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猎奇]为什么明朝的火器那么先进,可是到了清朝却又进入冷兵器时代?[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978
金币
721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10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0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07

在许多人看来,明朝的火器科技相当先进,但到了清朝,似乎中国的火器技术就逐渐衰退,仿佛回到了冷兵器的时代。虽然这并非完全正确,但也并非毫无根据。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清朝的军队依然采用冷兵器作战。然而,清朝并非没有火器装备,许多清军部队都配备了火器,且清朝能够成功建立政权、进入中原,部分原因就是得益于其火器的强大威力。

很多人误认为明朝的火器先进,往往是因为明朝的火器种类繁多,表面看起来颇具先进性,但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所谓“先进”往往是相对而言,明朝的火器虽种类多样,但技术含量却未必那么高。实际上,明朝许多火器的设计简单,很多都是不成熟的实验性武器,如早期的火门枪和结合冷热原理的火器。尽管这些火器在原理上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但它们在实际战斗中的效果远不如成熟的冷兵器。早期的火器战斗力有限,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明朝火器先进,往往受到了明代文人记载的影响。那些文人往往在书中夸大了火器的威力,甚至将一些本无实战价值的火器神话化。例如,在宋懋澄的《东征纪略》中,记载了某种叫做“将军炮”的武器,宣称其威力巨大,能“决血衢三里,草枯数年”。这种夸张的描述使得人们误以为明朝火器具备了超凡的威力,但实际上这些武器根本无法上战场,技术缺陷和威力不足使得它们并无实质战斗力。

事实上,许多明朝的火器自问世以来就面临着技术上的淘汰。虽然明朝确实有一些火器被发明出来,但它们的实际战斗效果非常有限,很多甚至根本无法与西方技术相抗衡。许多明朝火器,尤其是能够取得一些战斗成绩的,实际上大多来源于外来技术。像鸟铳、火绳枪、佛郎机炮、红衣大炮等大炮系列,许多都是通过外国传入的技术。

恰恰是这些外国引进的优秀火器,成为了清朝军队的宝贵财富。在清朝入关之前,很多先进火器就已经通过战利品和其它途径进入了清朝的阵营。清军逐渐意识到火器的巨大威力,因此大量吸收了外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并开始自主仿制。清朝政府专门征召了大量工匠来复制这些火器,甚至吸纳了许多欧洲的军事专家,开始了自己的火器制造。到了1631年,清朝工匠已经成功仿制出第一门西式火炮,并由皇太极亲自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同时组建了专门的火器营进行生产。火器装备中,包括鸟铳、红衣大炮等先进武器一应俱全。

明朝末期,清军的火器已经是当时最强大的军火装备。与明军相比,清朝不仅在火器的质量和威力上领先,甚至在战术运用上也显得更加成熟。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政权,清朝对火器的制造严格把控,做到了精益求精,而腐败严重的明朝军队却无法跟上这种进步步伐。同时,李自成和张献忠等起义军在此方面也处于严重劣势,无法与清军的火力匹敌。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大凌河之战中,清军就已经出动了超过百门大炮,猛烈轰击明军的堡垒。这一火力配置足以证明清军已经不再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反而在火器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与此同时,清朝皇帝还邀请欧洲传教士来为清廷铸造火炮,像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传教士如果想获得清廷的重视,就必须具备铸炮的技艺。历史上,南怀仁便是为清朝铸造了500门火炮的关键人物。
清朝非常重视像红衣大炮、佛郎机炮等先进武器,这些武器的使用帮助清军在与明军、蒙古人、沙俄、朝鲜、缅甸、尼泊尔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清军强大的火力几乎成为了他们制胜的关键,在多个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975
金币
338251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9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31
明清火器发展的认知误区与历史真相
关于“明朝火器先进而清朝退回冷兵器时代”的说法,存在对历史的片面解读。事实上,清朝并非放弃火器,反而在前期积极引进、仿制和改进火器技术,其火器化程度甚至超过明朝后期。明朝火器的“先进”更多体现在种类繁多的表象,而清朝对火器的务实态度使其在实战中实现了对明军的超越。

