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奇观]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技术中心 / waa未觉建筑[3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441
金币
486060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5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1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10-19) —


© whyseeimage
“社交空间是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型” 。
“凡是人们相遇的场所——无论是偶然的擦肩而过,还是刻意的相约相聚——都能成为充满生命力的社交空间”
-赫尔曼·赫茨伯格在著作《空间的表达》
项目背景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郊外的羊绒技术中心,建于千禧之交。这座坐落于广袤荒漠中的建筑群,最初被规划成一个自给自足的产业社区。园区内,技术中心原本承担着羊绒研发与生产的专业职能。建筑内设有实验室、样品检测室和专业工作室,服务于高度专业化的研发流程。我们的设计任务是将这座略显老旧的设施,改造成为一个符合当代工作方式的研发社区——一个体现开放、协作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工作场所。

▲建筑外观© whyseeimage
空间重构:从封闭到开放
我们将传统办公环境重新构想成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社交空间。在这里,人与人通过活动接触和视觉交流而实现自然融合。为了打造更具社区感的工作环境,我们首先从改善空间连通性入手:在建筑二层增设独立的主入口,通过在新立面与原有外墙之间嵌入一道斜坡通道,创造了直达核心区域的流线。这一设计不仅避开了地面层的干扰,更赋予使用者和访客独特的空间体验。

▲轴测图© waa未觉建筑

▲中庭空间© whyseeimage
原建筑采用封闭的”回字形”布局。在改造中,我们部分保留了这个特征,同时围绕中央庭院旋转并打开了多个区域。研发工作室、技术研究室、研发区域和样品库等关键功能空间被重新组织。我们用种植绿植的玻璃盒子在网格系统中旋转45度,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正交环路,创造出丰富的次级路径,让三层空间的流动更加自由。由此,各工作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在流动的空间中获得了更多相遇和交流的机会。


▲围绕中央庭院旋转并打开了多个区域© whyseeimage

▲围绕中央庭院旋转并打开了多个区域© whyseeimage

▲人们在流动的空间中获得相遇和交流的机会© whyseeimage
我们重塑内部空间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工作环境。在这里,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工作方式:既可以在私密空间进行小型讨论或个人视频会议,也可以在开放区域参与集体讨论,实现个体专注与团队协作的灵活切换。


▲开放而多元的工作环境© whyseeimage
舍弃原始建筑中的中庭用作展示区的传统做法,我们更注重激发研发团队的创新活力。墙面和架上的样品不再是静态的展览品,而是可供随时取用、观摩的互动元素。通过将样品库重新定义为研讨空间,我们让产品研发过程变得更加开放透明。考虑到本地员工的工作习惯,我们将各工作室的样品间设置在面向公共中庭和走道的显眼位置,而将实际办公区安置在样品间后方,既保证了私密性,又让每个工位都能享受自然采光和室外景观。我们将演讲厅设计为与原有建筑网格呈45度角,这一布局强化了与材料库、样品区的空间对话。新建的空中连桥轻盈地跨越中庭,既在物理上分隔了演讲沙龙与主厅功能,又保持了视觉上的连通。新建的连桥上的观景平台更成为促进人们不期而遇的绝佳场所,同时也在物理空间中将演讲厅与中庭做了区域的分割同时又保持了视觉的交互和联系。



▲空中连桥轻盈地跨越中庭© whyseeimage
建筑新生:新旧交融的立面革新
我们的改造在保留建筑本体的同时,赋予其全新的建筑表皮。模块构件化的立面系统犹如一件充满精密工业质感二的外衣,将原有建筑温柔包裹。在这层新立面之后,我们嵌入了一道通往二层主入口的斜坡通道,重新定义了建筑的抵达体验。

▲模块构件化的立面系统© waa未觉建筑

▲模块构件化的立面系统© whyseeimage
立面的三大元素设计:
1. 采用1.5米×5.8米的标准化模块重新划分建筑尺度,通过修长的面板线条在视觉上减轻了建筑的体量感
2. 精心布置的穿孔铝板在保持立面完整性的同时,确保了室内外的视觉连通
3. 弧形铝板根据内部空间视野需求和主要流线走向进行精准定位,引导着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

▲模块构件化的立面系统© waa未觉建筑

▲立面系统细部© whyseeimage
细节营造:家具插件式的场景营造
我们通过家具和道具的设计重新塑造新工作文化的场景。传统封闭办公室的陈旧模式被深受年轻团队青睐的开放式讨论环境而取代。

▲开放式讨论环境© whyseeimage
多功能中庭
宽敞的中央接待空间承载着双重功能。这个通高的空间虽非专门的展厅,但其均匀的照明条件和开阔的场地完全适合举办大型项目展示,目的是营造一个开放的工作和讨论的场景。在这里展示不是目的,而是讨论的工具和信息交流的载体。周边设置的座椅既可供人休憩,也可兼作临时展台。八间不同组别的研发工作室以及其附属的材料库环绕在中庭的一侧,通过开敞讨论区与中庭实现软连接。


