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结论
足协这次“先定技术总监、再定国足主帅”的新流程,是一次迟到的“补课”:只有把技战术顶层设计统一了,国家队选帅才不会继续沦为“谁嗓门大谁说了算”的轮回。
一、旧流程的病灶
1. 部门割据:国管部、青少部、女子部各拉各的选帅小组 → 10 支国字号 10 种战术语言。
2. KPI 错位:洲际赛“不出线=零分”,没人敢为长期风格买单。
3. 非专业拍板:七年前潍坊杯就指出“11 支队 10 国教练”,今天依旧。
二、新技术总监的三张考卷
| 必答题 | 及格线 | 加分项 |
|---|---|---|
| 统一技战术大纲 | 成年队+3 支梯队共用同一套“母本” | 每半年修订一次并公开白皮书 |
| 建立教练人才库 | 列出 50 人长名单(外 30、中 20) | 附战术 DNA 标签(高压/防反/传控) |
| 设计换帅 SOP | 72 小时内启动应急程序 | 含心理、语言、文化适配度评分表 |
三、可立即落地的两步
1. T+7 天:技术总监到岗后先冻结所有国字号换帅流程,统一用“战术 DNA”面试模板。
2. T+30 天:发布《中国国字号技战术纲领 V1.0》,成年队、U23、U20、U17 共用同一套关键词(压迫强度、出球线路、转换节奏),任何新帅必须签字承诺执行。
四、一句话送给未来主帅
“你可以带自己的助手,但必须先把球队装进中国足球统一的战术模具里——否则,下一个下课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