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宝藏小县城的石刻与龙桥之美
在四川,有不少藏着明清龙桥和宋代石刻的宝藏小县城,其中泸县就极具代表性。
泸县明清龙桥群
龙桥历史与数量
泸县的龙桥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治平年间,明清两代建造最为盛行。截至2024年数据显示,现已发现的泸县龙桥有179座,这里拥有中国唯一的明清龙桥群,境内明清龙桥数量多且保存完好,堪称古桥建筑之一大奇观。
代表龙桥——龙脑桥
龙脑桥是泸县龙桥中最为出名的一座,它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县玉蟾街道龙桥文化生态园内。龙脑桥的桥墩除龙首外,还雕有狮首、象首、麒麟首等传统瑞兽,造型优美,气势雄伟。明代雕刻工艺以“粗大明”著称,在龙脑桥上体现为大而不失其犷、细而不失其纤,既注重力感和气势的表现,又留意于细节的刻画,古朴浑穆,气象雄奇,是中国古代桥梁艺术与雕刻艺术的瑰宝。
泸县宋代石刻
宋代石刻博物馆概况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于2018年初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4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50件,包括一级文物120件、二级文物145件、三级文物285件,尤以宋代石刻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技艺精湛,成为展陈的主题和重点。
宋代石刻体现的生活场景
在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中,石刻上有正在开门的小姑娘、举办婚礼的新婚夫妻、执扇的伺宴侍女、手持利剑的武士等,每座石刻都雕刻精美,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宋代的世俗生活。常见宋人的器用有镜子、交椅、执壶、温碗、香盒、各式兵器等,墓主人将生前器用带入地下,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这些石刻兼具美学艺术价值和音乐舞蹈艺术价值,能让人们窥探南宋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
博物馆镇馆之宝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浮雕青龙石刻”,长217厘米、宽66厘米、厚17厘米。龙头回首朝向龙尾,龙眼圆睁,嘴张开,露出牙齿;龙身细长,刻满鳞甲,背呈脊椎状;四足粗壮有力,踏于祥云之上;左侧后足处刻有一枚火焰宝珠,丰富的细节让青龙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此外,四川安岳县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石刻资源的小县城,全县有200余处历代石窟,10万余尊造像遍布乡村,大多是宏伟的唐代造像和精美的宋代造像,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10处,扮演着上承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