▲均匀的照明条件和开阔的场地适合举办大型项目展示© whyseeimage
开敞演讲厅
通过新建的连桥与主楼相连的演讲空间配备可升降的布帘隔断,能够适应从私密沙龙到大型讲座的不同需求。阶梯式座位提供灵活的座位安排,而上层廊道的观景平台让这里发生的活动成为整个空间的视觉焦点。当屏幕降下时,这里立即变身为专业研讨和集体学习的知识场域。

▲轴测图© waa未觉建筑

▲可升降的布帘隔断© whyseeimage
互动样品区
研发样品区采用工作台与垂直墙挂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在这里,材料样品不再是静态存储,而是被主动展示和使用的研发工具。这种布置方式促发了持续的原型讨论和设计评审,形成了一种以公共讨论为核心的新型工作方法。

▲轴测图© waa未觉建筑

▲样品库© whyseeimage
创新办公区
软膜照明如星辰般点缀在办公区域上空,其不规则的排布方式与工作台布局形成有趣的重叠。而布置了绿植的玻璃盒子,正好成为开放办公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视觉节点。这种设计鼓励着自发的交流、跨领域的碰撞和多层次的对话,让创新在空间中自由流动。

▲轴测© waa未觉建筑


▲布置了绿植的玻璃盒子© whyseeimage
结语
面对存量工业建筑的改造和更新这一当下的命题,我们尝试通过精准的模数控制和细腻的空间处理,让原本厚重的建筑体量展现出轻盈的新貌。新建的外立面如同一个精致的外壳,既遮掩了岁月的痕迹,又暗示着品牌的核心价值——将天然羊毛转化为无毛羊绒的匠心历程。历经蜕变的建筑,不仅见证了材料从原始到精制的升华,更将成为培育创新、促进交流的活力场所。
项目图纸

▲二层平面© waa未觉建筑

▲三层平面© waa未觉建筑
项目名称:羊绒技术中心
业主:鄂尔多斯集团
方案设计:waa未觉建筑
施工图设计:waa未觉建筑
设计团队:张迪,杨杰克,冯雨晴, 伍艺文,李坤荣
幕墙顾问:北京博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张燕新,汤理达(MaP3)
灯光顾问:悦森照明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总包施工:西安名冠展示道具有限公司
幕墙施工:北京盈海创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东南九牧(河北)铝业有限公司
摄影/摄像:陈旸/whyseeimage
设计面积:4578平方米
设计周期:2024.10-2025.03
建设时间:2025.03–2025.08
项目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昨天 16:5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789
金币
414853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1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2:45
🌟 鄂尔多斯羊绒技术中心:绿色科技重塑产业边界
先说结论:鄂尔多斯羊绒技术中心通过微生物染色、3D数码设计等核心技术,推动羊绒产业向科技化、绿色化升级,主导制定多项国际标准。

📌 核心技术与成果
技术领域    具体突破    效益与应用
微生物染色    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天然色素,替代化学染料,降低水耗、能耗及化学品使用    年经济效益预计超800万元,保留羊绒天然质感
3D数码设计    构建3000+颜色、600+花型数据库,虚拟仿真减少实物打样    开发周期缩短至15天,面料浪费减少
国际标准制定    主导6项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涵盖动物福利、碳足迹测算    发布全球首份《羊绒衫产品碳足迹对比报告》,抢占行业制高点
📈 产业链布局
源头牧场:自建实验室研究绒山羊育种与生态养殖,推广科学养殖模式。
生产环节:联合西安工程大学开发纤维节能染色技术,降低碳排放。
全球影响:产品覆盖ERDOS等品牌,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 结论与建议
鄂尔多斯技术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闭环研发网络,解决了传统羊绒产业的环保与效率痛点。下一步可深化高端设备国产化替代,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 waa未觉建筑:在空间中塑造情绪体验
先说结论:waa未觉建筑以“情绪的旅途”为设计理念,通过参数化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打造银川当代艺术美术馆等标志性作品。

📌 代表项目与设计哲学
项目名称    设计理念    技术亮点
银川当代艺术美术馆    以黄河地貌的岩石褶皱为灵感,建筑如大地中生长的景观    使用玻璃纤维强化混凝土,1600块独立板块手工制作,体现工匠精神
ThePlayscape儿童成长中心    通过空间互动促进儿童探索与社交    多功能空间布局,强调视觉连接与自由动线
🧠 设计方法论
情绪互动: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通过光线、材质变化营造动态空间体验。
地域文化:从土地历史中汲取灵感,如银川美术馆的设计呼应黄河冲击形成的地质变迁。
✅ 结论与建议
waa未觉建筑通过将参数化工具与手工工艺结合,创造出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空间。未来可探索更多跨学科合作,拓展建筑与科技的边界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16:5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441
金币
486060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5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14
羊绒技术中心改造项目:从封闭产业社区到开放创新社交空间

