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新华社报道“媒体艺术与科学”论坛暨“人工智能艺术联盟”成立仪式
新华社报道的“媒体艺术与科学”论坛暨“人工智能艺术联盟”成立仪式,展示了中国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以下是对该报道的点评:
1. 跨学科合作的典范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四邮四电”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体现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也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平台。
2. 理论前沿与实践创新的结合
报道中提到,与会专家和学者共话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交叉领域的理论前沿、实践创新与未来趋势。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讨论方式,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人工智能艺术联盟的成立意义重大
人工智能艺术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联盟的成立不仅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AI时代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突破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4. 聚焦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任雄飞在致辞中提到,联盟将聚焦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打好平台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服务发展的组合拳。这表明,联盟的成立不仅是学术界的盛事,更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5. 强调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双聘教授孙立军在致辞中提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解决三大关键课题:守护想象力这一人类创造力的最后壁垒,提升大学教育中的审美能力以回应美的命题,强化彰显中华五千年审美传统的执行力。这些观点对于推动AI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 平衡技术精进与艺术超越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数字艺术与动画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歌东在致辞中强调,技术多是对自然的追随,而艺术的核心追求在于超越自然桎梏。这一观点指出了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关键所在,即在技术精进的同时,保持艺术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7. 国际合作与本土培养并重
虽然报道中没有详细提及国际合作的情况,但可以预见,人工智能艺术联盟的成立将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契机。同时,联盟也将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为中国AI艺术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综上所述,新华社报道的“媒体艺术与科学”论坛暨“人工智能艺术联盟”成立仪式,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跨学科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国家战略等方式,人工智能艺术联盟有望成为推动中国AI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