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寺:新场古镇的文化瑰宝
新场古镇,被誉为“最后的川西坝子”,以其保存完好的川西古镇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在这座古镇上,寺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璧山寺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渊源
璧山寺,原名毕山寺,位于大邑新场古镇,当地人称其为感恩寺。这座寺庙始建于明朝末年,由新场人毕朋成建造,旨在纪念重庆壁山县令李万春。李万春,四川资中人,曾任重庆壁山县令,因其清廉公正、心系百姓而深受爱戴。他在任期间,县内经济繁荣,商业发达,许多新场商人也因此受益。然而,李万春因惩治腐败被诬告罢官,并最终投江自尽。为了纪念这位清官,毕朋成等人在新场古镇修建了这座寺庙,并在正殿奉祀李万春夫妇。
每年的六月六日庙会期间,璧山寺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来祭拜。随着时间的推移,璧山寺逐渐成为佛教圣地。到了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亲自下令将其更名为璧山寺。
寺庙布局
璧山寺坐落于新场古镇的上正街,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庙宇。其山门结构气势恢宏,看起来较为现代。走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奉着开怀大笑的弥勒佛和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弥勒佛背后是护法神韦陀菩萨,其身姿挺拔,眼神坚定。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观音殿。观音殿独具一格,跨骑在二堰河上,建筑风格独特。殿内供奉着观音像,钟楼和鼓楼分列在观音殿两侧,同样跨骑在河上,与观音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旁边的一间偏殿中,供奉着李万春夫妇的塑像,他们虽为凡人,却因高尚的品德在此享受着后人的敬仰。
观音殿后是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建筑,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佛像面容慈祥。寺中除了大殿外,最出彩的是寺中的木结构建筑,亭台楼阁古典精致,小桥流水,颇有苏式园林的味道。各种多肉植物与满院散发的香烛烟火气相辅相成,让整个寺院更显静谧。
文化价值
璧山寺不仅是新场古镇的一处重要景点,更是当地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李万春的清廉公正和新场人民的感恩之心。通过与寺中僧尼的交流,游客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这座寺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总之,璧山寺是新场古镇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无论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背景还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使其成为游客们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如果你有机会前往新场古镇,请一定不要错过这座充满故事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