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为中国AI人才跳板?
近年来,在AI领域人才流动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趋势,引发了“美国成为中国AI人才跳板”这一话题的讨论,以下将从人才流动趋势、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曾经的人才流向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下属的麦克罗波洛智库曾根据2022年NeurIPS会议作者数据进行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调查发现,中国是最大的AI人才输出国,美国顶级AI机构中有接近四成的人才来自中国,甚至略微超过了美国本土人才的比例。以OpenAI的GPT - 4贡献者名单为例,团队中的32位中国背景研究人员中,接近八成都在美国读研究生,并且后续留在美国AI领域工作。
现在的转变
但近两年情况有了变化。以DeepSeek团队为例,对其相关作者中49位曾有美国高校或科研机构经历的研究者进行梳理发现,将近四成(19人)最初在中国接受教育,随后赴美深造,最终回到中国加入本土机构;另有11人虽然早期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学习、工作,但最终也选择在中国落脚。相比之下,仅有7个人是在中国读本科,赴美读研并留美工作,在DeepSeek团队中并不占主流。
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中国自身AI发展环境改善
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中国已经具备了独立培养AI人才的能力。对DeepSeek 201位有明确隶属信息的作者分析后发现,超过一半(111人)始终在中国机构接受培训并任职,没有海外学习和留学的经验。隶属本土机构的作者占据了多数,2025年时,201位具有明确隶属关系的作者中171人隶属于中国机构。
机构网络广泛:这些作者的隶属机构网络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主,也包括少量来自企业、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背景,并且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节点。中国科学院直接关联18名DeepSeek作者,若将其下辖的附属单位纳入计算,覆盖的作者总数达到53人,几乎构成了DeepSeek作者网络的主干。
产业需求增长与政策支持:中国AI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AI发展的政策,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例如清华大学新成立的AI学院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正在全球范围内招揽人才
美国方面的因素
签证限制和地缘政治紧张:美国的签证政策限制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使得中国科学家在美工作受限,许多人转而选择留在国内或回国发展。
内部团队差异问题:以OpenAI为例,其团队中存在少数明星研究员贡献突出,拉高了整体指标,但大多数成员学术产出相对有限,内部差距较大的问题,这可能也影响了部分人才的选择。
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推动AI产业发展:大量人才回流将为中国AI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AI领域的竞争力。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回流人才带来的国际先进经验和研究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AI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美国的影响
人才流失挑战:部分优秀的中国AI人才回流可能会使美国AI产业面临一定的人才流失挑战,影响其在某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创新能力。
促使政策调整: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美国可能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以应对人才竞争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