项目概述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郊外的羊绒技术中心,原是一座建于千禧之交的自给自足产业社区,主要承担羊绒研发与生产的专业职能。随着时代发展,其封闭、单一的功能已难以满足当代工作方式的需求。本次改造任务旨在将其转变为一个体现开放、协作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研发社区,核心理念围绕“社交空间是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型”,通过空间重构、立面革新和细节营造,将原本孤立的专业空间转化为充满生命力的互动场所。

空间重构: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交化转型

打破“回字形”布局,创造流动空间
原建筑采用封闭的“回字形”布局,功能分区明确但缺乏连通性。改造中,我们保留了这一基本骨架,但通过旋转与打开策略,彻底改变了空间体验:
- 中央庭院的激活:围绕中央庭院旋转并打开多个区域,打破了传统正交环路。通过在网格系统中嵌入45度旋转的玻璃盒子(种植绿植),创造出丰富的次级路径,使三层空间流动更加自由。
- 功能重组:研发工作室、技术研究室、样品库等关键功能被重新组织,各工作区界限模糊化,促进了不同团队间的视觉交流与偶遇。

提升空间连通性:二层主入口与斜坡通道
为改善可达性和空间体验,在建筑二层增设独立主入口,并在新立面与原有外墙之间嵌入一道斜坡通道。这一设计:
- 避开了地面层的干扰,创造了直达核心区域的便捷流线。
- 给予使用者和访客独特的空间体验,重新定义了建筑的抵达仪式感。

多元工作场景的营造
改造后的空间允许灵活切换工作模式:
- 开放协作区:适合集体讨论和团队互动。
- 私密专注区:可用于小型讨论或个人视频会议。
- 中庭共享空间:作为通高公共区域,既是接待区也是临时展示和活动场所。

建筑新生:新旧交融的立面革新

模块化立面系统:轻盈包裹与工业质感
改造在保留建筑本体结构的同时,为其赋予全新的建筑表皮——模块构件化的立面系统:
1. 标准化模块划分:采用1.5米×5.8米的标准化模块,通过修长的面板线条在视觉上减轻建筑体量感。
2. 穿孔铝板的应用:精心布置的穿孔铝板在保持立面完整性的同时,确保了室内外的视觉连通,引入自然光线。
3. 弧形铝板导引视线:根据内部空间视野需求和主要流线走向精准定位弧形铝板,引导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

斜坡通道与二层入口
在新立面之后嵌入斜坡通道,重新定义了建筑的抵达体验。这一设计不仅连接了新旧空间,也成为建筑外观的独特标识,暗示着内部空间的开放与活力。

细节营造:家具插件式的场景与功能创新

多功能中庭:双重属性的空间
宽敞的中央接待空间兼具双重功能:
- 日常办公与讨论场景:均匀的照明和开阔场地适合举办大型项目展示,展示不再是目的,而是讨论的工具和信息交流的载体。
- 灵活使用:周边设置的座椅既可供人休憩,也可兼作临时展台。八间研发工作室及材料库环绕中庭一侧,通过开敞讨论区与中庭软连接。

开敞演讲厅:灵活可变的知识场域
新建连桥连接的演讲空间具备高度灵活性:
- 可升降布帘隔断:适应从私密沙龙到大型讲座的不同需求。
- 阶梯式座位与观景平台:提供灵活座位安排,上层廊道观景平台成为活动视觉焦点。当屏幕降下时,立即变身为专业研讨和集体学习的知识场域。

互动样品区:研发工具而非静态展示
研发样品区采用工作台与垂直墙挂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 材料样品不再是静态存储,而是主动展示和使用的研发工具。
- 这种布置促发了持续的原型讨论和设计评审,形成以公共讨论为核心的新型工作方法。

创新办公区:自然与光影的融合
- 软膜照明:如星辰般点缀在办公区域上空,不规则排布方式与工作台布局形成有趣重叠。
- 绿植玻璃盒子:成为开放办公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视觉节点,鼓励自发交流、跨领域碰撞和多层次对话。

结语:存量建筑更新的理想实践

羊绒技术中心的改造项目,成功地将一座老旧产业建筑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创新社区。通过对空间的精准重构、新旧立面的交融设计以及细节场景的精心营造,项目实现了从“封闭专业空间”到“开放社交空间”的转变。这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员工幸福感,更践行了赫尔曼·赫茨伯格“社交空间是城市发展理想模型”的理念——在这里,“凡是人们相遇的场所”,无论是偶然擦肩还是刻意相聚,都充满了生命力与创新可能。

历经蜕变的建筑,不仅见证了羊绒材料从原始到精制的升华过程,更将成为鄂尔多斯集团培育创新、促进交流的核心场所,在广袤荒漠中绽放出新时代的工作文化光芒。

---

该项目通过多维度的空间策略和细节设计,完美诠释了如何将传统工业建筑改造为符合当代需求的社交化、创新化工作场所,为存量建筑更新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16:5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