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炎炎,皮肤上的汗珠不断滚落,而你体内的血糖值却可能正在悄然攀升——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糖尿病患者在夏季面临的残酷现实。

你可能从未想过,当气温每上升1℃,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会增加3.5%,而当气温超过32℃时,血糖监测仪器的准确性会下降约20%。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夏季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高发期,住院率较其他季节高出近三成。
夏季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一场隐形的"双刃剑":一边是温度升高带来的胰岛素吸收加快,另一边却是运动量减少、饮食规律被打破带来的血糖波动风险。许多人以为冬季才是健康管理的难关,殊不知盛夏时节的种种习惯可能正在悄悄推高你的血糖。
这杯冰爽饮料,正在"偷走"你的血糖控制权

夏日里,谁能抵挡一杯冰镇果汁或碳酸饮料的诱惑?清凉感从口腔直达胃部,似乎瞬间驱散了暑气。然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爽快的几秒钟可能换来几小时的血糖大幅波动。
一杯330毫升的普通碳酸饮料含糖量约35克,相当于7块方糖。研究发现液态糖比固态糖的吸收速度快3-4倍,导致血糖"坐火箭"式上升。当你悠闲地啜饮那杯水果茶或"无糖"饮料时,血糖可能已经悄然飙升至危险区域。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张教授提醒:"许多患者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只喝了一点点'饮料,血糖却失控了。这是因为液态糖几乎不需要消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对胰岛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是极大的负担。"

最危险的是那些标榜"无糖"却添加了大量果糖、麦芽糊精等替代甜味剂的饮料,它们同样会引起血糖波动,甚至可能刺激食欲,导致进食过量。
光脚走路的舒适背后,藏着截肢的风险
夏天,不少人喜欢光脚在家走动,或穿拖鞋出门,感受难得的凉爽与自由。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种看似无害的习惯却可能埋下危机。
据统计,糖尿病足并发症在夏季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出35%。原因很简单:高温环境下,皮肤更容易出汗、浸渍,微小的皮肤损伤更难被察觉,再加上光脚走路增加了受伤几率,细菌感染的风险大大提高。

上海瑞金医院足踝外科李医生分享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一位65岁的糖尿病患者夏天光脚在阳台上走动,踩到一个细小的铁钉,因为神经病变没有及时感到疼痛,三天后才发现脚部已经红肿化脓,最终不得不截去三个脚趾。"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本就低下,夏季高温又是细菌繁殖的绝佳环境。即使是微小的擦伤,如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感染。
空调温度调得越低,血糖控制越糟
夏季高温让人不得不依赖空调降温,但你可能不知道,空调使用不当会成为血糖控制的隐形杀手。

研究显示,当人体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环境,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促使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血糖升高。温差过大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而这对已经面临血管并发症威胁的糖尿病患者尤为危险。
"我的一位患者习惯将办公室空调温度调到最低,每天下午3点左右血糖都会莫名其妙地升高。调整空调温度后,这一现象明显改善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主任说道。
理想的室内外温差应控制在5-8℃之间,过大的温差不仅会影响血糖稳定,还可能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进一步干扰糖尿病管理。
夏季水果盛宴:甜蜜陷阱还是健康选择?
西瓜、荔枝、芒果……夏季水果色彩斑斓、甜美多汁,令人垂涎。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是健康食品",便不加节制地享用,却不知这可能是血糖管理的重大误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调查发现,夏季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水果摄入呈现明显相关性。特别是那些高糖分水果,如荔枝(含糖量约15%)、西瓜(含糖量约6%)等,摄入不当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患者会在饭后吃水果,殊不知这时胰岛素分泌能力已接近极限,再添加水果糖分无异于雪上加霜。
"水果并非禁区,而是需要精细管理。"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李医生建议,"选择低糖分水果如草莓、青梅、蓝莓等;控制每次摄入量在100-200克;最好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避免饭后立即食用。"

这种"清凉食物"让你的血糖管理前功尽弃
夏季饮食偏好常会发生变化,冷饮、冷面、凉皮等食物成为餐桌上的常客。这些看似消暑的食物可能正在悄悄破坏你的血糖平衡。
以凉皮为例,一份普通凉皮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60克,相当于两碗米饭,再加上调味的醋、辣油和花生酱等配料,总热量可达500-600千卡。而冰镇啤酒不仅含有酒精,还富含碳水化合物,一瓶330毫升的啤酒含有约12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近一小碗米饭的量。

"很多患者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吃了点凉面'血糖就失控了。"武汉协和医院营养科张医师解释,"冷食不仅消化吸收速度快,往往还伴随着大量调味品和隐藏糖分,导致血糖峰值更高、波动更大。"
令人担忧的是,夏季饮食的不规律性也是血糖波动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夏季糖尿病患者的餐间间隔时间比其他季节更不规律,这会导致胰岛素使用效率下降,增加低血糖和高血糖的风险。
防晒也有学问:这种防晒方式反而伤害血糖
夏季阳光强烈,防晒成为必要措施。许多糖尿病患者对防晒的认识仅停留在"避免晒伤"层面,忽视了防晒方式对血糖的影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研究发现,长时间完全避光可能导致维生素D合成减少,而维生素D不足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风险高出60%。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防晒霜的选择。市面上部分防晒产品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适度的晨光或傍晚阳光浴对糖尿病患者有益,每天15-20分钟,避开10点至15点的强光时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陈教授建议,"选择物理防晒霜,避免使用含有可疑内分泌干扰物的化学防晒产品。"
夏季运动误区:这样锻炼只会让血糖更混乱

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措施,但夏季高温环境下,不当的运动方式可能适得其反。
调查显示,夏季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相关性低血糖发生率比其他季节高出40%,主要原因是高温环境下胰岛素吸收加快,而患者未能相应调整用药或碳水摄入。
更值得警惕的是"运动时间选择不当"这一常见误区。不少患者为避开高温,选择清晨空腹或晚饭后立即运动,却不知这两个时间点都是低血糖高风险期。
"夏季运动应选在温度相对适宜的时段,如傍晚六点后或清晨六点前,且运动前应测量血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王医生指出,"如血糖低于5.6mmol/L,应先补充15-20克碳水化合物再运动;如高于16.7mmol/L,则应推迟运动。"

游泳是夏季理想的运动方式,但也需注意:游泳时人体热量散失快,低血糖风险增加,应每30分钟测一次血糖,并在身边准备速效葡萄糖。
夏季并非糖尿病管理的"禁区",而是需要更精细、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策略。通过科学应对这七大夏季陷阱,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安然度过炎炎夏日,保持血糖的平稳控制。
健康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根据季节变化、个体差异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科学的态度迎接夏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 LiY,WangC,HuaiP,etal.Effectsofambienttemperatureonbloodglucoselevel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22,812:152481.
3. ZhaoQ,GuoX,LuJ,etal.Impactofseasonalvariationontheprevalenceofdiabetes:aretrospectivecohortstudyinChina.JournalofDiabetesInvestigation,2021,12(9):1697-1705.
4. WangZ,YangL,ChengY,etal.Seasonalvariationsindiabetes-relatedcomplicationsandassociatedfactors:anationwidestudyfrom2006to2019.JournalofDiabetesResearch,2023:8532614.
5. ZhangL,ChenS,YinH,etal.AssociationbetweenvitaminDstatusandinsulinresistance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meta-analysis.DiabetesResearchandClinicalPractice,2022,185:1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