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轨(?-579年),赐姓乌丸氏,小名沙门,鲜卑族,北周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骠骑大将军王光之子,冒称汉司徒王允之后,北周时期名将。王轨性格沉殿、深谋远虑、智勇兼备,实为北周的显要人物。然而,立下赫赫战功的王轨最终无罪被诛,不能不说是北周的悲剧。

一
具体来说,王轨,太原祁人,小名沙门,东汉司徒王允的后裔。王轨世代出仕北魏,赐姓乌丸氏。父亲王光,年少雄壮有武力,有将帅的才能与谋略。每次随从征讨,都有战功。在此背景下,宇文泰知道王光勇敢决断,很厚待他。王光在西魏位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县公。
根据史料的记载,王轨性格正直,慷慨大度有远见。遇事刚正不阿,别人不敢干涉他。北周建立后,王轨最初侍奉辅城公宇文邕。等到宇文邕即位后,王轨自然受到了重用和赏识。不久之后,王轨累次升迁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加授仪同三司。

自此之后,王轨受到皇帝的恩遇越来越厚重,成为周武帝的心腹大臣。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大权,周武帝图谋扳倒宇文护。周武帝因王轨沉著刚毅有见识,能担当大事,于是向王轨询问可否行事。对此,王轨赞同了除掉宇文护的计划,。
天和七年(572年),宇文护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杀死,子嗣、党羽也被逮捕诛杀。收回大权后,宇文邕加封王轨为上黄县公,食邑一千户。宇文邕讨伐北齐的时候,北齐晋州刺史崔景嵩守城北面,夜中派遣使者向北周投诚。于是,周武帝诏令王轨率军接应。在王轨的努力下,北周成功攻克晋州,擒其城主特进、海昌王尉相贵,俘虏齐兵八千人。
二
除了和北齐多次较量,王轨还参与对抗南朝陈的战役。当时,南陈将领吴明彻入侵吕梁,北周徐州总管梁士彦交战不利,于是退保州城,不敢出战。吴明彻于是堵塞清水筑起堤坝,用以灌城,在城下摆列下船舰,准备攻城。
得知这一消息后,北周朝廷诏令以王轨为行军总管,率诸军赴救。王轨先是切断吴明彻水军的归路,然后趁机率兵包围吴明彻的船队。在这场战役中,吴明彻及陈军将士三万余人,以及器械辎重,都被王轨俘获。南陈的精锐士卒,全部俘获。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可以说是重大胜利,也确立了北周在三国(周、齐、陈)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因此,周武帝嘉奖王轨,后者进位柱国,拜徐州总管。后来,太子宇文赟征讨吐谷浑,周武帝令王轨与宇文孝伯跟随,军队的行动,都由王轨等指挥。不过,宇文赟在军中犯有过失,大军回来后,王轨等向周武帝汇报宇文赟在军中的过失。周武帝大怒,于是责打宇文赟。对此,在笔者看来,王轨刚直不阿,直接引起了宇文赟的记恨。
更为关键的是,王轨曾经与小内史贺若弼言及此事,并且指宇文赟必不能肩负国家重任。贺若弼赞同王轨,劝王轨向周武帝陈说。而王轨后来陪侍周武帝,对周武帝提及了太子的问题,这直接引来了杀身之祸。
三
最后,尽管周武帝也深深地认同王轨的看法。但周武帝的次子汉王宇文赞,没有才能,其余诸子都还年幼,所以最终都没有更换太子。宣政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周宣帝宇文赟即皇帝位,改元大成。

皇帝更替后,王轨知道大祸将至,对亲属们留下了遗言。大象元年,在坐稳皇帝的宝座后,周宣帝令内史杜虔信到徐州诛杀王轨。因为王轨立下不少战功,又对朝廷忠心耿耿,所以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切谏,但是,周宣帝选择不接受,执意将王轨杀害,这可以说是自断臂膀了。
公元578年,北周的皇帝宇文邕在征战突厥的途中突然病倒,不得不紧急返回京城。然而,回到京城后,他便在当天晚上去世,年仅36岁。宇文邕的早逝令人惋惜,许多人都感到这位英明的帝王未能活得更久,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甘。宇文邕在继位后,耐心忍辱十二年,终于亲手铲除了掌控政权的权臣宇文护,并开始独揽大权。他在接下来的六年里,致力于统一北方。如果他能再活二十年,或许隋朝就不会再出现。

