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人不会无缘无故患脑梗?医生劝告:平时改掉5个坏习惯,别大意了[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13
金币
43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2

“我一直以为自己挺健康的,没想到检查出来脑血管已经有斑块了。”一个46岁的销售人员,在单位组织的体检后说了这句话。
他并不肥胖,血压也正常,甚至每年体检从没出过什么问题。但在脑部检查时,医生发现他颈动脉有明显粥样硬化斑块。他完全没想到,问题会在脑子里开始。
人不可能毫无征兆地出事,特别是脑梗。任何血管性疾病,不是突然冒出来,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造成。
多数人都在关注血压、血脂、血糖这些表面的数据,却忽略了背后真正让血管受损的,是生活里那些看起来“习惯性”的选择。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病,但一旦成为常态,就能在身体里悄悄制造出一个病的环境。
缺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人白天忙工作、晚上又不想喝水怕起夜,饮水量常年不足。身体能忍,血管却不能。
水分是维持血液流动性的基础,当水摄入不够时,血浆浓度升高,血液黏稠度上升,小血管的通透性也变差。最先受影响的,就是大脑的微循环。
特别是清晨,人体本身就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血栓更容易形成。长期缺水,让脑血管一直在“干运行”,是最容易诱发脑梗的基础。

很多人以为渴了再喝就行,但渴已经是轻度脱水的表现。等口渴再补,血液已经开始高浓度运行。
这种慢性缺水带来的血液粘稠和内膜损伤,远比短期暴饮暴食危险得多。
特别是中老年人,肾功能下降、代谢变慢,更需要稳定水分来维持血液循环状态。如果这点做不好,所有的药物、饮食控制都只是临时遮挡。
再说吸烟。几乎没人不知道抽烟伤肺伤血管,但还是有太多人用“老烟民不也活得好好的”当借口。

问题是,不是每个人的血管都能承受同样的刺激。
尼古丁本身是强收缩血管的物质,它通过交感神经系统释放肾上腺素,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血管内壁长期在高压下运行,内皮细胞受损,粥样硬化加速形成。
更关键的是吸烟产生的氧化物直接攻击血管内皮,使其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斑块形成几率。
这些斑块不一定大到马上堵住血管,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让血流变得不平稳。

当血流撞击斑块边缘,容易形成小血栓,随着血流进入脑部微循环后堵塞毛细血管,就成了最典型的小血管型脑梗。这种脑梗常被忽视,但却能反复发作,长期影响认知功能和行动协调。
更麻烦的是,很多抽烟者同时饮酒。酒精的作用比吸烟更复杂。短期看,它有舒张血管的效果,但这是一种“假放松”,过后反而加重血管负担。
长期饮酒的人会出现血脂升高、甘油三酯异常、肝功能受损等问题,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血液代谢,使血液内含脂颗粒物增多,增加血管堵塞风险。
酒精还会扰乱神经系统调控能力,使血压更容易出现剧烈波动。

血管内压力一旦失衡,弱处最先出事。大脑的血管结构本就脆弱,一次过量饮酒、一次熬夜饮酒,都可能成为脑梗的触发点。
有些人以为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但忽略了量的概念。一旦超过身体代谢极限,酒精就是促病因子,不是保护因子。
除了这些化学性破坏,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物理层面的问题——久坐。
长期不运动或者久坐不动,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最大敌人。

很多上班族一天坐七八个小时,中间几乎不起身,血流在下肢滞留,大脑的供血效率下降。更严重的是,久坐让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更容易出现滞缓,增加血栓形成机会。
久坐造成的不仅仅是静脉压力升高,还包括动脉内膜的剪切力减少。剪切力是血流对血管内壁的“洗涤作用”,一旦下降,脂质沉积更容易发生。
久坐也让身体进入一种“能量保存模式”,内分泌状态改变,胰岛素抵抗增加,血脂水平慢慢抬升,这些都会共同作用于血管健康。
更让人警觉的是,久坐会降低脑部氧气供应。很多人工作时容易头晕、注意力下降,不是困,是血液供应不够。

