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阅读
  • 2回复

[猎奇]慈禧的最后一天:早晨还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1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747
金币
274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9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17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5) —

1908年11月14日,清帝国的囚徒皇帝光绪在瀛台含恨离世。

次日未时,掌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紧随其后,撒手人寰。
两人死亡时间相隔不足20小时,一个37岁壮年暴毙,一个74岁古稀病逝,究竟是巧合还是谋杀?死亡倒计时
1908年11月14日,瀛台涵元殿内,光绪皇帝躺在病榻上,呼吸微弱,面色灰暗。
这位名义上的大清皇帝,实际上的囚徒,已经在这里度过了近十年的幽禁岁月。
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紫禁城的另一端,慈禧太后正冷静地等待着他的死亡。
就在几个小时前,光绪的身体状况突然急剧恶化。

据清宫档案记载,他痛苦地蜷缩着,口中不断呻吟,御医们束手无策。
据说,他的指甲和嘴唇呈现出不自然的青紫色,皮肤上隐约可见暗斑。
这些症状在现代医学看来,与急性砷中毒高度吻合。
百年后的科学检测证实了这一点,光绪的遗骸中砷含量远超正常值,足以致命。
关于光绪之死的真相,清宫内部早有流言。
礼部尚书溥良曾亲眼目睹,在光绪临终前几小时,一名太监从慈禧的仪鸾殿端来一碗“塌喇”,也就是酸奶,声称是老佛爷特意赏赐给万岁爷的。

光绪喝下后不久,便剧烈腹痛,面色迅速转为青黑,最终在极度痛苦中咽气。
这碗看似恩赐的酸奶,很可能就是致命毒药的载体。
人们为何会有这种猜想?慈禧为何要在自己病重之际毒杀光绪?答案或许藏在她对权力的极端执着里。
光绪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四岁登基,却从未真正掌握大权。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被囚禁在瀛台,成为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囚犯。
瀛台四面环水,冬季寒风刺骨,夏季闷热潮湿,这样的环境让本就体弱的光绪病情不断加重。

1908年,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御医记录显示他长期腹泻、咳血,甚至无法下床行走。
但慈禧对他的病情似乎并不在意,直到确信他即将死去,才匆匆安排后事。
在紫禁城的另一端,慈禧的反应耐人寻味。
英国记者普兰德·拜克豪斯在日记中写道,光绪死讯传来时,慈禧“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丝毫不见病容。
她立即召集王公大臣,连夜商议光绪的后事和新帝的人选。
她的冷静和高效,不像是一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倒像是一位终于除掉政敌的统治者。慈禧的懿旨
光绪咽气,慈禧这位掌控大清王朝近半个世纪的女人或许知道,属于她的时间也不多了,但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她必须完成最后一场权力布局。

第一道懿旨是在光绪断气后立即颁布的。
"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这短短几个字,决定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归属。
她需要的是一个年幼的傀儡,而溥仪的生父载沣性格懦弱,母亲又是慈禧心腹荣禄之女,完美符合她的要求。
第二道懿旨解决了法统难题。
慈禧清楚记得同治皇帝无嗣引发的风波,这次她明确溥仪"承继同治,兼祧光绪",既安抚了宗室,又确保权力不会旁落。
这道旨意背后是张之洞等大臣的精心谋划,他们知道慈禧心意已决,只能在细节上稍作调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慈禧靠在枕上,脸色开始变得灰暗。
她强撑着精神,口述了第三道也是最重要的懿旨:所有军国政事由摄政王载沣裁定,但必须"秉承予之训示"。
这句话的玄机在于,她至死都不愿真正放权。
到了傍晚,慈禧的呼吸变得急促,太医们跪在殿外,知道大限将至。
新命令此时匆匆发出,表面上是规范摄政王礼仪,实则是为隆裕太后干政埋下伏笔。
慈禧太了解自己的侄女了,这个平庸的女人成不了第二个自己,但至少能牵制载沣。
最后一道懿旨是在回光返照时口述的。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这句话从慈禧口中说出,显得格外讽刺,如果她不想女人干政,她的一生又算什么,是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吗?
终于,慈禧让人为她换上早已备好的寿衣。
当73岁的慈禧闭上了眼睛,她布置的权力棋局看似完美,却不知清朝的江山只剩三年光阴。王朝的黄昏
1908年11月的北京城笼罩在初冬的寒意中,紫禁城接连传出的丧钟声让整个京城陷入不安。
先是光绪,后是慈禧,两位统治者的相继离世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只是观众还来不及为前一个角色的退场唏嘘,下一个角色就已经匆匆谢幕。

