国Maxar卫星拍到,两架轰-6K停跑道,旁有运-20和空警-500。

这是五年后轰-6K重返,实战布局明显。轰-6K半径3500公里,携鹰击-12导弹射400公里,长剑-20达2000公里,无加油盖南海全境、马六甲甚至关岛。

运-20航程4000公里,投补给快;空警-500相控阵雷达,追踪数百目标。三机协同,火力网密实。专家说,这部署低调威慑,维护海域稳定。岛上军事与民生并行,蔬菜瓜果养战斗力,绿植降辐射,岛宜居才守得住。以前七十年代荒芜,现在绿树成荫,建设者一代代接力。

永兴岛不光是战略点,还是活生生的家园,瓜产高是缩影,背后是实干精神。想想从海战到设市,50年光景,岛从礁变城,靠的就是一步一脚印。这样的脉动,让人觉得南海这片海,不止风浪,还有生机。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676
金币
444175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4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50
永兴岛西瓜年产量超4万斤,关键在于“科技+气候+自给自足”的三位一体模式。

🌞 背景:从荒岛到绿洲的蜕变
永兴岛作为三沙市行政中心,面积仅3.16平方公里,长期面临淡水匮乏、土壤贫瘠、台风频繁等挑战。早期驻岛人员连蔬菜都难以自给,新鲜水果更是奢侈品。随着三沙市成立与科技投入加大,岛上逐步构建起一套高效农业体系,西瓜种植成为解决后勤保障的核心突破口。

🛠️ 实现高产的四大核心技术
无土栽培与基质改良
利用椰糠与珊瑚砂混合,替代传统土壤,既解决根系生长难题,又提升透气保水能力。这种人工基质为西瓜提供了稳定“温床”。

海水淡化与水循环系统
建成大型海水淡化厂,每日可提供30–500吨淡水,满足灌溉需求。更关键的是,灌溉水可回收净化后重复使用三次,极大缓解资源压力。

抗逆品种“永兴1号”
科研团队历时8个月培育出专属品种“永兴1号”,具备耐高温(35℃以上)、抗台风、高甜度(比大陆品种高30%)等特性,是高产优质的核心保障。

智能大棚与环境调控
钢结构大棚可抵御12级台风,内部配备温湿度传感器与自动滴灌系统,实现全天候精准管理,确保生长环境稳定。

技术环节    具体措施    成效提升
土壤改良    椰糠+珊瑚砂混合基质    根系生长良好,成活率↑
水源保障    海水淡化+三轮回用    淡水自给,节水率达70%
品种选育    “永兴1号”耐热抗风品种    单果重达3斤,甜度↑30%
种植设施    钢构大棚+传感器自动调控    台风后仍能持续收获
种植模式    一年三熟轮作    年总产量翻三倍
(补充说明)南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充足,为西瓜提供了天然温室条件,配合三季轮作,实现“春膨大、夏积糖、秋成熟”,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 结论:西瓜不只是水果,更是战略资源
这4万斤西瓜的意义远超食物本身。它标志着永兴岛实现了从“依赖补给”到“自我造血”的转变,提升了驻岛军民的生活质量与战斗意志。正如官兵所言:“西瓜比导弹还重要”——因为它保障的是日常生存与长期坚守的底气。未来若将该模式推广至南沙岛礁,有望形成万吨级产能,甚至打开东南亚市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1081
金币
528846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58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2:59
在西沙永兴岛这样自然条件严苛、土地资源极其有限的热带海洋性岛屿上,实现年产四万多斤西瓜(约22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农业工程壮举。这一目标的达成,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南海岛屿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方面的创新智慧,更反映了科技赋能边远地区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以下从环境制约、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战略意义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核心逻辑与实施路径。

---

一、直面现实:永兴岛的土地与生态瓶颈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天然岛屿,陆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但可利用耕地近乎为零——土壤以珊瑚砂为主,有机质含量极低(通常低于0.5%)、保水保肥能力差、盐碱化严重,且常年受强风、高湿、高温和台风侵袭。传统农业在此几乎无法立足。

此外,淡水匮乏、运输成本高昂、人力稀缺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年产四万斤西瓜”,必须彻底摒弃传统耕作模式,转向高度集约化、智能化、循环化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