久而久之,大脑适应了低供氧状态,一旦遇到激烈变化,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或者突然起床,血压突然波动,就可能造成供血断裂,引发脑梗。
这种从“静”到“动”的切换,是脑血管最难承受的状态。
最后一个要说的是饮食习惯。高盐饮食是中国人群里特别常见的风险因素。
过多钠摄入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内张力,诱发血管内膜损伤。

尤其是长期摄入腌制品、咸菜、外卖重口味食物的人,血压即便不立即升高,血管长期在潜在紧张状态下,也会慢慢失去弹性。
高盐不光引起高血压,它还促使水分潴留,造成血容量增加,让心脏负担加重。
更关键的是,高盐常伴随着高油。口味重的人往往偏好油炸、重调味、甜咸混合食物,这类饮食结构对血脂极其不利。
一旦血脂长期超标,血液中的脂蛋白结构改变,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加速,斑块就这么一点点长出来了。没有人一天吃顿咸菜就得病,但天天这么吃,身体就一点点往脑梗方向靠。

这些习惯表面看起来并不剧烈,不像暴饮暴食、不像大病大痛。但正是这种“平稳的破坏”,让身体慢慢丧失自我修复能力。
血管并不会主动发出警报,除非问题已经严重到临床水平。而这个过程,很可能已经过去了五年十年。
把脑梗当作突发事件,是种错误的认知。脑梗不是一秒钟形成,是一个缓慢积累、最终爆发的结果。
真正决定一个人脑血管命运的,不是体检单上的某一项,而是他每天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喝不喝水,动不动身,吃不吃咸,抽不抽烟,喝不喝酒,这些事每个人都能决定,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意。
那问题来了——如果现在改掉这些坏习惯,是不是还来得及?
答案是肯定的。血管虽然没有痛觉,但它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只要供血、供氧、代谢环境稳定,哪怕已经形成轻度硬化斑块,身体也有可能形成新的侧支循环,维持脑部供血。不做坏的事,比做再多“补”的事更有效。

问题不在已经做错了多少,而在愿不愿意现在就停手。身体能承受的错,不多了。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06-2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267
金币
264009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7
确实,人不会无缘无故患脑梗。根据医生的研究与建议,脑梗的发生通常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密切相关。为了有效预防脑梗,以下五个坏习惯需要特别注意并加以改正:

1. 长期缺水
长期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提高血栓形成的风险。当身体缺水时,血液流动变得缓慢,如果再结合血管壁上的斑块或高血脂情况,就更容易引发脑梗。

2.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不仅会扰乱激素水平,还会使交感神经持续处于亢奋状态,导致血压波动剧烈,增加血管壁的压力。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进而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

3. 吸烟
吸烟是导致脑梗的重要因素之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增加血液粘稠度,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提升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导致血液流动不畅,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相较于经常运动的人发生脑梗的风险更高。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梗的风险。

5.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增加脑梗的风险。选择富含纤维、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通过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脑梗的发生风险。请务必重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保障自身的健康。

脑梗预防的关键因素
脑梗,也称为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疾病。预防脑梗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

1.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梗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并保持血压稳定,可以有效降低脑梗的风险。

2. 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血管并发症,包括脑梗。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措施。

3. 降低血脂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增加脑梗的风险。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和药物治疗,降低血脂水平也是预防策略的一部分。

4.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戒烟并限制饮酒量对于预防脑梗至关重要。

5.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肪蛋白质,减少盐、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脑梗的风险。

6. 控制体重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脑梗的风险。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是必要的。

7.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脂、血糖、血压、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有助于早期干预。

8. 增加运动
适度的身体活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降低脑梗的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9. 避免久坐
长时间久坐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减缓血液循环,增加脑梗的风险。定期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静坐。

10. 管理情绪
长期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学会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日常预防习惯(如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量,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等)也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方面。

总预防脑梗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降低脑梗的风险,保护心血管健康

健康饮食在预防脑梗(即脑梗塞)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通过健康饮食来降低脑梗风险的具体方法,这些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建议:

1. 保持清淡饮食
减少盐分、糖分和油脂的摄入量是预防脑梗的基础。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1。
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油脂、油炸食品以及部分糕点。