历史在这里按下快进键,将大清王朝最后的时光压缩成短短三年。
慈禧的葬礼极尽奢华,128名杠夫抬着金棺缓缓走过东华门,送葬队伍绵延数里。
京城市民挤在街道两旁,沉默地注视着这场耗资150万两白银的盛大仪式。
没有人知道,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是海军军费的挪用,慈禧用黄金装点自己的死亡,却让整个王朝陪葬。
在东陵隆起的土堆下,慈禧安眠在她精心打造的豪华地宫中。
墓室里堆满奇珍异宝,每一件都彰显着她生前的权势。
她特意嘱咐要在棺椁中放入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传说能保尸身不腐。

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1928年孙殿英的盗墓部队。
当炸药轰开地宫大门时,士兵们发现慈禧的尸身,那张曾经令王公大臣战栗的面容,如今只是一团模糊的血肉。
她穷尽一生追求的永恒,在短短二十年后就化为了泡影。
与此同时,光绪的崇陵显得格外冷清,这位一生不得志的皇帝,死后依然活在慈禧的阴影下。
他的陵墓规制被刻意压低,陪葬品寥寥无几。
他的一生,只是空顶着皇帝的名号。
与此同时,紫禁城里的溥仪正在长大。这个三岁登基的孩子根本不明白"皇帝"二字的含义,他更关心御花园里的蝈蝈和奶妈手里的点心。

摄政王载沣焦头烂额地应付着各地传来的奏报,革命的火种已在武昌点燃。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时,殿外飘着一场雪,大清的灭亡安静得就像一片雪花落地。
回望1908年那个深秋,慈禧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种种安排,都成了徒劳的笑话。
她以为精心挑选的继承人能延续爱新觉罗氏的统治,她以为权力交接的天衣无缝能确保江山永固。
但她没算到历史洪流的不可阻挡,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最后一个真正掌控中国的统治者。
那些临终前的权谋算计,最终都化作史书上一段简单不够的故事。

颐和园的长廊依旧蜿蜒,昆明湖的碧波仍然荡漾,再没有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没有郁郁寡欢的皇帝。
权力如烟云般消散,唯有历史的教训长存。
1条评分金币+14
wowoni 金币 +14 - 08-1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774
金币
327040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14
慈禧最后一天的政务与权力交接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1908年11月15日)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权力交接的核心安排。上午,她如常主持朝政,重点处理光绪帝的后事细节,包括葬礼规格、祭祀流程等事务。

同时,由于光绪无子嗣,她主导召开王公大臣会议,最终选定道光帝曾孙、醇亲王奕譞之孙溥仪为新帝,其父亲载沣为摄政王,这一决策既考虑了血统正统性,也确保了权力过渡的平稳。

临终前的权力巩固与形象塑造
删改遗诏的政治考量:下午,慈禧在身体出现不适后,紧急修改临终遗诏,删除了涉及“训政”的条款,试图抹去长期掌权的痕迹,塑造“辅佐幼主”的政治形象。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对自身历史评价的刻意修饰,避免留下“贪权”的负面标签。

仓促却有序的临终安排:尽管病情突发(确诊为痢疾复发),她仍坚持完成继位诏书的最终审定,随后在意识模糊前示意太监为自己穿上寿衣。傍晚时分,她口中被放入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夜明珠,标志着临终仪式的完成。
历史疑云与权力博弈的尾声

慈禧与光绪帝的死亡时间仅相隔20小时,这一“双重离奇大限”引发百年争议。据后世研究推测,光绪帝的死因可能与中毒相关,但无直接证据指向慈禧。不过,慈禧在最后一天的强势安排——尤其是选择年幼的溥仪而非成年宗室继位——凸显了她对权力的终极掌控欲。

她的离世也标志着清朝最后一个权力核心的崩塌,为三年后的辛亥革命埋下伏笔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8-1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8018
金币
352090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0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14
光绪与慈禧的死亡之谜

1908年11月14日,清帝国的囚徒皇帝光绪在瀛台含恨离世。次日未时,掌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紧随其后,撒手人寰。两人死亡时间相隔不足20小时,一个37岁壮年暴毙,一个74岁古稀病逝,究竟是巧合还是谋杀?

