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后20年无复发,可借鉴的3个好习惯
虽然没有直接关于四川女子确诊脑梗后20年无复发的相关资料,但结合其他研究和医生建议,以下3个好习惯可能有助于预防脑梗复发,值得借鉴:
均衡饮食
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脑梗复发至关重要。脑梗患者应避免高盐饮食,多摄入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调节血压,维持血管的健康。同时,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像全谷物、豆类、蔬菜,能够避免血糖快速升高。糖尿病患者通常伴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加剧脑梗的风险,稳定的血糖不仅能帮助防止脑梗的复发,还能减少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对心脑血管有益,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健康,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脂水平。脑梗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既能增强体力,又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压力。每周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脑梗复发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运动还能够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强大脑的认知功能。
乐观心态与情绪管理
情绪过于激动会诱发脑梗的复发,脑梗患者在遇到事情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精神过于紧张。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预防疾病复发。拥有乐观心态的老人,往往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减少因情绪波动对血管和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脑梗患者的饮食指南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合理的饮食对于患者病情改善和康复十分重要。以下是脑梗患者的饮食指南:
认识脑梗与饮食的关系
脑梗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基础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模式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还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
饮食原则
低盐饮食
脑梗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 6 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的风险。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咸菜、火腿、酱油等高盐食物,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无添加盐分的食材,并合理调味,减少盐的用量。
低脂饮食
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患者应选择低脂食物,如瘦肉、鱼类、低脂奶制品和植物油等;避免食用肥肉、黄油、奶酪等高脂肪食物,以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低糖饮食
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增加脑梗的风险。患者应控制糖分摄入,尽量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和饮料,如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等。
高纤维饮食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预防便秘,对脑梗患者尤为重要。患者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绿叶蔬菜、水果等。
适宜的食物选择
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果
猕猴桃:富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 C 和硒的含量丰富。长期食用,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
柑橘:抗氧化成分最高,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草莓: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溢血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功效。可以泡茶、煮粥、煎汁,是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极好食品。
其他有益食物
蕨菜:含有萝卜素、维生素 C、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 16 种以上氨基酸,具有恢复脑细胞功能、安神降压的作用。
大蒜:可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延缓血管硬化,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动脉硬化,预防血栓形成。
黑木耳:能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效益。
西瓜汁:富含维生素 A、B、C 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的作用。
优质蛋白质食物
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还富含其他有益营养素,如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
健康脂肪食物
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硬化。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包括橄榄油、坚果、深海鱼类等。
复合碳水化合物食物
选择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谷类、薯类等。这些食物不仅提供能量,还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和肠道健康。
需要避免的食物
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这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最终导致血栓复发。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应少吃,花生等含油脂多的食物也要少食。
肥甘甜腻、过咸刺激助火生痰之品
甜味饮品、奶油蛋糕等甜食应少摄入;酱、咸菜等也应少吃。
个性化饮食调整
每个脑梗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饮食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更加严格地控制盐分摄入;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需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和选择低糖食物。
饮食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
脑梗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在调整饮食时,患者应注意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患者在调整饮食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食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除了上述的饮食调整外,脑梗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饮食的卫生和新鲜度,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脑梗后心理调适技巧
脑梗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有效的心理调适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脑梗后心理调适的技巧:
自我心态调整
积极面对病情:患者应正视自己脑梗的事实,认识到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逐渐恢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调动身体的康复潜能,提高康复效果。
学习应对技巧: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康复讲座等方式,了解脑梗的治疗和康复知识,学习应对疾病带来的各种问题的技巧,增强心理韧性。
培养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绘画、书法、听音乐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丰富生活内容,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借助外部力量
心理支持
与家人朋友交流:患者应多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家人和朋友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减轻孤独感和心理负担。
参加支持小组:加入脑梗患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康复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和支持。在小组中,患者可以了解到他人的康复历程,增
强自己康复的信心。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方法,如心理疏导、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促进心理康复
康复活动参与
参与康复训练:按照医生和康复师的建议,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取得的进步,如肢体功能的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等,能让患者看到自己的恢复情况,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康复信心,逐渐重建自我价值观。
制定康复计划:与医生和康复师一起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奖励,激励自己继续前进。
生活习惯调整
合理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避免高胆固醇和高糖分的食物。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同时也对心理状态有积极的影响。
适量锻炼: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游泳等,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释放身体内的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恢复,缓解疲劳和压力,使患者在白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药物辅助治疗
针对脑梗塞后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等。但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脑梗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脑梗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需根据患者所处时期、功能障碍类型等进行综合安排,以下是详细介绍:
康复前期评定与基础治疗
康复治疗之前要先做康复评定,逐个评定出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相应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患者,在急性期需进行溶栓、西药、抗凝、合理降压等治疗。经过急性期治疗后,还需及时开展康复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可以口服神经节苷酯、乙酰谷氨酰胺来营养神经,若梗塞病灶较多,可服用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控制和清除梗死病灶。存在高血压的患者,要控制好血压,可口服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马来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若存在冠心病或尿蛋白升高,可选用 ACEI 类药,如福辛普利等1。
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方法
急性期(刚发病,在神经内科住院期间)
待病情稳定后要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良肢位摆放:使瘫痪的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引起关节僵硬、废用性挛缩现象。如踝关节处于走路的姿势位置,肘关节处于伸直的位置,膝关节处于伸直的位置。
物理刺激:进行肢体的电刺激、针灸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吞咽训练:针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专门训练,也可采用针灸以及理疗的治疗方法。
早期坐起:帮助患者早期坐起来,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
出院后在康复科时期
可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转移训练:帮助患者学习如何在床、轮椅、座椅等之间进行转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步行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耐力持久训练、起立、站立平衡、步行、慢跑等,逐步加大强度,为重新恢复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上肢手功能训练:让上肢持物锻炼上肢功能,手部功能锻炼可让手系鞋带、做翻书的动作以及爬墙的动作等,也可进行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等日常活动训练,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将人体生理活动信息进行处理和放大,以视觉或听觉等方式反馈给患者,让患者根据反馈信息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生理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专项训练:伴有言语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做专项的言语认知训练,如让患者大声地朗读报纸、锻炼发音、与人进行交谈等。
后遗症期(大约半年以后回家中)
主要以主动运动为主,日常生活尽可能自己完成,减少别人的帮助,从而锻炼瘫痪侧肢体,还要多走路。同时可继续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精细动作训练,如写字、洗脸等,进一步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不同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运动障碍
按摩与被动运动:对于早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家人对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家属或者康复人员还可对患肢进行被动活动,包括按摩肢体、关节、肌肉等,一般每天做 3 次,每次 10 - 15 分钟。稍微能活动的患者可坐在凳子或椅子上做踢腿、伸膝等活动。
主动运动:当病人肌力恢复到 3 级以上,可让病人自己进行康复锻炼,用健侧手或脚辅助对侧瘫痪的手脚进行活动,每次 10 - 15 分钟,一天做 3 次,持续 1 个小时左右。能直立行走后,可进行散步、慢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但锻炼时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语言功能障碍
让患者大声地朗读报纸、锻炼发音、与人进行交谈,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吞咽困难
可进行针灸以及理疗的治疗,同时进行专门的吞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脑梗康复训练最好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训练方案。同时,患者和家人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此外,脑梗塞属于高复发疾病,患者一定要根据医嘱科学准确地用药,定期到医院复诊,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