2. 适量饮水
适量饮水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预防脑梗。
3. 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摄入
适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4. 控制基础病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措施。
对于高血压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对于高血脂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

5. 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过量饮酒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问题。因此,应坚决戒烟限酒。
红酒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软化血管,但白酒和啤酒会使血管明显扩张,对血糖、血脂以及血压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不可以喝白酒和啤酒。

6.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7. 增加钾摄入
钾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预防脑梗塞。建议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3。

8. 增加抗氧化剂摄入
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血管的损伤。建议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
9. 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塞,因此需要控制血糖水平。建议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定期监测血糖。

10. 选择低盐食物
患者可以选择低盐的食物,比如白菜、莴笋、萝卜、茄子等,能够避免因为血压波动而出现脑梗。

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包括增加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控制盐、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维生素、钾的摄入,以及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5。同时,结合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进一步降低脑梗的风险。

对于脑梗高危人群来说,自我检测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自我检测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观察症状
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特别是身体的一侧。如果尝试微笑时发现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或者双臂平举10秒钟时,一侧手臂无力下垂,则可能是脑梗的症状2。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尝试说一句话,如果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失语的情况,则需要警惕。

视力问题:突然出现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
头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突然感到头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剧烈头痛: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且通常是单侧头痛1。
2. 测量血压
高血压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测量血压,并将结果与医生的建议进行比较。如果血压过高或波动过大,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正常血压范围一般是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如果多次测量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就可能是高血压。

3. 检查血糖和血脂
高血糖和高血脂也与脑梗的发生有关。检查血糖和血脂水平,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控制和治疗。

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如果它的水平过高,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 评估心血管健康
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房颤等,也会增加脑梗的风险。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其他相关风险因素,应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建议。

5.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脑梗非常重要。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减少压力等。

注意事项
自我检测只能提供一些线索,但不能确诊脑梗。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应立即就医。
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和治疗。
通过以上方法,脑梗高危人群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1条评分金币+8
妞妞乐乐 金币 +8 - 06-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842
金币
274057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7
脑血管斑块的形成与预防

你提到的46岁销售人员在体检中发现颈动脉有明显粥样硬化斑块,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例子。尽管他并不肥胖,血压也正常,但脑血管斑块的形成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健康指标。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脑血管斑块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改善这些问题。

1. 水分摄入不足
缺水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身体缺水时,血浆浓度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小血管的通透性变差,这会直接影响大脑的微循环。特别是清晨,人体处于相对脱水状态,血流速度减慢,血栓更容易形成。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
- 每天至少喝8杯水(约2升)。
- 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因为口渴已经是轻度脱水的表现。
- 特别是在清晨起床后,应该立即喝一杯温水。

2. 吸烟
吸烟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粥样硬化加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尼古丁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血管内壁长期在高压下运行,内皮细胞受损,粥样硬化加速形成。吸烟产生的氧化物还会直接攻击血管内皮,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

建议:
- 尽量戒烟,可以通过替代品如口香糖或贴片来帮助缓解戒断症状。
- 如果戒烟困难,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 饮酒
长期饮酒会导致血脂升高、甘油三酯异常、肝功能受损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血液代谢,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酒精还会扰乱神经系统调控能力,使血压更容易出现剧烈波动。

建议:
- 限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酒(约30毫升),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酒(约15毫升)。
- 尽量避免过量饮酒和熬夜饮酒。

4. 久坐不动
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流在下肢滞留,大脑的供血效率下降。久坐还会降低脑部氧气供应,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

建议:
- 每小时站起来活动5-10分钟。
- 工作时可以使用站立办公桌。
- 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5. 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内张力,诱发血管内膜损伤。长期摄入高盐食物还会促使水分潴留,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建议:
- 控制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 尽量减少腌制品、咸菜、外卖重口味食物的摄入。
-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6.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并干预相关风险因素。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建议:
- 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监测斑块的变化。
- 如果有家族病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应更加频繁地进行检查。

结论
脑血管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戒烟限酒、避免久坐、控制盐摄入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脑血管斑块的形成。只要现在开始行动,身体仍然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06-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