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阅读
  • 2回复

[猎奇]上海,留在记忆里的感动(太全了!)<2 [5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7972
金币
351943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9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5小时前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7) —

1)吆喝:编掏萝,鱼篓……修竹篮,竹塌……
2)吆喝:箍...桶噢

1)吆喝:啊有坏呃棕绑修啊...藤绑修啊...
2)弹旧棉花
吊罐

“吊罐”,以前酒,酱油,醋等散装货都是从甏里吊出来的,吊罐有大小计量——二两、半斤、一斤。
修鞋&伞摊

1)吆喝:坏套鞋修...啊
2)吆喝:修...阳伞呃
3)修油布伞

棒冰四分一根, 断棒三分。
吆喝:“赤豆...棒冰,奶油...雪糕”
文化生活
图书馆里

那时业余学习的人很多, 都为一张文凭而努力。
阅报栏

9吋电视机

晚饭后, 一家人围着9吋黑白电视机看。

卖电视机的商店,人头攒动。

那时女人做头发个个都这样。

那时的服装式样。
票证时代
那时物质匮乏,吃、穿商品都要凭票配结供应。那时有购粮证,煤球卡,有粮票、布票、油票、肉票、香烟票、鸡蛋票,还有脚踏车缝纫机购买券等。


一切都要凭票供应

那个年代凭票商品的价格:
籼米14.3元/100斤,
普通粳米16.4元/100斤
特等粳米17.1元/100斤
(粳米每人每月定量8斤)
标准粉0.17元/斤,
精白粉0.22元/斤
标准切面0.21元/斤,
精白切面0.27元/斤
煤球2.40一担,
煤饼2.60一担(100斤)
菜场

买点鱼真不容易

那时精肉0.98元;
后腿0.90元;
夹心0.78元;
小排0.56元; 板油0.35元;
骨头0.15元一斤,
要凭医院骨科医生证明才能购买的,
与猪肝属营养菜。

如果肉票吃光了,
就只能看看了。

排队买盆菜
鸡蛋塑料盆换粮票

那时在马路边弄堂口,
新村里都能看到。
十六铺、大达码头是集散地。
当时黑市上海粮票可换到0.12元/斤,
黑市全国粮票可换到0.35元/斤。

葱姜摊与贩外烟是一个模式
——箩筐反扣。
课余生话
那时的小孩都是散养,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走,那怕是一年级。放学回来就是和小朋友们玩。

放学了一起走吧

散养的小孩就这样皮

上海很多乒乓世界冠军,
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滚钢圈(脚踏车,黄鱼车钢圈),
竹,藤,铁制
(马桶、脚桶换下来的旧箍为多)。

“斗鸡”

跳橡皮筋

造房子

打陀螺---“抽贱骨头”


刮“四角片”

拾麻将牌

人民广场,
那时的人民广场成了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摇篮。

着棋(军棋,还要另外一人做裁判)

康乐球

观“斗鸡”,
在那时是经常看到的事。

小人书摊

那时只有儿童用品商店门口有专门供儿童玩的
小小班

那时学校规定了“小小班”。
就是住在家附近的同班同学一起做作业。

为了小孩能出人头地
“老底子”马路上街景

那时上下班这样的情况很多的。

铁路道口
自行车
当时最热门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阿拉上海人出行靠它。当时上海自行车有永久和凤凰两种牌子,但它需要凭票供应。黑市自行车券:花式150一张,平式100一张。

1)那时第一百货公司门口,是可以骑自行车的。 2)上下班靠它
3)一家三口在车上其乐融融

三轮车
有轨电车&公交车

在浙江路桥上行驶的5路有轨电车
(驾驶员是站着开车的)

那时的电车

那时公交车相当挤。 有时车门都关不上, 需要后面有人推。

一般终点站都有退休工人维护次序。
轮渡船

轮渡船,那时黄浦江上的唯一们交道工具。
轮渡牌子,来回过江6分,浦西投筹,浦东不投。

公交月票,汽车票,电车票
乌具壳

三卡,“乌具壳”一一那时常见的机功车
上海火车站

老北站
警察岗亭

那时的红绿灯转换都是手动人工操作的。
那时的外滩

那时的外滩防浪堤。
老上海的生活
如今还记得吗
1条评分金币+22
huozm32831 金币 +22 - 2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7972
金币
351943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9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5小时前
这段文字充满了对老上海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年代。以下是对文中提到的一些内容的详细解读和感受:

