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锅鸡介绍
历史渊源
汽锅鸡是著名滇菜之一,发源于云南建水县,早在200多年前就在滇南流传,清代乾隆年间便在滇南一带流行。相传是临安府(今建水县)福德居厨师杨沥发明的吃法。当时知府为取悦天子征求佳肴,杨沥制作的汽锅鸡入选,却不料汽锅被盗,他被问欺君之罪,幸得皇帝问明真相免其一死,还把福德居改名为“杨沥汽锅鸡”,从此汽锅鸡名声大振,成了滇中名菜。汽锅的前身是陶制火锅,汽锅鸡的前身是杨林鸡,早年云南杨林、建水等地用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偎仔鸡叫“杨林鸡”,煨鸡的陶制火锅叫“杨林锅”。
食材与制作
食材
汽锅鸡主要食材为鸡,一般选择肥瘦适中的鸡,现宰现做最佳,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喜好搭配竹荪、宣威火腿、虫草、天麻、三七、山药、胡萝卜等食材,还需要准备葱姜、鸡油、料酒、盐、白胡椒等调料。
制作方法
做法一
准备食材并处理:将鸡切成3厘米见方块,姜切片,整葱切两段并用刀背拍松,掏出鸡油备用。鸡块入锅氽过洗净挤干。
装锅:将鸡块装入汽锅内,若配以决定基础味道并需要长时间蒸才能出味道的食材(如宣威火腿等),一起放入,最后铺上葱姜、适量鸡油。
蒸煮:烧开一锅水,将汽锅坐于烧水锅上,若汽锅和烧水锅的接缝处漏气,用面糊糊上,盖汽锅盖。过10分钟检查一次,若汽锅内已有较多汤水,说明鸡肉没有控干,拿出来重复处理鸡块的步骤,并将鸡肉渗出污水倒出、汽锅重新洗净。开始长期蒸馏过程,由蒸馏产生的汤水会一点点增多,若烧水锅较小,中间要检查烧水锅内是否烧干并补充。根据锅的大小,2 - 4个小时内能够做好,以汤量和锅所对应的食用人数分量为准。若配以竹荪或类似食材,根据种类不同,在起锅前半小时左右放入。若食用第二次,尽量不要动鸡肉,第一次剩的鸡油可以加入一些。
做法二
腌制鸡块:鸡肉洗净斩成小块,加入盐、白胡椒腌制半小时,然后将鸡块均匀的码在汽锅四周,在鸡肉表面铺上姜片。
密封与蒸煮:准备一个直径和汽锅差不多的汤锅,加入清水,将一块干净的毛巾浸湿,围在汤锅四周,放上汽锅,用毛巾将汤锅和汽锅的边缘密封;若家里没有合适的汤锅,也可将汽锅放入蒸锅中。大火将水烧开后,转成小火慢慢炖2个半小时,直到鸡肉成熟为止。
做法三
腌制鸡块:土鸡洗净斩小块,虫草菇掐根部,葱切段、姜切片。鸡块放入容器中,加入葱段、姜片,调入料酒用手抓匀,腌制2小时以上。
装锅与蒸煮:腌制的鸡块装入汽锅内,码入虫草菇、葱姜、适量盐,将汽锅放入蒸锅内,加足量水保持沸腾状态,蒸约3 - 4小时。
做法四
准备食材:土鸡宰杀后洗净、剁成块,将山药和胡萝卜按喜好切块铺在锅底,洗净的土鸡码在上面,上面放葱姜,调入料酒。
蒸煮:砂锅里放足量的水,烧开后用湿布围在砂锅边,将汽锅放上去,大火煮开转中火,保持砂锅内水沸腾,蒸三个小时,期间要注意砂锅内的水量,水少时必须添加热水。
特点与功效
特点
汽锅鸡烹制方法特殊,鸡肉细嫩、汤汁鲜美、原汁原味、富于营养。开宴时揭开盖子,热汽扑面,香溢四座,肉粑骨离,鸡块鲜嫩,汤汁甜美。制作汽锅鸡的餐具用建水的土陶汽锅味道才正,建水汽锅外形古朴,构造独特,肚膛扁圆,正中立有一根空心管,蒸汽沿此管进入锅膛,经过汽锅盖冷却后变成水滴入锅内成为鸡汤
功效
汽锅鸡有补虚养身、补血、健脾开胃的功效。在汽锅鸡中加入三七、虫草、天麻等滋补药材后,味道更加鲜美,还具有大补气血的作用,对冠心病、虚弱贫血症有显著疗效,还有润肺、补肾功能。
文化意义
汽锅鸡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建水陶器已有千年以上历史,人们形容建水陶“明如水,亮如镜”,“体如铁石,音如磬鸣”。六十年代周总理出国访问,曾携带建水紫陶汽锅、花瓶作为礼物赠送外国朋友。汽锅鸡在国内外均享盛誉,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云南十大经典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