光绪的死亡真相

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内,躺在病榻上,呼吸微弱,面色灰暗。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近十年的幽禁岁月。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而紫禁城的另一端,慈禧太后正冷静地等待着他的死亡。

据清宫档案记载,光绪的身体状况突然急剧恶化。他痛苦地蜷缩着,口中不断呻吟,御医们束手无策。据说,他的指甲和嘴唇呈现出不自然的青紫色,皮肤上隐约可见暗斑。这些症状在现代医学看来,与急性砷中毒高度吻合。

百年后的科学检测证实了这一点,光绪的遗骸中砷含量远超正常值,足以致命。关于光绪之死的真相,清宫内部早有流言。礼部尚书溥良曾亲眼目睹,在光绪临终前几小时,一名太监从慈禧的仪鸾殿端来一碗“塌喇”,也就是酸奶,声称是老佛爷特意赏赐给万岁爷的。光绪喝下后不久,便剧烈腹痛,面色迅速转为青黑,最终在极度痛苦中咽气。

慈禧的权力布局

慈禧太后在光绪死后立即召集王公大臣,连夜商议光绪的后事和新帝的人选。她的冷静和高效,不像是一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倒像是一位终于除掉政敌的统治者。

第一道懿旨是在光绪断气后立即颁布的。“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这短短几个字,决定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归属。她需要的是一个年幼的傀儡,而溥仪的生父载沣性格懦弱,母亲又是慈禧心腹荣禄之女,完美符合她的要求。

第二道懿旨解决了法统难题。慈禧清楚记得同治皇帝无嗣引发的风波,这次她明确溥仪“承继同治,兼祧光绪”,既安抚了宗室,又确保权力不会旁落。

第三道也是最重要的懿旨:所有军国政事由摄政王载沣裁定,但必须“秉承予之训示”。这句话的玄机在于,她至死都不愿真正放权。

王朝的黄昏

1908年11月的北京城笼罩在初冬的寒意中,紫禁城接连传出的丧钟声让整个京城陷入不安。先是光绪,后是慈禧,两位统治者的相继离世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慈禧的葬礼极尽奢华,128名杠夫抬着金棺缓缓走过东华门,送葬队伍绵延数里。京城市民挤在街道两旁,沉默地注视着这场耗资150万两白银的盛大仪式。没有人知道,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是海军军费的挪用,慈禧用黄金装点自己的死亡,却让整个王朝陪葬。

在东陵隆起的土堆下,慈禧安眠在她精心打造的豪华地宫中。墓室里堆满奇珍异宝,每一件都彰显着她生前的权势。她特意嘱咐要在棺椁中放入那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传说能保尸身不腐。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1928年孙殿英的盗墓部队。

与此同时,光绪的崇陵显得格外冷清。这位一生不得志的皇帝,死后依然活在慈禧的阴影下。他的陵墓规制被刻意压低,陪葬品寥寥无几。

紫禁城里的溥仪正在长大。这个三岁登基的孩子根本不明白“皇帝”二字的含义。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时,殿外飘着一场雪,大清的灭亡安静得就像一片雪花落地。

回望1908年那个深秋,慈禧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种种安排,都成了徒劳的笑话。她以为精心挑选的继承人能延续爱新觉罗氏的统治,她以为权力交接的天衣无缝能确保江山永固。但她没算到历史洪流的不可阻挡,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最后一个真正掌控中国的统治者。

颐和园的长廊依旧蜿蜒,昆明湖的碧波仍然荡漾,再没有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没有郁郁寡欢的皇帝。权力如烟云般消散,唯有历史的教训长存。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8-1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