宇文邕去世后,太子宇文赟继位,成为北周的新皇帝。然而,宇文赟对父亲的去世毫无敬意,甚至可以说对父亲心怀怨恨。他不仅毫不悲伤,还曾因身上的伤痕愤怒地辱骂已故的父亲:“死得太晚了!”随后,他迅速将宇文邕埋葬,甚至连葬礼都显得草草了事。葬礼结束后,宇文赟立即下令,朝廷内外的丧服都要脱下,大家各自恢复正常,继续做自己的事。这一切,背后与宇文邕对他的严苛教育密切相关。

宇文邕对太子宇文赟的教育异常严格。每次与群臣见面,宇文赟都必须言行如同一位成熟的皇帝,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都不能休息。东宫的官员甚至被要求记录宇文赟的一言一行,每个月向宇文邕报告。他常常对宇文赟说:“自古以来有多少太子被废除?除了你,难道我其他儿子就不能当太子吗?”他对宇文赟的教育方式近乎残酷,只要宇文赟犯错,便动辄用拳头或棍棒责罚。
在这样的教育下,宇文赟逐渐对父亲心生怨恨,甚至开始讨厌他。然而,表面上他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情感,学会了伪装,把自己的不满和过错掩饰得无影无踪。按理说,像宇文赟这样的人,时间久了,总会露出马脚。然而,宇文邕忙于政务,始终没有过多关注宇文赟的内心世界。因此,直到宇文邕去世,宇文赟的真实面目都没有被察觉。

宇文邕去世后,宇文赟顺利继位,掌握了整个北周的政权。然而,随着权力的获得,他的本性也逐渐暴露出来。宇文赟变得随心所欲,做起了许多荒唐的事。他的首位大臣乐运曾多次试图劝谏宇文赟,却被后者视为眼中钉。宇文赟虽然曾想杀掉乐运,但在群臣的劝阻下最终放过了他,并给了他一些御用食物,随即将他罢免。这件事让宇文赟深刻认识到,尽管他已是皇帝,但仍然受到某些限制,不能完全为所欲为。

于是,宇文赟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退位,过上更加自由奢华的生活。公元579年正月,宇文赟立宇文阐为太子,并在二月二十日将皇位传给了年仅7岁的宇文阐,而他自己则成为了太上皇,自称“天元皇帝”。从那时起,宇文赟开始尽情享受自己的权力和奢华生活。他开始随心所欲地改变国家制度,并强迫大臣们按照他的要求行事。为了见他,大臣们必须在见面前保持三天素食,一天洁身,而且见面时只能讨论宫室建设等与政务无关的事宜。
即便已经退位,宇文赟依然没有放下对美女的渴望。他在做了太上皇之后,立了多个皇后,这在历史上几乎无可匹敌。最初,宇文赟的皇后是杨丽华——杨坚的女儿。可是,作为太上皇的他,居然一口气封了四位皇后,其中包括杨丽华、朱满月、元乐尚和陈月仪,四位皇后陪伴在他左右。仅仅几个月后,宇文赟又更改了这些皇后的封号,将她们的封号加上“大”字,使得四位皇后都成了“大皇后”。此外,他甚至强占了尉迟炽繁——宇文温的妻子,作为他的贵妃,最终让五位皇后并立。

宇文赟的任性和奢侈最终导致了他的迅速衰败。580年5月,年仅22岁的宇文赟因病去世。他去世前,曾召集刘昉、颜之仪等人商讨后事,虽然他已经无法说话,但他们依然按他的遗嘱行动。最终,杨坚在宇文阐年幼时辅佐朝政,成功成为了北周的实际掌权者,并在581年逼迫宇文阐退位,建立了隋朝。杨丽华因不满父亲夺位,成为了隋朝的乐平公主。
宇文赟的儿子宇文阐在继位后不久,便被杨坚派人杀害,年仅9岁。宇文阐的一生在父亲的安排下早早结束,成为历史上一位悲剧性的皇帝。他的命运,实际上是由自己父亲亲手毁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