吆喝声与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

- 吆喝声:文中的吆喝声,如“编掏萝,鱼篓……修竹篮,竹塌……”、“箍...桶噢”等,是那时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声音。这些吆喝不仅传递了商品信息,更承载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 修鞋&伞摊:修鞋、修伞等小摊贩的存在,反映了当时人们物品使用习惯的节俭和修补文化的盛行。这些摊位不仅是生活必需品的服务点,也是社区交流的重要场所。

票证时代的记忆

- 票证制度:文中提到的购粮证、煤球卡、粮票、布票等,是那个时代物资匮乏、计划供应的见证。这些票证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消费,也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 商品价格:文中列出的各类商品价格,如籼米、粳米、标准粉、精白粉等,让人直观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这些价格背后,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

街头文化与儿童乐趣

- 街头游戏:滚钢圈、跳橡皮筋、造房子、打陀螺等游戏,是那时孩子们最喜爱的娱乐活动。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 小人书摊:小人书摊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他们在这里阅读着各种故事,享受着阅读的乐趣和知识的滋养。

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

- 自行车:自行车是当时最热门的交通工具,不仅方便实用,也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文中提到的永久和凤凰两种牌子,更是那个时代的经典记忆。
- 有轨电车&公交车:有轨电车和公交车是当时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虽然拥挤,但它们是连接城市各个角落的重要纽带,也是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
- 轮渡船:轮渡船是黄浦江上的唯一交通工具,它见证了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历史和变迁。

老上海的城市风貌

- 外滩:外滩作为上海的标志性景点,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和发展。文中的描述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外滩的繁华景象和防浪堤的坚固身影。
- 老北站与警察岗亭:老北站和警察岗亭是城市交通和治安的重要设施,它们见证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秩序和规矩。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上海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2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749
金币
326939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77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5小时前
上海记忆中的感动瞬间:从历史温情到当代力量
上海这座城市的感动,既藏在岁月沉淀的生活细节里,也体现在当代人用行动书写的责任与担当。无论是老照片里的市井烟火,还是年度人物的坚守奉献,都勾勒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一、老上海的生活印记:物质匮乏年代的温情
改革开放前的上海,物资虽不充裕,却处处充满生活智慧与邻里温情。住房条件简陋,但搪锅底、火烙铁焊补搪瓷脸盆漏洞的手艺,成了家家户户的“生活必修课”,那些装在长条塑料小口袋里的搪瓷颜料,如今已绝迹于市场,却承载着一代人的生活记忆。

70年代的青年工人学徒三年,月薪从17.84元逐年递增至21.84元,满师后36元的工资水平甚至被调侃为“36元万岁”。物价虽低,却需凭票供应:淡豆浆3分、咸豆浆4分,阳春面8分一碗,赤豆棒冰4分,奶油雪糕8分,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价格,串联起普通人简单而满足的日常。

📺 1. 9吋黑白电视机的温情岁月
家庭娱乐中心:晚饭后全家围坐观看9吋黑白电视机,屏幕虽小却是邻里羡慕的奢侈品。
抢购盛况:电视机商店人头攒动,一机难求,折射物质匮乏年代对精神生活的渴望。
💇‍♀️ 2. 弄堂里的生活美学
发型时尚:女性热衷烫发,蜂窝头、大波浪成为潮流,理发店常需排队,简易理发摊也深受老年人青睐。
服装特色:
朴素实用:蓝灰工装、的确良衬衫为主流,式样简单却整洁。
“假领子”智慧:为节省布料,用假衬衫领搭配外套,体现上海人的精打细算。1(隐含于票证时代背景)
🎫 3. 票证时代的集体记忆
凭票生活:粮票、布票、肉票、煤球卡等覆盖衣食住行,甚至买骨头需医院骨科证明。
物价缩影:
籼米 14.3元/100斤,精白粉 0.22元/斤
猪小排 0.56元/斤,煤球 2.40元/担
“36元万岁”:学徒满师后月薪36元加5元奖金,成为工人阶层的收入标杆。
🌇 4. 城市风貌与市井烟火
弄堂百景:
公用电话传呼需精确到门牌号,晾晒“万国旗”随风作响。
井边洗衣、老虎灶泡开水(1分/热水瓶)、爆米花摊(8分/壶)构成日常。
交通印记:自行车是主流工具,有轨电车驶过浙江路桥,轮渡穿梭黄浦江。
💡 这些片段承载了上海人在物质局限中的生活智慧与邻里温情。若需查看完整历史图集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2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