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漩涡中的张雪峰:争议言论与封禁风波全解析
近期,教育博主张雪峰全平台账号被禁止关注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位拥有6500万粉丝的网红名师,其账号异常背后折射出网红行业监管趋严的信号,也再次将他多年来的争议言论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将结合公开资料,全面梳理张雪峰的争议言论、封禁原因及行业影响。
一、张雪峰的争议言论集锦:犀利点评与舆论风暴
张雪峰以“毒舌”风格和犀利点评著称,其言论多次引发高校、专业及社会层面的广泛争议:
1. 对高校的“冒犯性”点评
- 哈尔滨理工大学事件:2016年,张雪峰在演讲中称“哈理工狗屁不是”,直接引发该校师生不满,校方甚至发出律师函。虽事后道歉,但“哈理工”仍成为其标志性槽点。2024年,他通过捐赠25万元/年(连捐4年)的方式试图修复关系,但争议并未完全平息。
- 齐齐哈尔大学吐槽:作为家乡高校,张雪峰曾调侃“考齐齐哈尔大学不用复习,老师会把卷子发给你”,并称“迎接你的没有复试,只有欢迎仪式”。此言论引发齐大校友愤怒,但校方以包容态度邀请他返校交流,反而化解了矛盾。
2. 对专业的“颠覆性”评价
- 新闻专业批判:2023年5月,张雪峰在直播中直言“随便什么专业都比新闻强”,称“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崩溃的”“如果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这一言论引发新闻界强烈反弹,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教授公开批评其“误导公众”。
- “四大天坑”专业论:将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称为“四大天坑”,指出这些专业“学习难度大、就业面窄、待遇低”。虽道出部分现实,但也被认为过度悲观,引发相关专业学生不满。
- 医学专业劝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成为经典语录。他强调普通家庭孩子学医成本过高,“本科毕业后不是不好就业,是无法就业”,直指医学教育的高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3. 对文科的极端表述
- 2023年12月,张雪峰在直播中称“文科都是服务业”,并解释“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就是‘爷我给你笑一个’”。此言论登上热搜第一,阅读量超2亿,被批评为对文科的侮辱和偏见。
4. 其他争议言论
- “五险一金无意义论”:曾在节目中表示“追逐五险一金的意义远不如追求自我价值来得深远”,被批评为忽视劳动者权益。
- 地域差异调侃:多次提及“山河四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高考竞争激烈,对比黑龙江“高考最简单”,引发区域间网友争论。
二、此次封禁风波的核心原因分析
张雪峰账号于2025年9月24日被多平台禁止关注,虽非永久封禁且内容未被删除,但释放出明确监管信号。结合其过往言行和行业背景,封禁原因可能包括:
1. 持续贩卖焦虑与价值观争议
张雪峰的授课风格以“揭短”“泼冷水”为主,频繁强调阶层固化、就业困难等问题,被指“贩卖焦虑”。其对文科、新闻、医学等专业的极端评价,被认为可能误导青少年职业选择,引发社会对教育公平和专业尊严的担忧。
2. 多次触碰监管红线的历史积累
张雪峰多年来因言论引发多次舆情事件,如哈理工律师函、新闻专业争议、“文科服务业”言论等。平台可能对其采取累积处罚措施,尤其在当前网红行业整顿背景下,对其敏感言论进行限制。
3. 商业行为与内容合规问题
张雪峰通过直播咨询、高价课程(如14999元志愿填报服务)实现变现,其商业模式被质疑“割韭菜”。此外,其在节目中对五险一金、地域差异等话题的不当表述,可能触及内容审核标准。
4. 行业整治的大背景
近年来网红行业监管趋严,尤其是对教育类网红的内容规范加强。2024年曾出现“1个月5位网红塌房”事件(如疯狂小杨哥虚假宣传、东北雨姐诚信危机等),平台对头部网红的合规审查更为严格。张雪峰作为教育领域头部网红,自然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三、从封禁到解禁:张雪峰的转变与行业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账号被封禁约一个月后(2025年10月27日),张雪峰全平台解禁,并在直播中风格大变,称“文科专业大有可为”,明显弱化了以往的极端表述。这一转变反映出:
1. 网红需承担社会责任
张雪峰的案例表明,网红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越重。其早期言论虽以“真实”“犀利”吸引流量,但过度追求关注度而忽视社会影响,最终导致自身陷入危机。解禁后的风格调整,显示出对舆论反馈的妥协与适应。
2. 内容合规是生存底线
平台对网红账号的管控日益精细化,“禁止关注”而非直接封号的做法,既警示了违规行为,也为整改留有余地。这提示网红需严格遵守内容规范,避免触碰政治、教育、价值观等敏感领域。
3. 教育类内容的专业性要求提升
教育类网红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成长和家庭决策,其言论需具备更高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张雪峰从“毒舌导师”到“温和建议者”的转变,反映出市场对其角色定位的期待——从“流量制造机”回归“教育服务者”。
四、结语:网红行业的规范化之路
张雪峰的封禁与解禁事件,是网红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的缩影。一方面,网红凭借个性化表达和流量优势快速崛起;另一方面,其言行需接受社会监督和平台监管。对于张雪峰而言,此次风波既是教训也是转型契机;对于行业而言,则进一步明确了内容创作的边界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未来,“真实而不失温度”“犀利而兼顾理性”将成为网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如张雪峰在解禁后直播中所言:“以前我说话太冲了,现在学会了温柔。”这种转变不仅是个人风格的调整,更是整个网红行业迈向成熟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