明朝火器的真实水平与局限
种类繁多但实用性不足:明朝火器种类虽多,但多数未经实战检验即被淘汰,如《东征纪略》中夸张描述的“一发决血衢三里”的将军炮,实际威力有限,更多是文人渲染的产物。
核心技术依赖外部引进:明军真正有效的火器如鸟铳、佛郎机炮、红衣大炮等,多源自国外引进,本土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例如,红衣大炮原为欧洲设计,经葡萄牙传入中国后被明军采用。
技术与战术落后于西方:明朝火器的制造工艺和战术应用水平尚未达到西方同期水准,且缺乏系统性改进机制,导致许多武器停留在试验阶段。
清朝对火器的继承与超越
早期火器发展的积极态度:清军在入关前已通过缴获获得明军先进火器,并迅速仿制。1631年,后金工匠仿制出第一门西式火炮“天佑助威大将军”,皇太极随即组建专门火器营(乌真超哈营),装备鸟铳和红衣大炮等武器。
吸纳欧洲技术与人才:清朝引入欧洲传教士参与火器研发,如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铸炮,南怀仁一人便为清朝铸造500门火炮。在大凌河之战等战役中,清军凭借火炮优势摧毁明军堡垒,展现出超越明军的火力。
实战中确立火器优势:明末时期,清军火器实力已超越明军及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例如,在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清军通过加强火器配备,以火炮攻破准噶尔“驼城”,最终取得胜利。
清朝后期火器发展的停滞原因
统治策略的保守性:清朝中期后,为巩固统治,对火器技术的民间传播和创新采取限制政策,担心民众掌握火器威胁政权。例如,火器专家戴梓因政治倾轧被流放,其发明的连珠火铳未能推广。
技术瓶颈与西方差距扩大:清朝冶炼技术长期未有突破,火器性能难以持续提升。而西方在文艺复兴后,通过工业革命实现火器技术飞跃,双方差距逐渐拉大。
军事需求的阶段性弱化:清朝统一后,周边威胁减少,对火器研发的紧迫性降低,导致技术停滞。至鸦片战争时,清军火器已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总结:火器发展的历史逻辑
清朝并非“退回冷兵器时代”,而是在前期实现了对明朝火器的继承与超越,但后期因保守政策、技术瓶颈和外部环境变化,逐渐被西方拉开差距。明朝火器的“先进”更多是种类和文献渲染的结果,而清朝对火器的务实应用使其在特定历史阶段占据优势,二者的差异本质上是技术传承与制度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951
金币
367074
道行
2004
原创
241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3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3:28
明清火器技术的演变与影响

在讨论明清两代火器技术的发展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历史进程。尽管明朝的火器种类繁多,但其实际战斗力和成熟度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清朝则在继承和改进明朝火器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和吸收外国技术,实现了火器技术的飞跃。

明朝火器技术的局限性

1. 种类繁多但技术含量低:
   - 明朝的火器种类确实丰富,包括神枪、一窝蜂、神火飞鸦、火龙出水、万人敌、三眼铳、五雷神机、十眼铳等。然而,这些火器大多设计简单,技术含量不高。
   - 许多火器是不成熟的实验性武器,如早期的火门枪和结合冷热原理的火器。这些武器在实际战斗中的效果远不如成熟的冷兵器。

2. 文人记载的夸大:
   - 明代文人在书中往往夸大了火器的威力,甚至将一些本无实战价值的火器神话化。例如,宋懋澄在《东征纪略》中描述的“将军炮”,宣称其威力巨大,能“决血衢三里,草枯数年”。这种夸张的描述使得人们误以为明朝火器具备了超凡的威力。

3. 技术缺陷和威力不足:
   - 许多明朝火器自问世以来就面临着技术上的淘汰。虽然明朝确实有一些火器被发明出来,但它们的实际战斗效果非常有限,很多甚至根本无法与西方技术相抗衡。

清朝火器技术的进步

1. 引进和吸收外国技术:
   - 清朝通过战利品和其它途径获得了许多先进的外国火器。清军逐渐意识到火器的巨大威力,因此大量吸收了外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并开始自主仿制。
   - 清朝政府专门征召了大量工匠来复制这些火器,甚至吸纳了许多欧洲的军事专家,开始了自己的火器制造。

2. 自主仿制和创新:
   - 到了1631年,清朝工匠已经成功仿制出第一门西式火炮,并由皇太极亲自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同时组建了专门的火器营进行生产。
   - 火器装备中,包括鸟铳、红衣大炮等先进武器一应俱全。

3. 战术运用的成熟:
   - 清朝不仅在火器的质量和威力上领先,甚至在战术运用上也显得更加成熟。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政权,清朝对火器的制造严格把控,做到了精益求精。
   - 在大凌河之战中,清军已经出动了超过百门大炮,猛烈轰击明军的堡垒。这一火力配置足以证明清军已经不再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反而在火器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4. 欧洲传教士的作用:
   - 清朝皇帝还邀请欧洲传教士来为清廷铸造火炮,像汤若望和南怀仁等传教士如果想获得清廷的重视,就必须具备铸炮的技艺。
   - 历史上,南怀仁便是为清朝铸造了500门火炮的关键人物。

火器在清朝战争中的作用

1. 与明军的战争:
   - 清军强大的火力在与明军的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宁远战役中,袁崇焕以12门大炮保卫了宁远城,取得了后金战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 对外战争:
   - 清朝非常重视像红衣大炮、佛郎机炮等先进武器,这些武器的使用帮助清军在与蒙古人、沙俄、朝鲜、缅甸、尼泊尔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 清军强大的火力几乎成为了他们制胜的关键,在多个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尽管明朝的火器种类繁多,但其实际战斗力和成熟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清朝则在继承和改进明朝火器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和吸收外国技术,实现了火器技术的飞跃。清朝对火器制造的严格把控和战术运用的成熟,使得清军在多个战场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