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六:延续端午的温情与讲究
农历五月初六,这个被称作“小端午”或“续端阳”的日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的厨房在这一天都忙碌起来,准备着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以祈福安康、驱邪避毒。
五月初六的来历
农历五月被称为“毒月”,古人认为这段时间毒虫出没,容易引发疾病。因此,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驱邪避毒的传统,而初六则被视为“扫尾纳福”的关键时日。汉代《大戴礼记》提到五月“以斋治恶,食和养生”,这一天各地习惯用食物“收口”,把端午剩下的食材与新鲜应季的食材结合,衍生出各种家乡风味。
十二种地方特色食俗
1. 苏州五毒饼
- 特点:纹有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图案,皮酥馅糯。
- 寓意:吃“毒”能避“毒”,以形驱邪。
2. 浙江麦油脂(食饼筒)
- 特点:软软的面皮卷进炒米粉、蛋丝、蔬菜等十多种时令菜。
- 寓意:卷福纳吉,食材叠得像座小宝塔,卷进嘴巴里,好运跟着来。
3. 福建煎堆(炸麻团)
- 特点:金黄圆润,油锅里冒着细泡,咬开满口芝麻。
- 寓意: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初六吃堆,家财堆堆。
4. 广东龙船饭
- 特点:往年龙舟祭后的剩饭,加上虾米、腊肠、咸菜一起热炒。
- 寓意: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5. 广西壮族五色糯米饭
- 特点:用红蓝草、枫叶、黄姜、紫米等染成黑、红、黄、紫、白五色。
- 寓意:五色顺河流,送走晦气,祈盼丰收。
6. 河南五毒面花
- 特点:用发面捏成毒蝎模样。
- 寓意:小孩咬头,象征吸走灾气。
7. 山东艾草鸡蛋
- 特点:艾草煮鸡蛋,蛋壳沾了青色。
- 寓意:驱邪迎安,家宁人安。
8. 陕西蜂蜜凉粽
- 特点:糯米煮粽,自然冷却,吃时浇上新采的蜂蜜、点缀一点桂花。
- 寓意:甜进心里头。
9. 山西韭菜盒子
- 特点:里头藏着鸡蛋、粉条、韭菜,外皮煎香。
- 寓意:包紧好运、越过毒月。
10. 北京炸酱面配菖蒲酒
- 特点:手擀面、肥瘦曲面的炸酱,旁边一碗用菖蒲泡过的米酒。
- 寓意:吃面绊住腿脚,熬过五月的劳累。
11. 河北绿豆糕
- 特点:用新脱皮绿豆制作,清热润口。
- 寓意:步步高升。
12. 苗族酸汤鱼
- 特点:米汤、番茄慢慢熬成酸汤,配鲜活河鱼。
- 寓意:洗晦吃新,吉祥如意。
食俗里的家常做法和小门道
- 浙江食饼筒:面粉加水打成薄浆,平底锅摊成薄饼,再卷上炒熟的芽菜、鸡蛋、胡萝卜丝。吃时用荷叶包裹。
- 蜂蜜凉粽:普通糯米粽冷藏至微凉,浇蜂蜜,点缀桂花。
- 煎堆:准备糯米粉、芝麻馅,团圆后入油锅,小火慢炸至金黄。
结语
五月初六的味道,是一年中的特殊时刻。它延续着端午的“避毒”,又开启了夏天的“新气象”。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是家族的文化密码。每年初六的团圆,像一根细线,把四散在外的亲人系在一起。正如民谚所说:“祭余食,添人丁”,食物是“家”的延续,是“根”的所在。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传统美食,感受那份温情与讲究。