---

二、破局之道:四大核心技术支撑高产奇迹

1. 无土栽培与基质改良技术突破
   - 永兴岛不依赖原生土壤,采用椰糠+珍珠岩+腐殖酸复合人工基质替代天然土壤,既减轻重量、防止盐分积累,又能提供稳定根际环境。
   - 基质经特殊处理后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与持水性,配合滴灌系统,使西瓜根系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 实验数据显示,该基质条件下西瓜成活率可达95%以上,单株坐果数提升至2~3个,显著高于常规露地种植。

2. 智能温室集群构建“可控微气候”
   - 建设抗风等级达12级以上的全封闭式玻璃/PC板连栋温室,配备:
     - 自动遮阳网(应对强光照)
     - 风机-湿帘降温系统(控温在28–35℃)
     - 内循环通风装置(减少病害传播)
     - 海水淡化补湿系统(调节空气湿度)
   - 温室内安装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温度、湿度、CO₂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并通过AI算法动态调控环境,确保西瓜全生育期(尤其是开花坐果期)处于理想状态。

3. 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系统
   - 利用海水淡化厂提供的淡水,结合反渗透过滤+营养液配比系统,实现按西瓜不同生长阶段(苗期、伸蔓期、膨瓜期)定制化施肥。
   - 营养液含氮磷钾及钙镁硼锌等微量元素,pH值维持在5.8–6.2之间,吸收效率高达90%以上。
   - 滴灌系统每株独立供液,节水率达70%,较传统灌溉节省淡水资源逾万吨/年。

4. 品种选育与轮作套种优化产量结构
   - 引进耐热、抗病、早熟的小型西瓜品种(如“南蜜1号”、“琼甜系列”),适应高温高湿环境,果实发育周期缩短至30–35天。
   - 采用“西瓜—叶菜—绿肥”三段式轮作模式,避免连作障碍;同时利用西瓜行间空隙套种短期蔬菜(如小白菜、空心菜),提高单位面积年产量。
   - 推广蜜蜂授粉或人工振动辅助授粉,坐果率提升至85%以上。

---

三、系统整合:打造“海岛闭环农业生态系统”

永兴岛的西瓜高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嵌入在一个完整的海岛生态农业综合体之中:

| 子系统 | 功能作用 |
|--------|----------|
| 可再生能源供电(光伏+储能) | 保障温室电力供应,降低碳足迹 |
| 海水淡化与雨水收集系统 | 提供稳定淡水资源 |
| 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 | 将厨余、植物残体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基质改良 |
| 军民融合后勤网络 | 快速配送农产品至驻岛人员与旅游服务点 |

这一系统实现了资源内循环、污染零排放、产出最大化的目标,形成“能源自给—水源再生—养分循环—产品输出”的可持续链条。

据测算,在约800平方米高效温室内,通过一年三茬种植,平均每茬亩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全年总产轻松突破22吨(即四万四千斤),完全满足设定目标。

---

四、深层意义:超越农业本身的战略价值

年产四万斤西瓜的背后,远不止是一场农业科技秀,更是国家在南海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

1. 主权象征与民生保障  
   新鲜果蔬的本地化生产极大提升了驻岛军民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归属感,彰显“有土能耕、有水能饮、有人常驻”的实际控制力。

2. 极端环境农业样板工程  
   永兴岛模式可复制推广至南沙诸岛(如美济岛、渚碧岛),为中国在远洋岛礁建立“食物自主供应能力”提供标准模板。

3.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  
   在生态脆弱区实现绿色高产,展示了中国对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负责任态度,具有国际宣传价值。

4. 科技自主创新平台  
   推动国产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耐盐作物育种、节能淡化设备等关键技术迭代升级,助力“蓝色粮仓”战略落地。

---

结语:一颗西瓜,千钧之重

在永兴岛种出四万斤西瓜,看似是一个农业数字,实则是国土、科技、生态、民心与国家战略交织而成的时代答卷。它告诉我们:即使在一捧沙土之上,只要秉持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也能让绿意盎然、瓜果飘香。这不仅是现代农业的胜利,更是人类在极限环境中守护生存尊严的伟大实践。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