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一年安装30万台,我国机器人数量已经是美国的五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2367
金币
462671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8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57
工业机器人,正在快速普及。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来看,去年我国工厂运行的机器人数量已经超过200万台。

而去年一年,我国工厂就新安装了近30万台机器人,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总和,而美国工厂安装的机器人仅为3.4万台。

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对制造业产生日益重要且具颠覆性的作用。工业机器人适用范围广泛,从焊接汽车零部件的机械臂到将箱子吊到传送带上的机械爪。

随着这些技术的进步,工厂也提高了效率,同时需要工人数量也在减少,而传统流水线员工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布局工业机器人领域,是我国维持制造业领先地位的必要法宝。

自2017年以来,我国工厂每年安装的机器人数量超过15万台。与此同时,制造业的产出也在大幅增长。截至今年年初,我国工厂生产的制成品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超过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及英国的总和。

到今天,我国已经是妥妥的制造业大国。

而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我国、日本、美国、韩国以及德国。与去年相比,这四个国家安装的机器人数量和去年相比都有所下降,其中日本也只安装了4.4万台机器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4年我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达到202.7万台,居全球首位。这一数字是2021年(突破100万台)的两倍,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自动化进程达到了新的里程碑。

2024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54.2万台,其中我国就新安装了29.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54%,同比增长7%,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这一安装量几乎是美国新安装量3.42万台的十倍。从地域分布看,亚洲新安装机器人占全球的74%,欧洲和美洲分别占16%和9%。

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显著加速。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品牌,达到55.3%。主要应用领域包括3C电子(33%)、汽车制造(23%)以及新能源、光伏等新兴行业。

我国制造商已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覆盖到多个新兴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从数据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惊人,但人工成本更高的欧美工业机器人却发展相对缓慢,这是为什么?

美国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发源地,其发展速度却远落后于我国,背后原因也多种多样。

首先就是宏观经济影响。美国制造业活动持续萎缩,新的出口订单大幅锐减,企业对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需求事实上并不高。

2024年8月美国工业产能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家电、重型卡车、机床和油井等领域的生产均出现下滑,当没有太多新增产出的时候,美国企业自然也就不愿意花费巨资投入工业机器人。

另外美国劳动力市场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美国就业市场逐渐回暖,员工流动率稳定,企业更倾向于雇佣人类工人而非投资机器人。

尽管欧美的人工成本相对较高,但受限于较为严苛的劳动法体系,这也导致企业很难用工业机器人去替代人类。

除此之外,汽车行业曾是北美工业机器人的“最大金主”,但随着美国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疲软,汽车制造商纷纷削减或推迟新车型计划,导致第二季度北美汽车行业的机器人订单暴跌20%。半导体行业订单数量和收入也大幅下滑。

反过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不断落地和应用,未来的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就是政策支持的确很大很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多项国家级政策密集出台,明确要求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政策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满足率超过70%,也连带培育了150家以上专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而市场的需求也在持续存增长。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已达2381亿元,预计到2031年将突破49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6%。新能源汽车与光伏产业的高景气度带来了对工业机器人的增量需求,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引擎。

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汽车制造、电子电气领域,向新能源锂电池、光伏、金属加工、物流分拣等多个领域渗透。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领域占比超40%,电子电气领域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与AI硬件创新,增速领先。

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国产核心零部件替代率已突破50%,虽然在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但技术瓶颈正在逐步突破。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1mm,价格也比德国同类低30%。

目前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未来将在智能化、柔性化、协同化等方面持续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和技术水平提升,未来我国也有望在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机器人普及是好事,但从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存在着一些局部性的难题。例如,机器人大面积铺开,国内企业也对机器人非常热衷,背后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企业利润少,而人工还比较贵。

但实事求是地说,对比欧美日韩而言,我国制造业的人力成本其实已经相当低了,甚至和越南墨西哥相比,我国的人力成本也高不到哪里去。

换言之,企业的利润有限,加剧了对工业机器人的布局速度,但反过来,机器人布局越多,就业问题也就越是严峻,这两种情况叠加起来,又导致人们收入不高,消费欲望低,企业利润继续减少,这就是恶性循环。

要知道,往后十年,每年我国毕业的高校生每年都将突破1500万以上,一年还比一年高。这意味着要求我们的就业市场,每年至少要新增1000万以上的工作岗位。

但现在,按照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速度来看,这两者之间一定是矛盾的。

我也知道会有人抬杠,说我国未来每年退休的老人也会越来越多,一进一出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退休的老人和年轻人的就业,是同一类岗位吗?

很大概率不是。

老人退休,事业单位或者民营企业的中高层,年轻人踏入职场,可没有中高层给他们,另外随着延迟退休,以及对收入的不确定性,很多人哪怕到了退休年龄,仍然在想方设法搞钱。

所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都很好,但以我们目前每年毕业的人数来看,这两者之间,几乎注定了不太可能是一个谐和共生的关系,而是你少我多的互相制约。

毕竟,市场就只有这么大。这几年各行各样为什么会卷成麻花?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end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8788
金币
404156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9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3:55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确实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装机量已远超美国。核心信息整合如下:

一、核心数据对比 126
中国装机量全球领先: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30万台(占全球总量50%以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美差距显著:同期美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约6万台,中国装机量约为美国的5倍(实际比例约5:1)。
机器人密度持续攀升: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392台/万名工人(2023年),首次超越美国(285台/万名工人)6,但仍低于韩国(1,012台)、新加坡(730台)等领先国家。
二、驱动增长的核心因素 347
产业升级刚性需求:
汽车与电子主导:新能源汽车(占装机量35%)和消费电子(25%)行业自动化需求激增,推动机器人部署 3。
劳动力成本与结构变化:人口红利消退倒逼企业通过自动化提升效率。
政策强力支持: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将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领域,地方政府提供补贴与税收优惠 7。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设定2025年机器人密度翻倍目标。
本土产业链成熟:
国产化率突破:中国本土机器人品牌市占率从2017年不足30%升至2023年52%,首次超越外资品牌 5。
成本优势显现:本土企业(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在中小负载领域具备显著价格竞争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2367
金币
462671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8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0:57
工业机器人普及的双刃剑效应

工业机器人的快速普及,无疑为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然而,这一技术进步也带来了就业市场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这种变革尤为明显。

1. 工业机器人普及的积极影响

- 效率提升:工业机器人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且精度高、稳定性强,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 成本节约: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因人为失误导致的损失。
- 质量控制: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度操作,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次品率。
- 安全性提高:在危险或重复性高的工作中,使用机器人可以减少工人受伤的风险。

2. 就业市场的挑战

- 岗位减少: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传统制造业岗位数量显著减少,尤其是那些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 技能要求提升:新的就业机会往往需要更高的技能水平,如机器人操作、维护和编程等,这对现有劳动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 结构性失业:短期内,大量低技能工人可能面临失业风险,而高技能岗位的供给不足,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加剧。

3. 政策与教育的应对措施

-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补贴、再就业支持等措施,帮助失业工人提升技能,适应新的就业市场需求。
- 教育改革:教育系统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课程,培养更多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
- 企业责任:企业在推进自动化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转岗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4. 未来展望

- 人机协作:未来的制造业将更多地依赖人机协作模式,即人类与机器人共同完成复杂任务。这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 新兴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行业和岗位将不断涌现。例如,在机器人维护、编程、设计等领域,将会有大量的就业机会。
- 终身学习:在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中,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个人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结论

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对就业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积极应对,通过政策支持、教育改革和终身学习等措施,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市场的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避免社会矛盾的加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