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甘肃秦安县一个农民锄地,一锄头下去刨出来一个物件,有脚丫子长,一手就能把住。
把物件上土去掉,原来是一个瓶子,褐色的瓶身上有黑色的花纹,最有意思的是瓶口是一个娃娃头,短发齐额,面庞秀丽,好像还是一个女娃娃头。

这个农民顺手把瓶子带回家,刷洗干净,当做调料瓶子用。
谁知没几个月,家里的猪病死了,人也感觉不舒服。村人说你带回来的那个瓶子有问题。这个农民便把瓶子扔了。
20年后,当考古人员来到这里征集文物,这个农民想起了曾经在地里刨出的那个瓶子。

这一下,一件禁止出国的一级文物被发现了,这就是著名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有人说:这就是华夏始祖女娲娘娘的雏形,华夏文明向前又提了几千年。
现在,我就来到出土这件彩陶瓶的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博物馆,这里有八个中国第一。

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 黍 ,将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时间提前了1000年。
中国最早的彩陶,包括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器,中国彩陶文化由此起源。
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在陶器上发现十几种彩绘符号。
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有史前时期面积最大的宫殿式建筑,被称为“原始人大会堂”。

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宫殿主室采用料礓石和砂石铺设的“混凝土”地面,是中国最早的此类建筑技术。
中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房址地面发现黑色颜料绘制的画作,为中国最早独立存在的绘画。
——如果加上中国最早的度量衡和最早的消防设施,这里有八个“中国最早”,让华夏文明提前到了8000年前。
说实话,一般人对史前文明遗址不会感什么兴趣,展出的物件都太普通,要是没有一些人类学知识,是很无聊的。

但是我很早就知道大地湾遗址,后来读王若冰的《渭河传》,就把渭河文明连在一起,从大地湾到半坡,这就有意思了。
博物馆免费参观,进了博物馆大门沿着路走,却没有几个游客。

看看,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黍、粟、油菜籽。
这有可能是撒在中华大地最早的种子。
发现这些种子,说明当时大地湾人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从采集狩猎为主的生活过渡到种植和养殖状态。当然这里也出土了很多猪牛羊的骨骼化石。

展出的很多骨针,有些针细如我们今天家庭所用,旁边展出的还有很多用陶片打磨成的纺轮坯,表明当时已有了原始的纺织技术。
你看,有了吃有了穿,再看看他们的住房怎么样。

从不同时期的房子模型看,大地湾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建筑技术。
最早出现的房屋是圆形半地穴式,发展到后来成为复合宫殿,墙体从无到有,地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立柱数量逐渐减少,炉灶取暖效果逐渐提升,居住面建造技术也不断改进。

最大的宫殿式建筑400多个平方,能容纳上百人集会,真是“人民大会堂”。

墓葬已经有了陪葬品,陪葬最多的就是彩陶。

距今8000年左右的大地湾文化彩陶,不仅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彩陶,而且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的哈苏纳文化的年代大致相当,也是世界上最早含有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前面说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正是彩陶文化的代表。

这里还出土了烧制彩陶的窑坑。
这个三足彩陶钵,是不是可以作为“天水麻辣烫”的宣传器物——看看,中国人几千年前就吃上了麻辣烫。

这些陶器上刻画有16个古字符,出土于大地湾遗址第二期的彩陶钵口沿外部,虽然学术界对其是否为系统性文字仍存在争议,但是有学者推测其可能具有记录功能,是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文字体系。

要是被证实为文字,可能将中国文字史推前至8000年前。

现在大地湾遗址 挖掘面积还不足1%,就这不足的1%,已刷新了中国文明史,有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业作物标本,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水泥地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彩陶,最早的绘画。
有几个彩陶罐好似陇西一带用的罐罐茶茶罐,旁边几个老汉说就是的,他们每天在家里煮茶,用的就是这样形状的物件。

想想我们在陇城镇刚看的女娲娘娘遗址,还有天水各地流传的伏羲传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说明这些传说真不是空穴来风。
大地湾博物馆旁边还有遗址区,还有平时不太开放的宫殿式建筑的复原。
''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现在可要加上一句:八千年历史看甘肃。

大地湾遗址 年代跨度为距今8000年至4800年,其文化遗存延续时间长达3000年——想想从西周开始到现在,文明也不过是2700年。
不知道大地湾遗址还藏有多少秘密等着我们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